水利质量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界定

时间:2023-01-17 09:15:04

水利质量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界定

摘要:为正确把握与明晰水利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界限,规范项目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规与规范标准,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经验,从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概念入手,厘清了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时段界限、费用的使用范围,明晰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提出正确认识两个期限的深刻含义,给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两个期限的界定建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缺陷责任期自合同工程完工之日起算,期限1a或2a;质量保修期从缺陷责任期满之日起算,合同约定时,明确缺陷责任期满后履行保修责任,主体工程质量保修期为设计使用年限,其他部位保修期按照功能进行规定。从而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减少合同纠纷,确保工程在规定的时效内发挥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缺陷责任期;保修期;界定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中,很多项目管理参建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界定把握不准,易导致纠纷。在招标阶段与合同管理阶段,很多项目建设单位在制定招标文件或签订合同时往往会将质量缺陷责任期等同于质量保修期,将两个期限混淆起来,不能正确地运用合同管理手段、行使管理职责和厘清参建单位的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减少责任纠纷,必须准确界定和把握好两个期限。

1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概念

1.1《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

“缺陷”是“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责任”则解释为“分内应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据此,“缺陷责任”可理解为后一层意思:承担欠缺过失的责任。“保修”词典的解释是“在规定期限内免费维修、修理”。根据以上解释,可以定义:缺陷责任期就是承担欠缺过失责任的期限;保修期指规定的免费维修或修理期限。

1.2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规定标准的解释

(1)《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SL26—2012)[2]第14章工程管理第4条第9款则对保修期的定义为“从工程移交证书中注明之日起,至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约定的保修时限止的时段。”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实施规程》(DB37/T4242—2020山东省地方标准)第3条第9款对“缺陷责任期”的定义: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缺陷修复责任,且发包人预留质量保证金的期限,一般为12个月或24个月。

(3)《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建质〔2017〕138号)第2条规定:缺陷是指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以及承包合同的约定。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a,最长不超过2a,由发、承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4)《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20—0216)第11条第1款提出了工程保修的原则,这个原则将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的概念说得非常明确,而且责任界定便于理解:工程存在缺陷时,承包人承担缺陷维修责任;缺陷责任期满时,承包人仍然要按合同约定的工程各部位保修年限承担保修义务。综上所述,在概念上可以理解为:所谓“缺陷责任期”即承包人承担已完工程质量缺陷维修维护的期限,意即发包人预留质量保证金的期限;而所谓“保修期”意即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满后继续承担质量保修的时段。

2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责任主体

由上述缺陷责任期、保修期的概念可知,工程质量一旦存在缺陷,则其缺陷责任是客观存在的,质量缺陷带有客观性;而质量保修期一般是由委托方即发包方主观提出并规定的,带有主观方面的色彩,主观性多一点。缺陷责任期一般是由发承包双方签订合同时约定。缺陷责任有两种情形:一是承包商原因自身造成的欠缺过失,承包商是责任主体,在此期间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均由承包商自己承担;二是发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由发包人承担责任。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中,发包人一般不会提供原材料,即使发包人提供构配件、设备,通常也是合格的、符合设计要求的,所以因发包人责任而造成的质量缺陷的现象较少。而保修期一般是由使用方也就是建设方提出并规定期限,发承包双方签订合同时约定。应由承包方承担维修的义务,主张主体是建设方或业主方。当然,保修期间非承包商原因造成的损失要由责任方承担维修。

3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起算点

对于缺陷责任期和工程质量保修期的起算时间,最新的(现行的)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说法不尽相同。

3.1缺陷责任期的起算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国家9部委文件2007年版)中第71页19.1款规定:缺陷责任期自实际竣工日期起计算。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实施规程》(DB37/T4242—2020山东省地方标准)第10.1.1款规定: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后,代建单位协助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交接,从通过完工验收之日起工程进入缺陷责任期;施工单位原因造成30个工作日内没有完成工程交接的,工程从实际完成交接之日起进入缺陷责任期。

(3)FE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第一部分“定义和解释”第49.1款规定:缺陷责任期从工程师根据第48条证明的本工程竣工之日算起。

(4)《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20—0216)第11条第2款规定:缺陷责任期原则上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合同当事人应在专用合同条件约定缺陷责任期的具体期限,但该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

(5)《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建质〔2017〕138号)第8条规定:缺陷责任期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笔者认为采用水利工程执行完工验收合格之日的起算点最为恰当。

3.2保修期的起算点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2006年水利部30号令发布,2017年修正)第18条规定:工程保修期从通过单项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之日算起,保修期限按合同约定执行。

(2)《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水利部7号令发布,2017年修正)第38条规定:水利工程保修期从通过单项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之日算起,保修期限按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执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国家九部委文件2007年版)在第72页“19.7款保修责任”中规定:合同当事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在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工程质量保修范围、期限和责任。保修期自实际竣工日期起计算。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国务令第279号,2019年第二次修订)第40条规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按照有关规定,项目的“竣工验收”不等同于合同完工验收,必须是在合同完工验收完成后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具体验收时间的把握,由验收主持单位确定,国家或部门没有明确具体时间。从上述法规规定可以看出,保修期的起算点以完工或竣工验收完成以后起算,没有界定缺陷责任期。

3.3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起算点等同的规定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第2.0.13款“缺陷责任期”则规定:缺陷责任期即工程质量保修期,从工程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之日起,或从单位工程或部分工程通过投入使用验收之日起,至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约定的缺陷责任终止的时段。这部规范将缺陷责任期等同于质量保修期,显然将两者混淆了。在这个标准文件中两个期限(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的起算点完全相同,而这里的“实际竣工日期”也值得探讨:竣工日期和完工日期不是一个概念。竣工是指工程经过完工验收后缺陷修复完成的行为;完工只是表明工程按照合同约定将工程内容施工完毕的行为,尚未经过验收,所以这里用“实际竣工日期”不严谨,用“实际完工日期”更为贴切。在这里,不建议把两个期限完全等同设定。因为缺陷责任期内承包人负责缺陷维修,缺陷期满后,工程质量少了一个保修期限,所以此期间如果发生质量问题,无从追究造成方的责任。

4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时段的认定

4.1缺陷责任期时段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实施规程》(DB37/T4242—2020)第3条第9款规定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2个月或24个月。《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建质〔2017〕138号)第2条规定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a,最长不超过2a。《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20—0216)第11条第2款规定:缺陷责任期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参照以上规程、办法和标准,建议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缺陷责任期宜为1a,大型水利工程可以延长到2a,最长不超过2a,并在合同中进行约定。

4.2保修期时段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7号令):保修期限按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30号令):保修期限按合同约定执行。而《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则规定:工程质量保修期,从工程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之日起,或从单位工程或部分工程通过投入使用验收之日起,至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约定的缺陷责任终止的时段。这部规范将保修期限规定到缺陷责任终止,施工单位不再履行保修义务。针对以上水利部门规范规定要求,建议水利工程质量保修期宜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执行。保修时段参照应参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各分部工程规定不同的保修时段,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5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费用如何使用

根据以上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规定,缺陷责任期内发生的质量缺陷维修费用,由发包人在预留的质量保证金中予以扣除,即承包人承担对质量缺陷的修复费用。缺陷责任期内,发包人可依据预留的质量保证金对承包人的履约维修行为进行约束;缺陷责任期满后,进入质量保修期,质量保证金约束解除,发包人只能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对承包人进行约束。保修期内的质量出现问题,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6正确认识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深刻含义和界定建议

水利工程质量保修期和缺陷责任期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设定的,缺陷责任期与质保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者的期限长短不同、确定方式不同、承担责任主体不同、费用约束方式不同。缺陷责任期相对较短,一般情况下为1a或者2a,最长不超过2a。它是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到保修期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内,如果验收不合格,出现缺陷,或者虽然通过验收,但某些部位运行1a或者2a仍然出现缺陷,那么这段时间是留给承包方进行缺陷修复的时间。而工程质量保修期的界定在建筑领域和水利行业领域明显不同。在建筑领域,工程质量保修期是由《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强制规定的,保修时段比水利行业规定期限长,比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防渗漏的最低保修期限为5a;保修期内如出现质量问题,双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承包方应当按规定履行维修修复义务。在水利行业领域,关于质量保修期的界定与房屋建筑工程明显不同,它把质量缺陷责任期等同于质量保修期,缺陷期满即合同期满,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不能追究承包方责任,无法从根本上促进承包方的质量责任意识。综合水利行业领域和建设领域的特点可以看出:缺陷责任期水利工程行业规定遵循的是完工起算观点,而建筑工程行业遵循的是竣工起算观点。针对上述两种观点,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建议: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缺陷责任期应当自合同工程完工之日起算,而质量保修期则应从缺陷责任期满之日起算。并且在合同约定时,应当明确保修期限自缺陷责任期满后开始履行保修责任。在执行法规层面,建议水利部门参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规定标准,不宜将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等同对待,应根据部位按照其发挥的功能规定水工建筑物的保修期限,以切实提高承包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从而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在规定的时效内发挥应有的效能。

7结论

正确理解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概念及实质,界定与把握好两个期限,对于做好项目管理、运行管理及后评价,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发挥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800.

[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372.

[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S].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14:202.

作者:刘春生 邢景林 单位:宁津县水利局 宁津县水利局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下一篇:老旧小区景观设计改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