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融合的意义

时间:2023-01-10 09:38:05

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融合的意义

摘要: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必须推动并加强思政教育建设,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技能人才。因此,高校应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强化思政主题的亲和力。文章阐述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坚持教学实践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从而开辟新时代高校思政主题融入课堂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思政教育;红色文化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大部分高校都在思政教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作用,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学部处于“边缘化”地位,工作内容和学科专业间也呈现“疏离化”的状态。因此,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使思政理论课真正成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课程,使马克思主义学院真正成为重点学院,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是,从目前各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缺乏联动性,甚至没有系统地规划和布置课程思政,在现实工作中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有近50%的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教师、学生表示不了解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有50.96%的教师表示“经常开展课程思政”,有32%的教师表示“课程思政没有必要或完全没有必要开展”。有43.48%的高校领导表示只有少数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因此,高校要科学系统地认识课程思政的本质与作用、内容与形式、问题与原因、方法与路径,全面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从“思政课堂”转变为“课程思政”的全新教学形态,同时要求所有教师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想价值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当前,高校的课程思政受到各专业局限性的影响,缺乏亲和力和艺术性,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

二、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融合的意义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根据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可知,教师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项目、活动等育人环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设计理论或者操作实践,以西方设计理念与软件教学为主,所以教师普遍存在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忽视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所以较难发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事实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感性认知,对客观事物有自我的认知角度,在思想上更容易通过艺术作品的魅力来传达情怀,所以教师需要有更多的感性关怀。同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是个性分明和热血沸腾的青年,教师需要通过“以情动人”的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优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自我体验和感悟。教师还应挖掘学生的关注热点,多维度分析学生的诉求点,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实现思想价值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有爱国情怀和有责任担当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政教育的实践

课程思政的基本含义是: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政教育的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三观的使命。因此,教师要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堂思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切入点,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情感投资,提高教学语言的亲和力和艺术性。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在分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征和学生特征后不难发现,艺术设计课程应该进行嵌入主题性的课程思政,这样教学成果较为显著。如在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划分两个实验组别,设定研究模型,完成两组数据模型分析,在竞赛设计课程中嵌入红色革命主题,以参加专业大赛和汇报的形式作为课程考核评定的标准。教师将98名学生划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9人,分别授课,其中A组嵌入红色爱国主题的比赛。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A组的学生对国家时政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且更愿意主动学习,更具责任感。B组的学生不太了解时政,对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的了解也比较薄弱。此外,A组学生经过“爱国”主题活动和阶段性实践训练后,感觉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有了明显提高,且愿意主动学习、乐于助人,在专业学习上也能明确目标。可见,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课程思政的灵魂。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培养做到“术”与“道”的有机融合,能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课程思政的活动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并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把思政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相结合。

四、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思政的教学设计展示

(一)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从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是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的重要路径。由于各专业的知识来源于发展、技术应用、产业与市场等,包涵哲学、思想、思维、逻辑、情感等内容。因此,在专业知识架构中,教师要重组知识模块,延伸知识广度,深度解读知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并由一个“知识—思政”点,发展到多个“知识—思政”点;由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思政面”,与专业理论知识融为一体。以竞赛设计课程为例,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重视“思政+设计”的探索,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推进这项工作,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包括在竞赛设计课程实践中结合当地的红色革命遗迹,注重红色内容的产品开发,传播红色力量,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也是艺术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如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创意星球学院奖的比赛命题,介绍了党在百年风雨中的历程,让学生感受祖辈们为建设国家作出的无私贡献。教师还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庆党百年风华正茂,起航青春未来征程》主题诗歌广播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不仅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艺术情操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并从课程内容中思政“点”的挖掘,课程内容思政“线”与“面”的设计等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思政内容。如教师利用地方红色革命基地的资源,挖掘当地有一定历史底蕴的革命事迹中的“点”,传播、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和品质。例如,广东理工学院位于肇庆,而肇庆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其中“叶挺独立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是肇庆红色文化传播精神基地。该时期的文物史料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革命先烈伟大爱国情操的见证,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热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设计课程中嵌入当地红色革命的视觉形象设计,通过具体的画面,把非物质层面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层面的形态、色彩、材料等,并在不同的载体上展示革命的风采和文化内涵,如图3所示。确定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定点选择后,教师设计课程内容的“线”,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分小组讨论,进入设计研发阶段,并征集意见,修改方案。设计完整个项目后,学生要根据各个赛事的日程安排进行投稿。在单个子项目完成后,教师会鼓励学生参观一些文化展馆、旅游胜地,展开“面”的联动,做到系列性、区域性地思政教育。

五、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从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可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课程思政目标,这样才能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问题,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以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应该有机统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专业特色和学生的独特性,找出群体的共性与个性的内在联系,在专业知识中挖掘思政内容,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平增.余友生.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向度”[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8).

[2]范洁波.追求三个效果,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质量[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

作者:吴珊 钟清悦 赖剑峰 何柳丹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上一篇: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下一篇:外语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