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养老的金融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01 14:10:21

高校养老的金融教育研究

摘要: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我国养老财富储备压力日益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响应国家号召,凭借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在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积极培养和储备养老金融人才。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思政育人、养老金融人才储备等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的意义,分析高校养老金融教育的现状,提出高校养老金融教育体系建设的理念和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养老金融教育的实施路径,最后提出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金融教育;高校;实施路径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且不可逆转的现象,已经成为贯穿我国21世纪的新的基本国情[1]除了人口老龄化“规模”和“速度”,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突出[2],养老问题是目前和今后我国社会改革的核心问题。人口老龄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响应国家号召,凭借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在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积极培养和储备养老金融人才。

一、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的意义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

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陆杰华和郭冉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先应当对公众进行新国情教育和宣传,普及人口基本常识,使更多人认识到应对老龄化这一新国情的严峻性和紧迫性[3]。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既缺资金、设施、队伍、人才,也缺先进的理念和思想,需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4]。齐美娟指出,要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社会氛围和老龄化国情教育观,而理念先行需要教育引导[5]。“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养老金融教育,提升民众养老规划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国民养老金融素养。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养老金融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现代养老金融体系的认知水平,提高大学生养老金融素养,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支撑力量和后备力量。

(二)贯彻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

国情教育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制度自信以及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观。2018年,全国老龄办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决定在党政干部、青少年和老年人等三类目标人群中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2021年,“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推动达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泛共识。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金融是人民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重要经济依托。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养老金融知识普及和投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6]。董克用和施文凯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政策研讨会表示推进养老金融教育要把养老金融教育提升到战略层面,要编制系列教材,培养大量的养老金融教育工作者,还提出要将养老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7]。大学生群体不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旁观者,是参与者、后备者和承担者,是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和促进老龄社会进步的主力军[8]。

(三)落实储备养老金融人才的时代诉求

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1)显示,人们养老投资规划意愿强烈,对退休生活都有美好的预期,但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时间打理投资、养老产品选择困难严重制约了养老规划实际行动,这些困境既体现出开展普及养老金融教育的必要性,也指出了市场对专业养老金融人才的需求。“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扩容,要扩大养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养老服务领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遴选一批优秀课程和教材,还要加强基础性研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老龄化趋势预测和养老产业前景展望,通过年度报告、白皮书等形式服务产业发展,引导社会预期。高校站在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适应老龄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高度,引导学生增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推动老龄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成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高校养老金融教育现状

(一)高校对养老金融教育价值认知不足

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按联合国划分标准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预计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进入“超老龄社会”,2050年将超过30%。高校培养的人才将是今后推动老龄事业发展、促进老龄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但从我国高校养老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价值认知不足的问题。查阅高校专业目录,目前暂无养老金融专业,现有养老和金融相关专业也没有专门的养老金融课程,总体来看,养老金融教育基本没有进入高校领域,高校对养老金融教育概念不清楚,重视程度不够。2018年开始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范围和对象也主要以老年大学、中小学等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为主,高校大学生群体反而被忽视了。高等教育应助力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且不仅限于若干个涉老专业,要从高校对接国家战略、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的长远规划来看待这一问题,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整体格局之中[9]。

(二)高校缺乏养老金融教育相关课程

高校目前设置的专业中如智慧养老、养老服务管理、金融、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课程体系里会涉及养老相关专业知识,但养老金融方面的内容比较零散,深度广度不够且不成体系。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在部分涉老专业课程中会融入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思政元素,但是只局限于人口老龄化国情现状,只有养老焦虑,没有养老应对措施,不能指导养老实践,缺乏养老金融规划操作指导。高校养老金融教育不应仅局限涉老专业,应该在所有专业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如医疗护理、养老住房设计、养老金融服务管理等。养老金融教育除了可以通过养老金融教育课程或将养老金融教育内容融入相关课程以外,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走进现实,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或社区、养老院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实地调研亲身感知养老现状,通过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将学习到的养老金融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高校养老金融教育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养老金融教育的本质是金融教育,最有力的实施路径是在已有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专门的养老金融教育课程,为社会培养养老金融专业人才或者采用全校公选课的方式开展养老金融教育,提高大学生养老金融素养。在分析构建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以通过增设一门课的方式介绍高校养老金融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养老金融教育体系构建理念

1.养老金融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聚焦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紧贴人口老龄化社会现实,深度挖掘提炼养老规划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养老规划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养老金融服务行业、国际上深度老龄化国家的养老金体系、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变迁等角度,增加养老规划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养老金融服务人员。

2.养老金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以生为本,养老金融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贴近学生、贴近专业为主要出发点,具有前沿性、经典性、创新性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合主题调研、案例分析与模拟实操的学习策略,关注学生职业发展与韧性,对学生进行全面而且科学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财务应对措施。

3.养老金融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养老金融教育课程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金融客户经理和注册养老规划师岗位高度契合,培养专门的养老金融人才。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岗位专业知识、具备岗位工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成为高素质的养老金融服务人才。

(二)养老金融教育体系构建原则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坚持“实用、够用”原则养老金融教育是融合社会保障和金融两个学科,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养老金融素养,聚焦的是养老+金融,即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以及养老服务金融。理论部分坚持“实用、够用”,聚焦实践,学习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对金融机构真实在售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进行案例分析讲解。

2.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实践坚持“能用、会用”原则养老金融教育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课程教学中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组织,对应养老规划师客户服务中的岗前准备、在岗服务以及岗后反思。课堂教学实施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学生进行知识点解析,为学生建立一套通用的思维方法,模拟工作实践过程,坚持理论学了“就能用,就会用”。

(三)养老金融规划课程建设目标

“养老金融规划”课程目标是让大学生了解人口老龄化国情,树立养老金融规划意识,系统掌握退休养老规划理论,具备养老规划实操能力和良好养老金融素养,具体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个维度。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养老现状,了解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认识养老风险,理解养老金融规划的必要性;理解养老金融规划的内涵,掌握养老金融规划的步骤;了解养老金需求的影响因素,理解各因素的影响机制;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历史变迁、理解基本养老保险的运作原理;了解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补充: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掌握常见的个人养老金融规划工具,如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储蓄、养老目标基金等。

2.能力目标:一是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完成报告、调研等项目,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二是金融计算能力,学生能根据客户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计算客户的养老金需求,能对客户养老金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缺口分析;三是养老规划能力,熟知养老金融资产特性,能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养老规划工具。

3.素质目标:一是价值观教育,通过学习我国建立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养儿防老的传统美德等内容,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理财是一种能力”的观影心得、理财计算能力比赛过程、理财经典书籍阅读等形式,让学生的严谨认真、追求卓越、奋斗精神和风险意识得到提高;三是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养老理财规划方案制作、展示和汇报等内容让学生服务意识以及尊重隐私、人文关怀、合法合规意识得到熏陶。

(四)养老金融规划课程的建设内容

根据养老金融教育的三维课程目标,养老金融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三大模块、七个教学单元和14个教学任务,主要围绕三大模块,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详见图1。

1.在第一个模块“为什么”中,融入国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从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养老金融调查报告的分析到养老现状的调研,让学生对我国及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感知,对我国目前常见养老方式进行总结,并对常见养老方式的风险进行剖析,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养老金融知识,提前进行养老规划的重要性。

2.在第二个模块“是什么”中,体现爱岗敬业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分析养老金融规划的内涵,对养老金融规划步骤进行梳理,对岗位展业流程了然于心。养老金融规划不是临近退休才规划,也不是退休之后的规划,而是在退休前的若干年就对退休后进行兴趣、身体、亲情的财务金融规划,让退休后过上自立、有尊严和高品质的生活。优雅老去需终身自立,在年轻的时候提前规划,确定退休养老目标,做好养老资金的供需分析,充分借用货币的时间价值,采用合适的规划工具进行养老缺口弥补计划,最终实现养老目标。

3.在第三个模块“怎么做”中,渗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育。从养老金需求、供给以及缺口分析弥补方法三大块深入讲解,手把手带学生进行养老金融规划。第一部分需求分析中采用通俗易懂的三步法来进行知识讲解,通过动画设置人物情景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再对案例内容进行拓展,活学活用;第二部分供给分析中分析了我国目前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分别讲解了第一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补充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储备;第三部分是缺口分析,采用目标基准点法进行缺口分析,并提出缺口弥补方案。

(五)养老金融规划课程教学组织

养老金融教育课程要坚持项目驱动,以生为本,以掌握知识点为目的,以案例为基础,以多媒体动画为媒介,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全过程收集学生学习数据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通过学生评价、教学督导、教学反思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反馈调整教学具体目标和内容,形成教学改进机制。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除了常规教法,还注重学生的学法,将学生的学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运用案例分析、读书观影研讨、课内理财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岗位能力训练(见图2)。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组织,对应了养老规划师客户服务中的岗前准备、在岗服务以及岗后反思。课堂教学实施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学生进行知识点解析,为学生建立一套通用的思维方法,模拟工作实践过程。

(六)养老金融规划课程考核评价

1.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养老金融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养老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承载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课程建设的第一个理念就是思政育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视频资源、调研采访、软件操作、方案展示、理财比赛等载体,通过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养老金需求和供给的计算等多种实施路径,培养学生国情意识、实践精神、爱国精神、制度自信、正确的历史观以及诚信服务、科学精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合法合规意识等。课程思政育人教学实施、载体、实施路径、育人效果、预期成果见表1。

2.课程总体考核评价。养老金融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以总结性考核为辅,包含客观评分和主观打分的多元考核体系[10],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总结性考核占40%。过程性考核包含课前(15%)、课中(25%)以及课后(20%)等三个部分。课前考核的具体项目有调研报告、文献笔记、读书观影心得,每部分占比5%;课中考核由课堂讨论与发言、理财比赛成绩、养老方案展示以及养老诈骗案例分享组成,合计25%;课后环节的考核项目包括单元作业以及单元测验,分别占比10%。总结性考核即期末测试,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部分由系统评分,主观题则由教师评分。课程总体考核评价包含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由系统评分,主观评价部分包含教师评分以及生生互评的形式。单元作业、单元测试、出勤均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客观得分,课堂讨论参与、课前调研报告撰写、课前文献笔记上传、课前观影心得、课堂养老规划方案展示PPT、汇报、养老诈骗案例分享等则是主观评价,由教师进行打分以及生生互评打分。课程的考核将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活动都纳入课程学习评价之中。在主观打分的作业中鼓励和提倡个性化,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层次,根据作业的要求,在给定主题范围内收集案例、文献、心得等。

四、高校养老金融教育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一是高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重视养老金融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组织管理机制的保障,高校金融专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课程,设置相应学分和学时,从制度上进行落实,其他专业或涉老专业可以在公选课中提供养老金融教育课程供学生进行选修,或者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设置养老金融服务专项,通过实践学分进行保障;三是可以通过经费鼓励的方式设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通过养老金融现状调研、适老化产品创新设计、养老金融产品营销方案等形式进行;四是对教师和养老金融教育设置教师自我反思、学生评教评价以及教学督导反馈的动态评价和奖励机制。

(二)师资保障

高校养老金融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持续成长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组建由高校金融专业教师、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养老金融产品负责人或营销队伍、养老金融理论政策研究专家等组成养老金融教育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教师到校授课,学校教师进企业锻炼,实现高校养老金融教育与养老金融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时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参加养老金融论坛、国内国际会议与养老金融专家的交流,进行纵向、横向课题研究、撰写学术及养老金融科普文章、拍摄养老金融教育短视频等方式提高养老金融教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资源保障

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既可以通过本校增设一门课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强强联合跨校跨专业进行联合在线开放课建设,还可以网络教学平台或慕课等方式直接共享已经建设好的养老金融资源进行线上教育。建设养老金融教育平台能实现资源共享,并根据最新养老动态进行更新,通过线上的方式形成规模经济,减少资源重复建设和实践难度,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对于开设了养老金融教育课程的学校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没有开设的则可以通过选修的方式在资源平台线上学习。

五、结语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11]。面对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核心就是要解决未来养老“钱”和“人”的问题。大学生是老龄化社会的参与者、承担者以及主力军,高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积极投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行动,通过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情,树立养老金融规划意识,提升养老金融素养,为社会培养掌握养老金融理论、具备养老金融技能的高素质养老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立鹤,曲惠宇.高等教育助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情[N].中国教育报,2021-04-16.

[2]仇兆燕.养老储备:心动有余行动不足[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02-15(5).

[3]陆杰华,郭冉.从新国情到新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5):27-34,141-142.

[4]吴玉韶.树立积极老龄观———14部委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文件解读(摘要)[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8(9):29-30.

[5]齐美娟.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倡导积极老龄观[J].中国国情国力,2018(5):79.

[6]王虎云.养老规划要趁早财富储备不能少[N].经济参考报,2022-02-11(8).

[7]董克用,施文凯.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助力养老体系建设[J].金融博览,2022(4):12-13.

[8]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杨金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金融教育调查研究[J].金融经济,2021(5):82-90.

[9]钱林浩.加强养老金融教育重要性日益凸显[N].金融时报,2021-12-22(11).

[10]周晓莲.基于技能大赛的项目课程混合教学设计———以《个人理财规划》课程为例[J].时代金融,2018(33):371-373.

[11]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N].人民日报,2022-02-22(1).

作者:周晓莲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金融学院

上一篇:成人教育专业研究与动画课程资源建设 下一篇:活动型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与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