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媒体传播多元格局

时间:2022-11-30 14:12:08

构建全媒体传播多元格局

【摘要】本文以闽北日报实践为例,展现地市党报在新媒体时代,坚持“三贴近”,在“纸端”“指端”协同发力,注重内容建设、采编体系建设、专业队伍建设及社群队伍建设,突出协调、融合,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报纸;新媒体;全媒体传播;多元格局

闽北日报近期实施新一轮南平客户端升级改版“工程”,进一步加强生活暖南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并且对采编人员考核体系做出新的调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见行动,这也彰显了闽北日报在新一年开启新局面的决心。

一、坚持“三贴近”这一根本点

主流媒体要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四力”。我们传播的内容和手段怎样才能为读者粉丝更喜爱、更能接受?其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教科书”。我们党在宣传思想工作上一再强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应始终把握“三贴近”这一根本点。坚持“三贴近”,是我们党媒提升“四力”的根本点,也是从“纸端”到“指端”构建全媒体传播多元格局的支撑点。“三贴近”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的指引。实现全媒体传播,要在内容建设上下功夫,要真正做到“贴近”。要真正做到“贴近”,就得从版面设置与组织抓起。2021年,对《闽北日报》专副刊版面进行改版。一是将原来的《财经》《健康》《教育》《法治》《旅游》等几个独立专题周刊整合为三个大类周刊,即《文旅周刊》《生活周刊》《财富周刊》;二是将原来的《武夷山》《文化视界》《读书》《收藏》等副刊版面进行调整,撤销《读书》《收藏》版,把来稿中有关读书的优质文章,视内容安排到《武夷山》《文化视界》版。粗看改版前后的名称,似乎改变不大,实则不然。《文旅周刊》乃“贴近实际”之举。“道在武夷”,南平是朱子理学圣地,目前登记在册的朱子遗存140处,弘扬朱子文化恰逢其时。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全域发展旅游经济意识愈发浓厚,闽北正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贴近当地实际,因势而谋,《闽北日报》将《旅游周刊》改版为《文旅周刊》。《文旅周刊》专题版面有《文旅周刊•旅游》《文旅周刊•文化》《文旅周刊•非遗大观》,较之原来的《旅游周刊》,突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彰显了党报宣传如何赋能绿色发展,更好地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增设的《非遗大观》每周一个版面,拾珍灿若繁星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生活周刊》旨在“贴近生活”办报。《生活周刊•健康》《生活周刊•教育》版面较之原来的《健康》《教育》版,版面编辑思想落在“生活”二字上,将更多为读者热切关注的话题文章呈现在版面上。此外,新增《生活周刊•居家》版,引领生活新时尚,更多考虑到年轻读者的需求,也为他们所喜爱,从而扩大了青年读者群体。《财富周刊》在内容建设上扩展了原来单纯的《财经》,贴近群众需求,开辟了《财富周刊•理财》《财富周刊•财经》《财富周刊•武夷商》专版。几个专版顾名思义,每期精选的创客故事、理财之道、财经业内资讯总让能读者感到阅报有益。

二、贯穿“强化服务”这一主线

我们媒体人有个提法:“内容为王”。闽北日报在纸媒这一块实行改版,更好地落实了“三贴近”这一根本点,也促进了“内容为王”在编辑工作中的落实。然而,报纸改版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将报纸改版取得的成效转化到新媒体上,以提升全媒体传播力。这个“转化”就是注重服务受众的过程。于是,闽北日报在“纸媒”及“指媒”上围绕“强化服务”,在传播上协同发力。新媒体时代到来,主流媒体不断加强传播手段建设与创新,党报媒体矩阵建设日益健全,作为地市党报的闽北日报也实现了“报、网、微、端、屏”矩阵建设。《生活周刊》的《教育》《健康》专版不乏服务民生的内容。“十个手指弹钢琴”,着力提升传播力,闽北日报秉承服务受众粉丝的理念,“应景应时”的稿子先在报纸上刊出,然后,按照新媒体规律和要求,进行再生产、再编辑,更多地挖掘内容的服务性,使得许多优质作品在全媒体矩阵——南平客户端、大武夷新闻网,以及闽北日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生活暖南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如《暖南健谈》着重于健康指导的话题,如《世界心脏日,这样来守护你的心》《从“齿”开始,爱护口腔健康》等,更加体现服务功能。服务实现了从“纸端”到移动端的全面贯穿。闽北日报近期实施新一轮南平客户端升级改版“工程”,建立了十几个社群。报社采编体系建设随之跟进,采编各部门将客户端等平台纳入主战场,均认领相关栏目,当好“版主”,比如副刊部负责管理维护《武夷文坛》,而记者部负责《摄影天地》,经济部负责《钓友圈》,几个年轻的女编辑组成项目组,负责《妈妈帮》的管理维护工作,等等。贯穿“强化服务”这一主线,闽北日报在调动采编人员积极性上也有新动作。近期,闽北日报社正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上上下下进行采编人员考核体系调整方案的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方向是如何以考核为杠杆,调动采编人员在新媒体上发力。秉承移动优先,考核评价标准由“纸端”向“指端”倾斜,加重移动平台作品的采编工分。

三、打开“有效传播”这一社会面

如果党报人创作、编辑、作品不被读者受众喜欢,甚至无人相看,一直陷于“自办自看”“自娱自乐”的泥坑,那么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就会失声、失去力量。媒体要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力”,就必须在实现有效传播上下功夫。随着刷抖音日益风行,客户端的粉丝正在逐步流失。如何确保黏度并能更多地吸引粉丝?近期,闽北日报启动新一轮南平客户端升级改版“工程”。“南平”分“新闻”“读报”“活动”“我的”四大版块。其中,升级改版“工程”重点放在通过“活动”建立社群上,目前已组建了“钓友圈”“妈妈帮”“武夷文坛”“名医在线”“户外群”“摄影天地”等10多个社群。这些社群就是社会面的搭接管道,就是有效传播的渠道所在。组建社群,一方面将更多的“小众”引流到新媒体平台,更有效地引流客户端粉丝;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将这些社群成员为我们所用,发挥他们在各自喜好领域里的专长,推动客户端的内容建设,活跃了社群。有针对性地打开社会面,提升了服务、有效传播,闽北日报弹出优美的“协奏曲”。闽北日报在充分发挥党报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强化了服务功能,全媒体改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解决了三个阻碍传播“四力”的问题: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原来周刊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更加注重对民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二是解决了对接读者需求不够紧密的问题,一改涉及面太窄的问题,增加了“生活”烟火味,吸引了更多专注在某个文化层面的读者群体,如《别家饭菜香》栏目就满足了家庭主妇的需求;三是解决了诸如《收藏》等部分版面稿源紧张问题。党报在“纸端”上发力有着稳固的传统优势,而在“指端”上发力还在不断探索和提升的阶段。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靠综合型的采编人才。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是:人才问题。报人化身全媒人,不仅拿得起笔,还得持得好“机”,熟练相机、摄像机的拍摄技术,以及掌握好新媒体作品的创作规律。采编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徐俐敏

上一篇:产业链角度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优化 下一篇:转型期失地农民职业适应水平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