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11-30 14:00:33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通过创新“职业能力-岗位能力-专业能力”三级能力体系、多级递进“知识-技能-素质”模块和“三系统三层次四方向”课程体系等内容,形成了“双主体、双循环、递进式”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助推“三教”改革,提升了畜牧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畜牧兽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新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突出就业导向,鼓励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迫切任务,是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侧推动核心技术突破的可行路径。当前,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还存在着产教融合不深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等瓶颈痛点,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没有实现有机衔接,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创新产教协同育人路径与模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2016年起,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分院与陕西石羊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产业核心技术为纽带,校企共建平台、共组团队、协同育人、技术攻关和联合服务,深入推进育人模式改革,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畜牧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1共创“双主体、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产教融合,对接产业链,分析职业能力,构建专业群能力体系。按照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分析养殖行业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在调研基础上剖析规模化养殖企业生产岗位技能,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将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了“以一般职业能力为基础,基础能力为前提,核心能力为目标,拓展能力为延伸”的新型专业群能力体系。

(2)剖析专业群能力体系,构建专业群知识、技能和素质体系。开展行业和企业需求调研,明确行业通用岗位和企业岗位需求,分析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确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明晰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智慧健康养殖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素质体系。

(3)创建并实施现代工匠型“双主体、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与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分析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识等内容,创建“双主体、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图1),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双循环育人”,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实践互相交替循环;形成“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与技能双递进。将技术和工匠精神作为人才的支撑,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重构融入思政元素的“三系统三层次四方向”课程体系

校企共建“三系统、三层次、四方向”新型课程体系。重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大培养系统,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三个层次课程,构建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宠物饲养与疾病诊疗四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产业技术引领、突出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图2)。

2.1构建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三大培养系统

(1)知识培养系统通过企业参与,引入行业和职业资格标准,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知识需要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三级递进知识培养系统。

(2)技能培养系统通过课程教学实习训练基础能力,建立“学校-企业-学校-企业”两轮循环,分别进行半年的企业见习和工学交替训练专业综合技能,通过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训练职业技能,形成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技能三级递进技能培养系统。

(3)综合素质培养系统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职业道德、劳动教育、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形成综合素质培养系统。

2.2与企业共同设计底层共享、中层特色、高层互选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1)专业群底层平台。共享通识课、思政课、劳动课、素质养成课、创新创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由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药理等课程组成,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

(2)专业群中层平台。按照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牛羊养殖、宠物养护与诊疗等企业的关键岗位技能,开发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宠物饲养与疾病诊疗等四方向特色课程,培养学生面向关键岗位的基本素质、核心能力、职业能力。

(3)专业群高层平台。按照畜牧兽医职业能力纵深发展和横向扩展的需要,构建牧场粪污处理与环境工程、动物胚胎工程技术、动物生物制品等课程,满足各专业互选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

3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根据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系统分析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校企共同制定、完善各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研制专业群内的5个专业教学标准、1个教学资源建设标准、2个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标准、77门课程标准,建成1个“云端兽医”在线培训学习APP、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7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开发了4部双元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满足现代畜牧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图3)。

4实施“五双并举”全方位育人

遵循工匠型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双主体”育人原则,实施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养殖生产技术、疫病防控技术学习为核心,开展校企“五双并举”育人路径,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强技能、懂经营、会管理、能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双链条融通。由养殖企业和学校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的实施方案;共同开发畜牧兽医专业群课程体系及专业课程,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对应畜牧业生产过程并融入国家职业规范的教材。

(2)双标准融合。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实训标准中融入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双标准统一实施。

(3)双导师指导。企业能手指导+学校教师指导,互聘互用,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机制。校内教师负责知识和单项技能指导,企业导师负责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指导,实行共同指导、共同监管,实现理实一体全面育人。

(4)双循环培养。采用“学校学习-企业锻炼-返校强化-企业提升”双循环培养的综合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养、繁、防、销、管”的岗位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双维度考评。企业考核+学校考核双统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实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表现对学生岗位任务和工作绩效考核,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5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成效

5.1学生质量显著提升

(1)专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别由实施前的93.3%、84.7%、86.2%提升至99.1%、99.3%、95.4%,职业能力显著提升。毕业当年23%、2年内82%成为企业骨干,3年内33%成为中高层技术管理者;定制班毕业当年48%、2年内90%成为企业骨干。

(2)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技能大赛获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行业大赛一等奖3项,累计省级以上获奖53项。年参加技能鉴定400人次,通过率达98.6%。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励22项,其中国家金奖2项、省级金奖3项。20%毕业生自主创业,毕业生王炳科受到李克强总理表扬,庞西峰受到农业农村部表彰。

5.2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通过国家骨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一流专业、1+X证书试点专业等认定或支持。编制3个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专业标准,主持编制省级一流专业标准。《动物微生物》被认定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门,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2门,省级专业资源库和“云端兽医”在线培训学习系统。

5.3带动同类专业群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群“双主体、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宠物医疗技术、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宠物养护与驯导等4个校内专业改革创新,相继创立了“宠医菁英班”“现代养牛技术精英班”,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被校内12个学院借鉴。辐射带动10所高职院校17个专业借鉴应用,评价良好;西藏职院选派80名学生来校学习,有效支撑了藏区畜牧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702(2):99-102.

[2]李军成,杨昌鹏,罗英极,等.农业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农学报,2019,34(1):69-72.

[3]季勇.我国高等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及建议[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1):65-67.

[4]黄金华,李军成,梁珠民,等.校企产教研融合培养畜牧兽医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20,36(06):203-205.

[5]陈莉.关于“双师型”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6):71-74.69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1卷

作者:张振仓 党养性 仇薪鑫 马乃祥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共享经济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研究 下一篇:产业链角度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