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创新策略

时间:2022-09-21 12:57:44

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创新策略

在动画创作中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是重要环节,起到塑造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社会地位、呈现人物所处时代背景、传达民族文化等作用,而在新的时代,动画人物服装造型需要进行创新设计与时代审美相契合,但同时也要确保基本作用的发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深入剖析现代元素基础上寻找它们与动画作品的内在关联,进而制定合理创新设计策略进行融合。

1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作用

1.1塑造人物性格

在动画作品中,动画人物是推动情节发展、阐述主题思想以及塑造个人魅力的重要元素,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动画人物“性格”必须得到塑造。性格具有体现人格社会属性和彰显个体人格差异的特征,当动画人物各具性格时,不仅更符合现实情况,还能为矛盾冲突的产生埋下伏笔,如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性格刚正不阿、我行我素、嫉恶如仇等特征为后续其与天庭产生矛盾进而大闹天庭铺设前提,如果不能将这些性格特征表现出来,后续情节则会显得突兀。服装造型设计在塑造孙悟空性格特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运用特色脸谱表现其忠勇聪敏。孙悟空脸谱中央是红色心形图案,眼眶为黄色,脸部轮廓为白色,这样的色彩组合不仅使脸谱生动形象,而且起到了衬托“红色”的作用。红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忠义”内涵,用于脸谱之中可以塑造角色的忠勇,这与孙悟空形象是契合的;二是运用特色服饰表现其勇猛矫健。鹅黄上衣、红裤子、虎皮裙是孙悟空服饰标配,再通过紧身设计,将孙悟空轻巧、灵便特征展现而出。这类服饰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英雄衣”,是侠客、义士、绿林好汉等专用行装,而这些角色并非只是身手好、武艺高,豪放大气、嫉恶如仇是他们的性格写照。

1.2体现人物社会地位

服装造型具有外显特征,可以用于传达相关信息,如人物职业、身份等,而这些信息又会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仍以《大闹天空》为例,作为主角的孙悟空并不是一直身着鹅黄上衣、红裤子、虎皮裙这套标配服装,而是随着剧情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如其被征召到天庭当弼马温时,所着服饰为官服,乌纱帽、长袍衫、革带、官靴等一应俱全,表现出了孙悟空的官员身份。但是官员也有品级之分,弼马温只是一个小官,这从孙悟空官服色彩上便能知悉一二。根据原著,其大背景应是唐朝时期,唐朝官服颜色与官级对应关系是:赭黄为皇帝专用,紫色为三品以上官服,绯色为五品以上官服,绿色为七品以上官服,青色为九品以上官服,孙悟空官服为朱色,意味着其官职处于九品之下;当孙悟空嫌弃官小弃官而去并打出“齐天大圣”旗号时,他的服装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穿上了代表天子身份的“黄袍”,盔冠上还插上象征英雄善战的雉尾,身份与地位立马提升了多个档次。

1.3呈现人物所处时代背景

交代时代背景可以使动画情节“落地”,避免太过虚无飘渺,也能通过与历史真实事件的结合增强动画情节的合理性。在动画创作中,时代背景不能仅凭只言片语进行呈现,而是要将其融入各个环节中,服装造型则是重要的融入对象。动画电影《功夫熊猫》是美国好莱坞制作的中国风作品,该作品虽然没有对时代背景进行具体介绍,可动画人物的服装造型却渗透相关信息,比如长袍、马褂、马蹄袖子等均是清朝服饰的典型代表,可以由此推断该部动画是以清朝时期作为大背景。该部动画在服装造型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不仅用于呈现时代背景,还依托服装造型将动画人物与时代背景紧密融合,比如作品中的“平民百姓”多是身着旗装长袍,但相互之间也有差异,有的是选择两开衩,有的选择四开衩,有的会在开衩后搭配长褂或坎肩,这使得“平民百姓”服装造型更加丰富,避免过于单一而显得不够真实。

1.4通过人物服装造型传达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永葆生机与独立性的重要支撑,传承民族文化至关重要。动画创作是文化传承重要途径,同时民族文化也是创作者汲取灵感的重要来源,可以说两者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大闹天空》、《哪吒闹海》等动画作品中均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具体到服装造型中,孙悟空脸谱、官服形象等吸取了戏剧艺术中的相关元素,哪吒服饰造型与中国门神画、壁画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这能让观众产生浓厚的亲切感与熟悉感,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印象与认知。在动画人物服饰造型设计中,要避免民族文化传达陷入“形式化”误区,比如只是“照葫芦画瓢”进行应用,而没有考虑实际场景需求,这样不仅会影响传达效果,还会让观众产生“脱戏感”。对于设计者来说,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修养应是必修功课,尤其在新的时代,只有抓住核心要义才能更好地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使得服装造型设计产品既有现代感,也能实现民族文化传达。

2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创新策略

2.1运用反对法获得异化效果

现代人注重个性追求,热衷于新生事物,对于平淡无奇、缺乏创意的事物难以关注,这也是过往动画作品虽然经典却得不到今人重视的重要原因。想要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动画作品,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走创意之路是必然趋势。反对法以“反对常规”为出发点,通过形态、色彩等元素重新组配与吸纳新元素设计出具有异化效果的全新服装造型。比如在表现女性动画人物利落干脆、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特征时,可以将男性服装进行解构与重新组配,设计出既符合女性形象又能显现性格特征的服装造型。反对法可以用于男女装对换,也能在传统与现代对换中得到应用,比如《秦时明月》中很多女性角色在服装造型具有妩媚、绰约等特征,与设计者将现代服装中的抹胸装、超短裙等服装风格融入其中有着紧密关联。反对法使用时也要控制好程度,不能过于出格与离经叛道,否则会物极必反,被观众所排斥。

2.2灵活变更拓展服装造型表现力

创新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需要不断开拓奋进,并且任何带有新意的方式都值得去尝试,可能只是产生了些许变化,但只要形成这样的习惯,诸多变化不断叠加便会为发生质变打下基础。在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创新中,设计者可以尝试从“变更”入手,即对已经存在的设计成果做出灵活调整与变化,进而重组与拓展其表现力。比如《大闹天空》中孙悟空服装造型用于烘托与表现其刚正不阿、勇猛矫健等特征,如果对服装造型色彩做出调整,如鹅黄色上衣改为深褐色、红色裤子改为蓝色,则能用于表现沉稳谦逊性格,可以用来塑造经过佛法修心与性情磨练之后的孙悟空。对于观众来说,整体造型不变只是色彩有所变化,既与脑海中的孙悟空形象能够对应,也能依托新的色彩来重新审视。变更内容不固定,色彩、图案、形态等均能成为变更对象,变更程度则需要基于具体需求而定。灵活变更理念下可以设计出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服装造型产品,这有利于拓展服装造型表现力,使其应用于更多场景与满足更多需求。

2.3拆散组合重塑服装造型形态

设计是一个吸纳与应用设计元素的过程,而一定时空范围内,设计元素会维持基本稳定状态,对于设计者来说,除了不断发掘新的设计元素外,将现有设计元素进行拆散组合也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设计创新之路。这能为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提供支撑,既有利于设计出满足现代人审美的服装造型产品,也能为传统元素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功夫熊猫》中“悍娇虎”所着服饰既有古代武师强劲干练之风格,同时在造型上与现代户外装相契合,标准的“运动达人”形象。除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外,中西方元素也可以作为拆散组合对象,比如将代表崇高身份的“龙凤”图案以更加立体化方式进行表现,能够进一步渲染图案视觉效果,可以用于烘托“强者”强大气场,让观众为之震动。拆散组合策略也要谨慎使用,尤其是涉及敏感地带的相关元素不能轻易组合,否则会使动画人物受到诟病,影响动画作品的传播效果。

2.4注重衔接营造文化氛围

从民族文化传承角度考量,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中要积极应用传统元素,但如果只是简单引入是不够的,还要通过相关策略使其得到烘托与渲染,达到引人关注与传达内涵的目标。此处所论及“衔接”策略可以尝试一用。该策略的核心要义为:拓展传统元素影响范围,比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不同场景中所着服饰具差异,但均是围绕当时时代背景所设计,这样能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观众在观看剧情的同时也能对所处时代相关信息有所了解。“衔接”策略也有利于统一动画作品服装造型风格,使动画剧情更加紧密。需要注意的是,该策略会对设计者大局掌控能力提出考验,服装造型中的相关元素不能过多或过少,比如孙悟空服装造型如果完全按照唐代官服进行设计,孙悟空本身特征便会受到削弱,进而对主题表达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2.5利用新型技术丰富视觉效果

随着时展,新兴技术层出不穷,这为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达到新的层次与高度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能丰富视觉效果,给予观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美国动画电影《鬼妈妈》中采用了3D打印技术进行服装造型,不仅获得了更加精致到位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设计中容易出现的穿帮问题,让观众更加入戏,获得更好的观感;国产动画电影《烈山氏》中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剧中人物服装造型十分贴近现实生活,面料材质、动态变化等均能细致呈现,给人以自然之感。从目前情况看,很多新型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距离实现产业化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是设计者要勇于尝试,不断积累技术和应用经验,才能在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领域走在前列。

3结语

在文化产业大行其道、迅猛发展的时代,动画产业作为其中重要组成同样拥有广阔发展前景,而想要抓住机遇,动画创作必须精益求精。动画人物服装造型设计作为重要环节,开展创新研究、探索创新策略是必行之路,但是创新要有大局观,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最大程度确保创新设计成果获得观众认可。另外,拓展视野、加强文化交流也应是设计者的必修功课,因为全球一体化趋势已然愈演愈烈,动画作品想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必须要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而服装造型作为动画作品的“语言”渠道,只有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才能被理解与认可。

作者:郜菲 单位:中原工学院

上一篇:儿童防走失胸针设计探讨 下一篇: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