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价值

时间:2022-08-08 09:39:13

乡村振兴背景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价值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理资源以及权力下放到基层,村级事务越来越繁重,传统的兼职型村干部难以胜任复杂化、多样化的乡村治理工作,村干部职业化应运而生。经研究发现,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如下,首先能够合理吸纳乡村精英,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其次解决后顾之忧,激励扎实有效开展乡村工作;最后引领乡村内涵式发展,推动乡村治理有效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干部职业化;现实价值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发展落实,作为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执行者的重要角色———村干部,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发展形势和要求,村干部不得不转变传统行政管理观念,向服务者角色转型,这就为村干部职业化奠定了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职业化得到推进和发展,对于基层社会的发展而言,主要有以下现实价值。

1合理吸纳乡村精英,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战略可以说给乡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村干部职业化就是人才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村干部职业化不仅有利于吸引乡村精英人才进入基层干部系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留住一部分精英为乡村社会的综合发展贡献力量,而且还有利于培育和提高村干部职业意识,推进基层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1.1吸引并留住精英,培育优化储备型人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职业化为村干部提供了比以往更加优越的岗位。首先,在社会保障方面,村干部职业化之后,其工资得到最低保障,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误工补贴,而是被纳入到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当中,这就为村干部提供了更好的工资和更加优厚的福利待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在个人发展方面,村干部职业化以后,村干部也将成为政府工作者中的正式一员,拥有属于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严格实行坐班制,为村民提供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此外,村干部也同样具备向上级晋升和参与培训的机会。这就吸引了大量的乡村精英竞选村干部,候选人质量得到提升也就意味着更加优质的乡村人才被吸纳进基层干部系统之中,从而也为培育和优化储备型人才提供了人才条件。

1.2村干部职业意识增强,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职业化之后,根据工作技术能力的差别进行专业化分工,又由于组织权力按照等级制度划分,每一个成员的权力都是有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的,任何组织成员,都依据这种规则行事,上至组织的最高领导,下到基层普通职员,无不例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被纳入到基层干部系统之后,其行为规范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职业意识逐渐增强。在传统村干部治理模式下,村干部主要依靠地方性知识和人际关系完成各项村务工作,管理方式带有个人特点,随意性强。村干部职业化将村干部吸纳进基层干部系统之中,同时也是运用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其工作,促使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该岗位的各项事务中。从村干部岗位角度来说,职业意识是每一位合格村干部的身份转变的门槛,职业化后的村干部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学习来提升其职业素养,增强工作钻研精神和职业意识,从而提高工作绩效,达到考核标准。此外,村干部职业化之后,职业意识增强,其管理理念也将与时俱进地发生改变,则会运用更加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其管理村务的方式,如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来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以及信息公开,节约了时间成本,村干部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2解决后顾之忧,扎实有效开展乡村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许多复杂的新矛盾,传统治理模式下的村干部常会因为工资少,所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足,从而也容易引起村民的不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困境。村干部职业化之后,其最低薪资得到保障,工作积极性提高,作为一种更加正式权威的存在,其工作方式更规范化,公信力更强,也为开展乡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1村干部薪酬有保障,工作干劲增强在薪酬管理理论中,职工的基本薪酬形式主要包括基本业务薪资、绩效考核工资、激励工资、福利和保障服务等。村干部职业化之后,其正式被国家纳入到基层行政干部系统之中,其基本工资和福利得到提高,村干部本人和其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基本保障。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个需要层级,村干部职业化之后,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等逐渐得到满足,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村干部将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扎实肯干、积极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干劲充足的村干部,又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乡村治理向好发展。

2.2化解乡村社会矛盾,维护乡村社会安全

有研究者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在乡村自主性力量不能完全支撑村民自治运转之下,国家的行政权力下沉到村一级,并且向基层输入资源以及公共规则的过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自然村普遍转化为行政村,村民之间的亲密关系逐渐淡化。在过去的乡村社会,涉及到利益纠纷时,村民们首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之后才找村里有威望的乡绅、村干部等进行调解,但多半掺杂村干部个人与当事人双方的人情关系,根本的矛盾冲突未能得到根除,同时也为以后的冲突纠纷埋下了隐患。村干部职业化后,对于乡村社会矛盾的处理将更加规范化,采用与双方利益无关的专门化的调解人员进行矛盾调解,并坚持每一个矛盾有专人负责的原则,从头至尾跟进,确保将矛盾冲突以大化小、以小促和。村干部职业化之后,不需要凭借个人威望就能够促进矛盾调解,化解乡村社会安全危机。在此基础上,村干部职业化之后,乡村社会的治安保障体系也逐渐得到完善,为维护乡村社会安全提供了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也为村干部开展乡村工作扫除了障碍。

2.3促进乡村民生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

从村干部自身的角度来说,村干部职业化能够提高其积极性,增强工作干劲,创新管理方式,改善乡村民生,推动构建和谐新农村。根据新闻报道,广西乐业县正努力探索和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努力建设出一支积极主动、担当作为、能打硬仗的基层村干部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障。如在每年的规范化管理中心,乐业县对村干部进行“菜单式”培训,通过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四培养”工程,共培养了333名致富带头人、180名村级后备干部。目前,乐业县有4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其中预脱贫村11个。可见,村干部职业化有利于促进乡村民生的发展,推进构建和谐新农村。

3引领乡村内涵式发展,推动有效乡村治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村干部职业化正逐渐被一些经济发展资源较丰富的乡村所接受。村干部职业化,有利于变革乡村治理主要体现在变革乡村治理理念、治理方式以及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

3.1变革乡村治理理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职业化不仅为村干部提供了合理的干事平台,也实现了人才的优化组合,主要体现在其工作理念发生了变化:一是共建共享理念。在乡镇政府积极推动和引导之下,作为乡村社会当家人的村民被积极调动起来,村干部积极带头示范,号召村民、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而隐藏在这些社会各项力量背后的资源禀赋得到了更好发掘,经济、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各方面优势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广大村民作为劳动者,将共享乡村治理成果,从而在其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二是协商共治理念。随着村庄合并规模扩大,村级事务的管理逐渐繁重,一些农村地区在自然村成立乡贤理事会,通过选举从群众中选出有较高声望、办事公道的人进入乡贤理事会,甚至不拘一格地吸收非农户籍的老干部、老教师及外出乡贤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村里重大事务首先由乡贤理事会成员与群众商谈,广泛协商提出解决措施,随后,及时召集村民小组会议提请批准,通过发挥自然村的亲缘人缘地缘作用,来解决村务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3.2变革乡村治理方式

村干部职业化,不仅有利于变革乡村治理理念,还能够促进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除了通过以上提到的共建共享、协商共治以外,“互联网+”村庄治理也是乡村治理方式的一个亮点。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来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推进农村网格化建设,发展互联网+村庄治理模式。每个村庄通过网格建设划分成网格区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及时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此外,在乡村内部建立全村的统一手机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公开村务、政务以及财政等重要信息。同时,村民还可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反映村里的各种问题,向村两委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村民心声。乡村治理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村干部与村民很好地连接了起来,双方之间的互动性增强,促进了乡村治理模式向好发展。

3.3完善基层组织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发展,农村社会需求结构和利益结构也逐渐多样化,现有村民自治组织体系的结构局限性也逐步暴露了出来,从而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自治组织管理体系,培育和丰富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自治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社会的自治功能。村干部职业化为乡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提供一批领军先锋人才,挖掘基层组织的潜力,促使其积极发挥作用,以村干部职业化带动构建基层组织体系,从而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首先,发挥乡村地区的村党支部在自治组织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以我国原有农村自治体系为基础,概括出诸如“四议两公开”等形式的自治组织体系并加以推广,其中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都需要按照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程序依次进行。其次,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发展成为乡村综合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应该对其进行支持和肯定,为乡村治理共谋福祉。第三,积极发挥传统组织资源以及“新乡贤”的作用。承继传统乡村治理中的共和理念,将宗族及家族纳入村民自治框架,重视家族、宗族、村委会相互之间的协商共治。总体而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推动了村干部职业化,在此过程中,村干部职业化首先吸引了更多的乡村精英进入基层干部系统,同时也借此平台获得更多培训机会,从而提高了其职业意识以及专业素质。其次,村干部职业化在促进乡村社会大小矛盾化解的同时,乡村社会的安全性也逐渐提高。最后,村干部职业化促进了乡村治理理念变革、推动治理方式转变以及完善基层自治组织,推动乡村治理有效。可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职业化对于乡村治理产生了各方面的积极影响,这些积极影响又反过来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周.薪酬管理:理论、制度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惠林,杨华.村干部职业化的生成机制及路径创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4):54-62.

[3]魏有华.纠正村干部职业化存在的认识误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25(3):38-41.

[4]贺雪峰.治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5]贺雪峰.行政还是自治:村级治理向何处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5+159.

[6]王向阳.改革开放后村干部职业化和行政化之路———基于我国东中西部乡村治理实践的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26-33.

[7]高莉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干部驻村精准扶贫研究述评与展望[J].地方治理研究,2018(2):66-77+80.

[8]刘耕宇.中国村干部研究综述[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8):1581-1585.

[9]贺雪峰.论不同地区村干部性质的差异性[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3):44-49.

[10]李永萍.村干部的职业化:原因、效果与限度———基于上海市远郊农村的调研[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39(1):84-90.

作者:陈繁芝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乡村振兴与县域治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