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分析

时间:2022-08-05 09:57:34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分析

摘要:近年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蓬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与管控越来越重要,成本核算与管控是文化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特点,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文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成本核算与管控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成本管控

一、引言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各级政府的文宣机构,也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组织,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品质。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事业单位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资金来源由全部依靠财政拨款,逐步转变为事业人员费用由财政拨款负担,演出相关费用依靠演出收入。重点剧目类项目在符合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可以申报宣传文化类项目的资金或国家艺术基金等,相关资金需要专款专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这样可以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明确的会计标准,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完善的财务报告,全面地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成本或费用等情况,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

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控概述

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就是在单位运营过程中,实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具体包括事前成本管理、事中成本管理和事后成本管理。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对各类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对成本预算进行合理调整。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应该区别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文化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除了机构运行的人员费用、公用费用,还包括多项内容,如剧目策划、创作(编导、音乐编辑、视频编辑等)、道具服装费用、舞台美术灯光布景、场地租赁、人员排练、宣传制作费、购置或临时租用大型设备、交通等费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应当区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按照费用类型,区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如果在同一时期创作多台剧目,应该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归集和分配,并按照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控制成本,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逐步多样化,并且减少了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目前,资金中约60%来自财政拨款,40%来自自主经营和以前年度积累。部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思想观念、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等没有及时调整,对成本核算与管控的重视程度不足。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认为财政多拨款就排大剧、财政少拨款就排小剧,成本效益意识非常淡薄。剧目相关的全部费用按照付款时间,全部进入当期,没有对各种资源进行归集与分配。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注重追求剧目质量,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要,积极分析观众的需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主要因为资金来源单一。如果资金来源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任意导致资金链断裂;外部风险来自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现有的市场地位。2.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自2019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开始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将权责发生制纳入会计核算中,为成本核算奠定了制度基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员费用,一个剧目的诞生离不开演员,人员经费支出贯穿整个项目,创作成本和演出成本中的人员费用占比较大,支出没有计划性、前瞻性。创作成本可以作为一个剧目的固定成本,类似于生产企业的研发成本,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制订该剧的未来演出计划,在受益期将创作成本进行分摊,演出成本随着演出的场次变化而变化。一些剧目取得的收益与成本不匹配,造成核算偏差,无法为管理者提供有效信息,很难判断项目投资是否取得收益。部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没有及时转变思维观念,造成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信息数据传递存在错漏。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时,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导致成本分析不准确。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在缺乏成本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成本核算工作无据可依,增加了财务风险,影响了成本管控效果,不利于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3.实际支出与成本预算相差甚远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各艺术门类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单位逐渐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完善的工作流程。比如,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等环节,相关部门没有积极参与;项目立项及艺术形式缺乏市场调研,没有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容易造成项目的盲目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成本预算编制部门、实际支出部门及成本核算部门等,在工作中缺乏有效沟通。这会造成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方案欠缺适用性;实际支出部门在项目运行中,不受成本预算的限制,只追求舞台效果,容易出现浪费现象;财务部门被动地进行成本核算,无法有效地管控预算超支,只能进行事后成本核算。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内容单一,缺乏差异性。在每个创作项目的预算编制环节,不论大剧或小剧,都采用统一的预算编制方法,没有全面考虑各剧目的不同特点,没有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预算,造成实际支出与成本预算产生较大偏差。此外,成本预算时间与实际支出时间相隔的时间较长,造成成本支出变化。比如,外部供应商的道具、服装、舞美的变化,内部创编人员及演员安排方面的变化,最终导致成本不可控。

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控的优化建议

1.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加强专业学习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应该认真对待成本核算工作,加强重视和关注,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内部宣传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技能。只有每位职工明白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相关工作,配合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才能提升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在剧目创作成本的预测和决策环节,由创作、采购、演出宣传销售、财务等相关人员组成项目主创团队,各司其职,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明确成本核算对象与管理标准;结合整体发展战略,分析广大观众的消费心理,确定创作理念及剧本方向;探讨道具、服装、舞美布景、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前期策划和创作设计工作;主创团队对于演职人员的挑选等。项目的创作成本,也可称作固定成本。宣传销售团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预计场次、演出人员费用、安排宣传、场地租赁、交通等相关费用,作为项目的演出成本,也可称作变动成本。财务人员合理匹配创作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组织管理人员的办公费、人员基本工资等间接费用;充分考虑剧目经济寿命,加强剧目从开始创作到最终演出的全过程成本管理;进行明细成本核算,将相关成本在实际演出期间合理分摊。主创团队随时关注剧目排练和演出过程,针对目标对象进行成本控制,为实现目标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2.选用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完善成本核算环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制定成本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财政部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大大提升了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引。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该结合文化行业特点,完善成本管理制度,让成本核算工作有据可依。对于成本核算对象的选择,为了满足成本控制的相关要求,以不同的表演活动类型、剧目创作项目、内部核算部门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为了满足演出服务或演出票价定价的相关要求,以公共服务、产品等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为了满足绩效评价的相关要求,以创作项目、单位内各部门、表演团队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为了满足外部评审的相关要求,以政策和项目类别、单位整体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创作总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应该全面考虑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对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完全成本法核算,避免疏漏。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根据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性质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来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采用合理的固定的折旧计提方法和折旧率,按月计提折旧;在折旧期内,根据使用用途分别计入当期成本。这充分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在成本核算中的重要作用,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财务会计方面的重要变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创作过程中,购置的大型灯光设备、投影设备等,应该作为固定资产;可以根据这一原则,将购置成本在设备使用期内,按照平均年限法,按月计提折旧,计入当期费用;根据相关设备的使用情况,在各剧目中分摊相关设备的当期使用成本,从而加强精细化管理。3.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加强成本管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从剧目创作到剧目演出,在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加强预算执行与成本管控。根据行业特点、市场变化等因素,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依据相关制度,严格执行项目预算,控制各项支出。预算管理制度也应该考虑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在可控范围内,允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调整预算方案,但是要控制调整幅度,以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从而对项目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避免资金浪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既要开展成本小、收益快的小型项目,也要做品质要求高、成本投入大、收益期长的大型项目,从而提升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因此,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应该合理区分各项目的收入与产出,认真创作每一个剧目;事先进行成本预算,层层落实责任;对创作生产、排练演出、收益管理等环节加强管理;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控制效果。完成每一个项目,有利于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有效管控每一个项目的成本,能够提高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4.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强化成本管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不论规模大小,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有力保障和执行依据。首先,管理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内部控制,从而督促全体员工共同参加,并了解内部控制对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其次,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针对不同的业务活动,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再次,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工作,从而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水平。最后,不断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提高成本核算与管控效率,有效地防范经济活动风险,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5.确定绩效目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将职工的工作职责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落实责任。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单位发展出谋划策,增强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为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剧目创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市场调查,全面了解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成本预算应该综合考虑观众对于票价的接受程度,以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项目考核点可分为项目产出和项目效果。文化创作类项目的项目产出可以通过创作剧目数量、创作剧目质量、项目时效、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进行全方面考核。项目效果可以通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观众满意度、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有效考核。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加强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地落实成本管理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盈利能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创作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作品,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从而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英.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策略探究.财会研究,2021(4).

2.龙鸿.事业单位财务成本核算与控制.财会学习,2020(05).

3.王兴荣.艺术表演团体内部成本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7).

4.孔艳丽.改制企业文艺院团成本管理问题探讨.财会学习,2019(12).

5.徐小清.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问题探究.商讯,2021(35).

作者:邱博涵 单位:天津市杂技团

上一篇: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应用 下一篇: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