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03 10:04:45

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摘要:“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依据存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操作实施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以村庄规划成果为基础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高村委管理水平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管理应用要求,面向村级管理层面,从系统构架、基础数据、功能设计、系统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以村庄规划成果为基础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期为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在村域范围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庄规划;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村庄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地审批、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湖南省自2019年进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已经完成1032个省级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基于村庄规划底图和成果数据,建设一套面向村级服务中心集村庄规划成果查询、相关村级事务管理和项目申报等于一体的实用性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村庄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和使用延续性有着重要意义。

1现状分析

目前,湖南省提出要将村庄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统一管理,这主要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相应的建设项目进行用地报批和建设管控方面的监管。有学者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农民住宅及宅基地、公共文化卫生、土地利用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等信息,定性、定位、定量、全方位地为乡镇、村委会管理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撑与决策信息服务[1],但以往的研究没有将村庄规划的已有成果应用和服务于村级相关事务管理。新时期“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以村民为主体,开门编规划,强调用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现实情况是编完之后的成果,村级缺乏数据查询窗口,不利于村民了解本村的规划,以村庄规划成果为基础建设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导致成果在村镇利用程度较低,规划成果没有被充分利用,价值挖掘不够,使用效果一般。

2村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本文拟构建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面向村级管理人员,遵循“简单清晰,易于操作”的原则,以村庄规划数据库作为基础数据,再叠加相应的村庄管理、耕地产能、经济指标等数据,建设基于“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规划成果查询、耕地保护监管、农民建房申请、乡村振兴项目管理、人口管理、事务管理等功能,为村庄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该系统有利于形成“编制—实施—管理”的良好信息循环,提高村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

2.1系统架构

基于“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村级管理人员,可同时实现规划成果、管理要求、经济指标等不同类型数据的查询、不同业务管理及相应建设需求申报等功能。但是,村庄规划数据库涉及众多保密数据,从数据安全及用户数量等角度考虑,应采用C/S架构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系统框架的搭建[3]。系统总体架构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数据应用等4个层级,使相应数据按既定逻辑关系流动,继而实现系统功能。系统总体框架见图1。2.1.1数据输入。将湖南省村庄规划底图生产过程中的15项矢量数据和村级管理涉及的报表数据进行存储,形成基础数据库,用作查询和分析的基础支撑。同时,按照时效每半年或每1年对相应数据更新1次。2.1.2数据存储。基于输入系统的基础数据,在数据应用之前进行逻辑编写,临时存放相关查询和分析结果,后续应用于功能和结果展示。2.1.3数据加工。村庄规划的矢量数据在底图制作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相应的格式转换、统一坐标等数据整合工作。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数据加工主要对非空间化的报表数据与空间化的矢量数据进行关联操作以及项目报建过程中新导入矢量数据的空间位置查询,通过编辑指定形式的报表将管理和经济类数据按对应属性提取字段,与空间矢量数据进行匹配,进而整合矢量数据与报表数据,形成前台页面展示或查询分析所需要的数据结果。2.1.4数据应用。根据系统开发需求,实现成果数据查询、数据间简单相关分析或权限管理等,即按照功能模块设计需求,将矢量数据与报表数据相关联,实现相关模块功能,进行结果展示。

2.2基础数据

以应用为驱动,采集村庄范围全域全要素基础数据,构建七大类30个图层,组成村庄规划管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村庄规划成果、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等。2.2.1空间矢量数据。空间矢量数据主要为湖南省村庄规划底图所涉及的15项基础空间矢量数据。其包括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生态公益林、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水源地、地理国情普查、地名地址、地质灾害、用地管理信息、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数据、DEM数据和遥感影像等。该类数据是村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基础数据。2.2.2报表属性数据。报表属性数据主要由管理和社会经济类数据组成,主要包括人口、党群、社保、收入支出经营情况、粮食产能等以报表形式导入的数据。

2.3功能模块

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村级管理人员及村民随时查询规划设计成果的要求,基于规划成果进行村民建房、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耕地保护监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及收益分红管理等,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撑。系统具体的功能模块及涉及的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2.3.1成果查询模块。成果查询模块界面面向村民,只展示村规民约、文本、集中居民点规划布局图和公众最易看懂的公告图。专业性较强的用地现状图和规划图作为管理分析的基础数据内置到系统,不单独展示。2.3.2资源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作为村级管理信息系统核心模块,是以村庄规划成果数据库中包含的15项底图数据为基础,结合报表属性数据,用户通过点击相应模块进行查询,后台调用相关数据,将数据整合分析后以最直观的图片形式向村民反馈结果。比如:村民或者企业投资者有建设需求,需先到系统查询初步选址地块用地属性,看是否符合规划,是否涉及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管控红线,将以往用地报批的前期查询论证工作由县级直接下放到村级,大大缩短论证时间,节省经济成本,提高环境保护成效,推动乡村振兴建设。2.3.3耕地保护模块。耕地保护模块主要结合规划成果,针对村域范围内的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将每块耕地的粮食产能等耕地管护监测指标报表数据与图斑挂钩,用户只要点击对应耕地图斑就可直接调出该块耕地的监管数据,比如耕地质量等别、地块粮食产能、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等;每半年更新1次报表数据,全方位、全流程保护村域耕地,并根据监管数据及时提出耕地保护措施。此外,该模块还会置入近期计划进行的土地整理项目,包括土地开发、复垦、整治等项目,将该区域预计新增耕地视同现有耕地采取同等保护措施。对已实施高标农田区域以及划定的基本农田区域落实“田长制”,将责任人与图斑相挂钩,清晰显示每块农田的保护责任人,通过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2.3.4经营管理模块。经营管理模块主要对村级涉及项目的合同、交易票据、资金来往等进行登记,尤其是资金管理功能,将村内的财务进行公开。比如,将农业补贴、创业扶持资金、危房改造补贴、拆迁补贴、购房补贴、集体分红、医疗补贴和救济金等多项内容纳入系统,统一管理。该项功能可将国家下发的农业补贴与补贴领取人及耕地图斑相关联,通过系统可直接看出每一块耕地的耕作人,领取农业补贴的类型、补贴金额,每一分钱都有系统监管,以防止出现冒领、代领现象。2.3.5乡村振兴模块。乡村振兴管理模块主要落实相应建设项目,促进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包括村庄规划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域配套设施建设等。通过系统可随时查看村内目前各类项目的建设情况、进度情况、资金情况等,便于村级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决策,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促振兴。2.3.6人口管理模块。人口管理模块主要将人口档案、计生管理和人口规划等报表数据导入系统,再将人口数据与村庄规划中的宅基地数据进行关联。通过系统实时查询村域内每一处宅基地对应的房屋及人口情况,比如房屋建设年限、房屋居住人数、人口年龄情况等,再根据人口年龄和房屋建设年限等推测是否需要进行房屋翻修和分户新建宅基地等情况,为村级管理人员实现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2.3.7事务管理模块。事务管理模块是为村级管理人员提供的附加功能模块。将人民武装、民主建设、社会综治、教育管理、就业管理、党群管理等基础管理事务统一纳入系统,实现村级事务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4系统建设

村级管理信息系统以村庄规划数据库成果为数据支撑才能实现相应的查询和分析功能。因此,要基于ArcGIS软件和MIS系统技术[4]。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规划成果、管控数据、管理要求的有效融合,实现系统功能建设,为规划实施和应用提供保障。

3结语

“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是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基于村庄规划成果搭建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将复杂、庞大的规划成果数据与管理数据相结合,建立村级数据查询窗口,采用简洁清晰、操作简单的工作界面,引导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实施与监督,为村庄日常事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基层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4参考文献

[1]韩松.数字村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2]金伟.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3]陶国喜.C/S模式与B/S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5):244.

[4]殷俊.实用性村庄规划信息系统构建方法研究[J].地矿测绘,2021,37(1):57-59.

作者:余果 雷志刚 黄灿 单位:湖南省第三测绘院

上一篇:TVP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国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薪酬激励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