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规律及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4 11:32:08

高中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规律及教学设计

摘要:立定跳远是由准备、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构成,是发展下肢弹跳力和爆发力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也是衡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由于其简便易行,从而成为高中体育的重要课堂教学项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高中阶段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并未得到显著的提高。究其根本,在于教学中对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认为立定跳远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的动作,让学生重复练习即可。这种对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规律缺乏根本性认识,导致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有效性不足,从而影响立定跳远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高中生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其发展规律对高中生立定跳远教学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立定跳远;发展规律;教学设计

一、高中生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规律分析

(一)准备阶段动作发展规律

立定跳远的准备阶段也称为预摆阶段,即两腿自然直立,上体前倾,两臂由下向前再向上慢慢摆动2~3次,之后迅速举过头顶,深吸一口气并憋住,踮脚抬高重心。在准备阶段,核心关键是上肢配合下肢蹬伸协调摆动,上肢的预摆对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师在示范之后,学生能初步掌握上肢摆动的技巧,但处于被动模仿的状态,对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理解,容易出现上肢摆动与下肢蹬伸协调性不够的问题。在通过逐步的练习之后,上肢摆动与下肢蹬伸协调性提高的同时,则容易出现上肢摆动幅度不够大,下肢蹬伸速度不够快的问题。

(二)起跳阶段动作发展规律

在起跳阶段,学生迅速下蹲成半蹲状,双臂摆至臀后,然后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两脚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高中生在立定跳远起跳阶段的动作发展规律为首先双脚依次起跳,髋膝踝关节成一条直线,再到双脚同时起跳,膝关节弯曲。在上肢动作方面,一般为先存在耸肩、两臂外展不过头的问题,再到两臂外展过头,到直臂侧摆成屈臂外展不过头,到最后直臂前摆成屈臂外展不过头。因此,从以上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规律来看,立定跳远的起跳阶段重在平衡性的把握和上肢的快速摆动及下肢的充分蹬伸。

(三)腾空阶段动作发展规律

在腾空阶段,身体向前倾,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迅速蹬伸,两臂前摆,双腿用力蹬离地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高中生立定跳远腾空上肢出现了四种状态,从低到高四个层次依次为上肢没有动、上肢展开在身体两侧、上肢在身体后、上肢在身体前方;下肢出现的四种状态从低到高三个层次为大腿上抬小于45°、大腿上抬大于45°、大腿上抬接近90°。该阶段,下肢充分的爆发力和身体的平衡性是影响腾空动作和腾空高度的关键因素。

(四)落地阶段动作发展规律

立定跳远落地阶段的身体基本动作为两腿屈膝高抬,上体前倾,在脚触沙坑前,两腿尽量向前伸直。在高中生立定跳远落地阶段动作发展规律中,双脚落地次序一般为先出现双脚依次落地的状况,再出现双脚同时落地;在小腿前伸方面,先容易出现小腿前伸不明显,后逐渐发展为小腿前伸;在上肢位置发展方面,先出现上肢在身体重心后,接着发展为上肢在身体侧,最后发展为上肢在身体重心前。在落地重心移动中发展规律为,先出现落地后重心不稳定、身体后倒或前移,经过训练发展为落地后身体重心稳定。

二、高中立定跳远教学设计探索

高中生立定跳远动作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下肢动作较上肢动作发展快,原地动作控制能力较空中动作发展较快,协调性和平衡性以及下肢爆发力是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高中立定跳远教学中,要结合立定跳远的动作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规律性原则,要遵循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规律,依据规律制定教学方案。第二,针对性原则根据动作发展规律,安排好教学的顺序以及重难点。第三,发展性原则,既不过度超出学生现有的立定跳远运动发展水平,又提供适当的关键发展区,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高中生立定跳远教学模式设计为:根据学生立定跳远运动能力分为两个运动水平。两个运动水平的学生均对立定跳远整体动作进行连贯教学的基础上,水平一以上肢动作教学为主,主要包括摆动、屈伸、绕环,对这些动作的用力顺序、动作轨迹、动作速度以及动作力量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水平二以立定跳远腾空环节的上下肢的平衡、控制能力锻炼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水平一、二两个层次的学生可以双向流动。

参考文献:

[1]巩怀增.提高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方法[J].田径,2019(11):35-36.

[2]罗志全.浅析提高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训练方法[J].内江科技,2012,33(04):184+189.

作者:崔利成 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 下一篇:博物馆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