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

时间:2022-05-20 10:41:41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

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文章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三方面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制度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切实做好关于农村居民的社保工作。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社会保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我国总人口当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农村居民同样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自身的权利。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机制逐渐完善,全面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然而,在实际应用当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必须立足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一、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极为关键,要求从宣传、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全部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一)加强宣传力度

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当中,目前尚未达到100%覆盖率,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宣传力度不足,新农保政策并未深入人心。为此,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当中,必须加大养老保险创新形式推广力度,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如何让广大农村居民接受,自主、自愿加入到养老保险的行列,宣传是否到位至关重要。第一,县乡相关部门及单位必须加大宣传资料的印制与发放,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咨询电话,加强与三大通信商的合作,通过短信等形式,提高电信宣传力度。第二,立足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由相关负责人及部门制定系统化的宣传方案,通过宣传标语、宣传专栏等途径,在各村镇加大宣传,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详细内容、作用、发放金额、缴纳费用等向农村居民传达,让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深入人心。第三,基层干部要走进农村,真正了解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把最新的政策及时传达给农村居民,在各村镇定时定点举办群众咨询活动,通过面对面的形式现场为农村居民答疑解惑,让想要参保的居民、已经参保的居民可以真切地掌握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养老保险当中。

(二)优化参保服务

农村居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居民,更注重便民服务,尤其是像养老保险方面,更要优化参保服务,这样才能增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第一,完善办事指南,实行一次性告知。根据省、市级部门制定的办事指南,结合部门的相关服务事项,梳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关规定,及时在官方网站上进行服务跟踪与信息公布,尤其是办理相关流程,比如申请条件、办理资料、办事窗口等等,实行一次性告知,避免居民来回多次咨询,实现便民服务。第二,进村激活社保卡,优化服务暖民心。为了推进社保卡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更多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人们感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针对农村的重病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应联合银行积极开展现场激活社保卡服务活动,为民生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完善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自农村医疗保险实施以来,大幅降低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概率。目前来讲,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体系还不完善,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解决现存问题,需要尽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实现农村居民“病有所医”。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本完善,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医保的实惠,国家制定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自此之后,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在生病就医时有了保障。据大量经验和实践可知,在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与发展当中,政府始终占据着主导作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当中,在经济、政策、法律等多方面,各级政府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想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可持续实行,第一,必须完善立法,明确农村医保的法律地位,实现医疗保险有法可依;第二,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通过政府强制手段,规范医保当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明确农村医保筹资渠道,并给予相应的法律责任,提升筹资的稳定性。在农村医保筹资当中,政府投资比重很大,但完善立法,制定专门的法律持续解决农村医保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确保农村医保开展的长效性。

(二)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机制

为了有效实施社会保障,必须建立专项专用资金,比如医疗保险资金,这也是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组成,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行,还需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资金监管机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机制,保证在分配医保基金时,做到公开、公正及合理,保证农村医保资金安全,保证农村医保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第二,加强突击检查,提升震慑力度。对于一些定点医药机构,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突击检查,保证各定点机构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制度办事,能够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时刻绷紧防范之弦。

(三)积极简化报销程序

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当中,其基本原则为“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在此基础上,应当及时对补偿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当前,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统筹资金沉淀太多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应当根据各县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适当提升补偿比例,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降低起报线以及提升封顶线;第二,针对一些自费药品,尤其是费用较高的药品,应尽可能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内,让更多农村居民看得起病,得到更多的实惠;第三,报销程序繁琐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当中最大的一个问题,由于报销程序多、复杂,将会影响农村居民的心情,甚至出现反感,心生不满,影响参保积极性。为此,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简化报销手续,或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报销网络系统。在就医定点医院允许报销,或在看病交费的同时便可报销,从而减少成本,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保证。

(一)明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根据现行规定要求,必须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详细、系统地梳理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和准确认定家庭成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源头上把好低保对象认定观,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扩大可参照单人户施保范围,可将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中,靠家庭供养但不能单独立户的部分残疾人(三、四级智力及精神残疾人)、重特大疾病人员等纳入标准范围;第二,明确低保对象认定标准,由原来的收入型贫困转向于综合型评定,细化刚性支出扣减比例及上限,尤其是在病、残、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出方面,切实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合理性。

(二)准确实行政策兜底

在农村居民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当中,对于农村一些特困人员,比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及抚养义务的居民,应当及时提供救助供养。尤其是政府机关,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供养标准,优化救助供养服务,进一步健全保障制度,对此类人员进行政策兜底,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三)扩宽就业渠道

为了减少农村低保申请人数,让更多生活贫困的农村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应注重此类人群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与当地就业服务相关部门合作,针对低保人群进行专项技能的统一培训,帮助农村贫困人群提升自身的生存、就业能力,自主、自愿去参与到工作当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实现就业、再就业,让低保人群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四)完善低保减退机制

在问卷调查及走访调查当中发现,随着国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低保待遇逐年提升,一些低保对象虽然已经恢复了生产及生活的能力,但仍存在严重的依赖性,不会去自主地退保,还想要享有低保待遇。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保障更多贫困人群的权益,必须完善低保减退机制,鼓励更多困难居民可以努力去生活。要求在政策和制度上,积极鼓励农村困难人群劳动自救和生产自救,不要产生懒惰心理,依靠自己的双手不断努力,真正摆脱贫困潦倒的现状。针对那些依旧心安理得,不积极努力的农村居民,相关部门要给予一定引导,做好思想工作,指引其走上主动就业之路,让他们切实了解到靠人不如靠己,国家给予的救助不如自救,使其能够真正依靠自己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扶持力度,缩小了城乡差距,目前,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均可享受社会保障体系,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笔者基于上述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有效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服务,让农村居民共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高春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湖北省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1):136-138.

[2]李慧,孙东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我国农民消费的影响——基于SEM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4(09):68-71.

[3]吕永强.家庭保障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8-22.

[4]李楠,覃志威.乡村振兴视野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70-72.

[5]刘双.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1-183.

[6]张睿海.城乡融合视野下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规制[J].农业经济,2019(12):54-56.

作者:刘晨

上一篇:课程思政如何融入金融学课程 下一篇:农村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