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RPV支座冷却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时间:2022-05-16 10:26:41

模块化RPV支座冷却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摘要:压力容器支承支座是反应堆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定位反应堆压力容器并传递工况载荷。受一回路冷却剂高温影响,支座应考虑必要的通风系统,以确保支座混凝土基台的工作温度不超过设计限值。文中以模块化RPV支承支座为研究对象,建立支承支座通风冷却结构的CFD模型进行温度场仿真,研究通风系统对支座温度的影响,完成支座混凝土基台工作温度的评估,结合分析成果给出RPV支座通风结构的优化,为模块化RPV支座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RPV支座;通风系统;温度场;优化设计

模块化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支座为反应堆压力容器新型支承结构,整个支座采取模块化制造,安装在支承预埋件上,采取四位一体支承方式[1],结构如图1所示。一回路冷却剂流经反应堆压力容器,温度相对较高,部分热量经容器接管支座直接传入支承支座结构,在反应堆冷却剂载荷作用下,热量经由反应堆压力容器传递给支座并最终传递给支座混凝土基台,使混凝土基台温度升高,降低基台支承强度。板壳型支承结构在M310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中得到较早应用,AP1000反应堆支承技术同样采取类似结构,根据反应堆本体质量及设计工况载荷确定接口,M310支座设有专门的通风通道,循环送风冷却从压力容器传过来的热量,AP1000技术采取自下而上的堆腔通风冷却技术。两种RPV支承结构均从国外引进,目前没有相关热特性理论分析。模块化支座直接和压力容器上的辅助支座接触,且包覆保温层,使得RPV支座温度较高,为避免支座周围混凝土基台工作温度超过限值80℃,因此,有必要对支座内腔进行风量流场分析,全面认识结构在热载荷下的热特性规律,并确定必要的流场参数,从而指导模块化RPV支座的结构优化设计。

1模块化支座冷却结构

图2给出了支座固体域部分。支座底面与压力容器的高温部分接触,热量通过支座传递给侧部垫板和加强筋板。位于支座中部矩形口为通风进口端,冷却风经支座内腔然后从两侧出风口进入堆腔,其支座流体域模块如图3所示。建模中不考虑支座内的垫板、螺栓等,而将垫板、支座等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当量化处理。对于支座内侧面,由于实际安装时与压力容器高温部分存在0.4mm的间隙,因此在计算中可以通过施加温度边界考虑该侧面对支承传热的影响。由于支座不涉及流体流动,可以忽略内部垫板对流场分析的影响。

2板冷却流场分析

2.1模块化支座结构网格

模块化支座固体域结构较为规则,所划分的六面体网格单元如图4所示。为检查网格数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固体域网格划分了Scase1、Scase2、Scase3三种方案,冷却空气经送风管道进入支承结构后,经导流板(散热板)与侧板之间的空隙流向出口,而该处的气流流动情况又需要重点关注,为准确捕捉该狭长区域的流动信息,间隙处的网格数量不少于10个。图5为整个流体域的网格单元图,出风口区域气流存在回流,而且气流速度梯度可能较大,对出口处网格进行了加密处理。另外,为了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在流固交界面流体域侧,对网格单元的尺寸进行了控制,以便能准确计算靠近壁面处附面层内的气体流动。

2.2流场温度场仿真

2.2.1边界条件1)进口边界条件。设定进口流速为13.8m/s(即体积流量为1000m3/h),进口空气温度设定为15℃。2)出口边界条件。设定为Opening边界,给定出口静压为0Pa,考虑到有回流,根据计算得到的出口温度设定回流的温度;设定的函数关系如下:OutT1=areaAve(T)@out1OutT2=areaAve(T)@out2其中,areaAve(T)表示针对出口截面out1或out2上的温度取面积平均。3)壁面边界条件。所有壁面均设置为无滑移边界;每个压力容器支承表面的温度计算结果设定为200℃,其他壁面(除了与热源相邻或相接部分)均不考虑传热,即设置为绝热边界。4)流固交界面。流体域和固体域的交界面上,考虑传热,设定为ConservativeInterfaceFlux[2]。5)固体材料。RPV支承结构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有Q235、20钢、Q345、42CrMo、15MnNi等,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有所不同,主要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3]。2.2.2温度场仿真为验证网格无关性,分别按case1、case2、cese3等3种分网方案进行温度场仿真,图6为支座侧板外表面温度场云图,在3种方案仿真结果中,最大温度为74.2℃,最低温度为27.4℃,3种网格方案仿真结果变化较小,由此可见,以上网格划分对仿真结果影响较小,网格划分满足计算要求。图7为3种网格方案下的支座底板温度场仿真结果,支座底板支承在混凝土上,最高温度为31.5℃,最低温度为23.3℃,整个底板温度相对较低,对混凝土基台的影响较小。

3结构优化分析

3.1结构优化

RPV支座采取单独的冷却系统,通过分析,支座侧板和混凝土接触区域最高温度达到74.2℃,不超过混凝土温度设计限值要求,但结构中应单独为RPV支座提供通风通道,使通风结构系统复杂。另外,为满足整个反应堆温度设计要求,在堆腔中设计有由堆底到堆顶的通风系统,可带走RPV保温层表面及堆顶结构的温度,因此RPV支座冷却通风系统可取自这部分通风量进行支座冷却,并将支座通风口改向内侧,上部加装导流板,可将部分堆坑通风引向支座内腔进行冷却,相应结构变化如图8所示。

3.2温度场仿真

图9给出了冷却空气进风口流速为5m/s、空气温度为30℃时RPV支承结构流场分布矢量图。由图9可以看出,来自反应堆底部的冷却空气在上挡板的阻挡下,一部分气流经过附加区域的两个侧面流向反应堆上方,这部分气流流速较高,大部分在5m/s以上;另一部分气流进入RPV支承结构内容,腔内气流流速相对较低,大部分不超过4m/s。在中间导流板作用下,分为两股气流分别流向支承结构的2个出风口,在出风口处气流流速增大,而且气流主要集中在出风口上部流出。支承结构腔内气流流动较为复杂,存在漩涡。图10给出了模块式RPV支承结构整体温度分布云图。可以看出,在热源面设定为125℃时(计算中将基准温度设置为273K,因此实际施加摄氏温标时的温度值为124.85℃),结构整体上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中间温度较高,两侧温度较低。支座大部分区域的温度不低于94℃,而下盖板大部分区域温度不超过56℃,支座两侧与混凝土接触区域温度将近77℃,已逼近混凝土设计许可温度限值。

4结论

1)如单独给RPV支座设计通风系统,由于进口温度较低,对支座的冷却效果较好,很容易满足支座的冷却要求,但设计单独的通风系统会增加反应堆辅助冷却系统的复杂性。2)优化后的RPV支座结构,采取进风口流速为5m/s、空气温度为30℃时RPV支座流场能较好地满足冷却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应在堆腔侧部设计较大的引流槽,相应改变支座内侧导流板的结构,使更多的冷却空气进入支座,最大限度地降低支承支座两侧温度,确保不超过混凝土设计温度限值。3)在优化方案中,由于采取堆坑通风系统,不需要设计独立的通风冷却系统,使得模块化压力容器支座结构紧凑,反应堆制造及运行成本降低。

[参考文献]

[1]甘斌,陈数,谭波,等.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模块式支座支承:201220267462.6[P].2013-01-02.

[2]许洋,党沙沙,胡仁喜,等.ANSYS11.0/FLOTRAN流场分析实例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戴锅生.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何震 田俊科 陈富财 陈树 谢永奇 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一篇:生态艺术教育理论系统分析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养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