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资金实现思路

时间:2022-05-13 11:50:55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资金实现思路

摘要:目前,各事业单位在企业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整体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首先概述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定义,从成本核算现状和资金管理现状方面分析了事业单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事业单位企业化资金与成本管理的实现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企业管理工作后,不仅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使事业单位实现一切现有资源应用价值的高效发挥,在创造理想效益的同时引导企业稳定发展。

1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概念提出,是以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为基础,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从内部求新、求变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变革。主要是部分具备生产、运营性质的事业单位,通过引进先进的企业化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对内部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资源优化、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整合,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重新构建系列的管理制度,以此促进事业单位在服务水平、成本控制、资金使用效率都可以有效提升,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1]。通过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践,这些单位实行“自行运营、自负盈亏”,也为国家的财政支出节约了大笔资金。

2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前的成本与资金现状分析

2.1成本核算现状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公益性的机构或者部门,事业单位职工薪资及各项开支依靠财政分配,内部治理框架的能力和自治范围都受到限制,但无需应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事业单位的职工积极性不高,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不能运用现代化的财务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促进单位内部的成本降低、资金增加使用效能的目标。而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或非法人的机构,他们都是以盈利为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在长期的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因为国家拨付相关经费给事业单位,所以原有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主要内容是围绕核查收支明细进行的会计核算。因为运营性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主体不同,财务核算不能对非运营性业务资金应用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估,成本核算结果缺少真实性和精准性[2]。通常应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运营性业务成本,采用收付实现核算制非运营性业务,这样的财务核算管理造成费用分摊难度大,仅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进行成本核算是不足以支撑日益复杂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需要。因此,事业单位转型为企业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上引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财务的资金与成本核算软件,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可以让企业的成本核算更加精确化。

2.2资金管理现状

据调查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资金预算的规划做的不规范,缺少年度、半年度的资金预算规划,对于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因为面临各种不规范状况没有系统、完整的预算标准,导致在统筹安排资金时随意性较大,往往后期出现资金缺口,并且过程中的资金周转效率较低。由于事业单位的成本与费用控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体系不完整,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管理出现呆账、坏账的情况发生。尤其是人事变动等因素频繁发生,就会因为离职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影响事业单位的收账问题,这都会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带来困扰。同时事业单位因为复杂的各级资金使用审批手续,造成资金的投资活动很少,大量闲置资金盘在账户中,不仅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也不能为事业单位创收。从上述情况分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行财务管理方式的改变,是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事业单位从内改变的最佳路径。

3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资金与成本的可行性分析

3.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同点

首先,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关于财务管理的规定方向基本相同,都是遵循会计准则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事业单位有财政部统一制定与监督,财政部会对事业单位按照年度针对会计信息质量、所得税汇算清缴、预算执行情况等内容进行抽检。其次,事业单位与企业都是遵循真实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等财务原则,做好会计主体、货币计量以及会计分期等基本工作[3]。最后,事业单位与企业设置财务科目、成本核算、财务报表分析、信息质量要求、核算原则等方面都是基本一致,都需要通过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处理和分析,定期向负责人报告资产、负债、收入与支出等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上是具备一定基础,事业单位在进行企业化财务管理方法后,可以在成本核算、资金使用、投融资等方面进行技术与业务的开发。

3.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不同点

首先,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性质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运营目的,多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以服务群众为工作目标的单位,而企业是以追求最大化利益、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目标。因此,在财务处理上事业单位的出发点不是如何增加收益,而是综合考虑社会影响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会集中资源设计最佳的资源配置。其次,事业单位的资金形态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资属于专项资金,由政府财政划拨专款专用,开展项目前需要按审批程序向政府提交资金申请,属于单流型资金模式。企业资金是通过融资借贷、股东出资形成,属于双流型资金模式,项目投资的目标是追求高回报,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依靠借鉴事后收益的高低完成。最后,事业单位的资金用途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是以社会服务为目的,满足群众的利益为宗旨。企业的资金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自身实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资金的投入与产出要成正比[4]。

4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资金与成本问题的实现思路

4.1树立企业化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明确企业化财务管理在单位发展的作用,我国事业单位领导层、财务工作人员应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从事前、事中及事后结合各项日常运营活动,给予企业化财务管理高度肯定。转变财务信息记录、财务核算、财务报账工作的管理思想,高度注重市场发展动向,做好单位财务信息采集工作,把控各项经济支出情况,提升各项资源应用效率。事业单位领导层级把企业化财务管理思想深入到职工心中,让财务管理工作贯彻到单位各个环节中,从根源上支持企业化财务管理工作。赢明确规定财务部在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对单位实现较高程度的有效整合有高度的建议权。健全事业单位企业化财务管理制度,参照企业成本核算模式改革现有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制度,端正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结合单位具体运营现状制定全面成本核算,以最小消耗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建立目标成本核算体系。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依据,按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推行权责发生制,保障单位会计科目的合理性构建会计体系,合理删减和增加单位会计科目,费用分摊、计提折旧都要与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符[5]。完善成本控制和收入配比管理,结合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特点按新会计准则要求设置通用的科目,重视管控成本费用,建立降低物件损耗、节约成本费用的企业化成本管控模式,有效控制成本。

4.2加强事业单位企业化成本管理控制

4.2.1转变成本核算理念,参考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取消单一化的内部成本核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成本核算机制,减少运营成本投放。适当增减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实施权责发生制,规范会计科目,加强事业单位费用收支管理。在物资采购、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把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当作凭证,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支出,做好账账相符、帐物相符,定期核查账册明细,做好动态化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例如加强把控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关注市场原材料的价格变动,秉持货比三家的标准实现采购。4.2.2统筹事业费用支出,控制管理费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还要做好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事后控制,结合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做好运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控制管理,避免虚报、瞒报费用报销,将成本控制理念深入到全员的思想中,当作日常的行为准则。把控与监管销售成本支出、人员费用支出、差旅费支出。如果财务人员能力有限,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就会导致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例如运营管理时,财务人员就要提高自身的审核能力,依据单位的财务规定,依法依规认真审核并采取管理对策控制差旅费用、接待费用,确保全部人员都能按规定做到费用支出与使用相符合。4.2.3完善单位资金管理体制,加强资金管理对资金加强统一管理,做好集中调度和有偿使用,事业单位要健全内部资金循环机制,加强资金结构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开展企业化财务管理活动前,事业单位应灵活运用企业的财务测算方法,扭转资金配置劣势,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学会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设计,将被动等待应收账款回笼的模式转变成主动且多变的结算方式,帮助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资金运筹的调控力度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严格按照企业化财务管理标准和规则,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定期对款项对账、存货盘查清点,核实资产,梳理账务,全面摸清自身的家底,确认价值及权益为计提折旧等奠定基础,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做好资产评估。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确保资金自身效益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落实企业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统一资金管理的全面实施,做好资金集中调度,强化单位内部资产框架,合理组织资产框架调整,转变资金分配方式,提升财务管理对资产的管理效率。事业单位企业化后要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寻求新的投资项目,可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发投资业务,做好资本管理,通过逐渐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将限制大量资金投入有潜力的项目中,让其增值,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反过来促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的稳健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参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发挥预算、执行、分析、反馈、预警等功能,以促进企业对投资、融资、分配、控制等业务进行判断,合理调整经营决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

4.3设计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模式

以往事业单位设计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保障会计核算可以有效保障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固定资产的构建纳入累计折旧科目,做好财务年度的决算时增减固定资产实际折旧总额分析,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填报下一年度预算报表,以此为依据向上级申报折旧基金。企业化财务管理后,事业单位针对不同业务和管理选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固定资产,财务部联合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建立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盘点计划与监管,引导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全体人员都参与到内控管理中,通过在内部建立全员控制的管理氛围,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事业单位企业化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员工对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与管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的理解,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建立良好的责任感;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帮助固定资产管理者将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5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企业化财务管理方式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整体管理体制,引导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转变财务人员工作理念,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优化成本核算方式,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综合经济效益。事业单位在全面开展企业化财务管理工作之后,要进一步加强单位资金管理,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先奎.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企业化探索[J].商业观察,2021(14):94-96.

[2]李扬帆.浅析如何发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优势[J].商讯,2021(08):107-108.

[3]于丹.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优化作用[J].中国产经,2020(20):149-150.

[4]牙冬梅.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问题的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4):154-155.

[5]薛冰山.试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2):116.

作者:李岩 单位:黑龙江省审计厅机关服务中心

上一篇: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关系分析 下一篇: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