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措施

时间:2022-03-25 16:20:17

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措施

摘要:中医药院校承担着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培养未来行医者的摇篮,因此加强“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培养良好医德的医生,对中医药院校意义重大。从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意义与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1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

“课程思政”即把思政课程的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学科教学与生活之中,助推思政的渗透,实现其重要的价值,使“思政育人”与“学科育人”相同步,使“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2]。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责任,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最早试点的上海推出了系列特色课程,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课的感恩教育,已成为中医药院校的示范[3]。教育是兴民大计,而思想教育是教育的先行军,切不可忽视。

2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意义

几十年来,中医药院校一直以传统的课堂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此种方式注重概念与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相关性较低,学生也会出现抵触思想,不愿意听这门课,甚至认为这门课不重要。当前教育模式的刻板、教材内容的陈旧、教学方式的落伍,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从小学到大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未彻底清除[2],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改革幅度不大,致使这些课程形同虚设,单纯为了考试而考试,并没有深入人心。思政教育带给中医药学子更多的是自我意识、敬业精神与道德素养,在工作岗位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所做之事是否符合我的职业道德、是否有违良心,执行工作时自己的行为会无意间听从自己的意识。因此,要充分开发利用中医药文化中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挖掘中医药学深刻的内涵[4]。可见思想理论教育对于中医药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可见“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对中医药院校至关重要。

3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

“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结合院校的传统文化、专业特点,因校制宜,统筹设计,分类推进。近年来,各中医药院校以“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教育的基点,利用开发学校的各种隐性思政教育资源,使其渗透在校园生活之中,对广大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品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5]。如中医基本理论中包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辨证思维、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思政元素;方剂学与中药学中包含的传承创新、仁义孝道、资源保护等思政元素;中药鉴定技术中包含的精益求精、质量意识、严谨、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然而如何把这些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呢?有人选择线上线下同时授课的方式,以互联网的方式推进医学[6];有人选择将“社会评价”融入教学课堂评价中,培养真正的卓越医生,以仁爱的医风、精湛的医术、锐利的批判精神作为评价体系中重要的元素[7];有人选择通过案例式教学法和PBL教学法融入思政元素[8];南京中医药大学构建了“仁德、仁术、仁人”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等[9]。目前,虽然中医药院校对“课程思政”引起了重视,但中医药学的德育资源并未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也未能全面充分融入高校的“课程思政”,中医药传统文化没有深入贯彻到教学中,导致出现医学与文化脱节、医德与医术脱节、观念与道德脱节的现象。

4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措施

4.1树立理念,完善机制

中医药院校要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思政教育理念[10],以高尚的道德、大爱的情怀、精益求精的医术,德术同向,综合发展。将这一理念与中医学“课程思政”相融合,深度开展“课程思政”[11]。4.1.1构建顶层机制中医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有组织、有纪律的长期工程,具有持久性和长期性,因此这项工作要从学院开启,从学生开始,接受正确的教育,开展积极的思政活动,投身到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中[12]。对于开展“课程思政”来说,构建顶层机制尤为重要,学院应全员、全方位将学生的思想培养放在首位,常抓不懈,成立分级管理机制,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完善的运营机制,促进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4.1.2深层多向联动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医药效能的发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医药的神奇,也更倾向于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因此中医药院校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各个组织的作用,将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学院联动,将学院与相关的企事业联动[13],将学院与医院联动,将学院与社会相关行业联动,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层联动,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课程思政”的任务。4.1.3完善激励机制中医药院校要设立完备的考核体系,将“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落实情况以标准化的尺度列入考核体系,设立分层的考核标准,以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中医药“课程思政”体系的切实推进[13]。将“课程思政”的效果列入教师评职晋级的项目中,激励“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设与发展。4.1.4探索课程与思政的融合点,契合职业与思想的深度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关键。中医药院校应重视对教师“课程思政”的培训,使其参加各级各类的研讨,撰写各级各类的学术论文,参与各级各类的实践讲解。教师、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创建课题,参与社会实践[14]。以共同的研讨、共同的备课、交流协商的方式推进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整合。例如将中医基础学、诊断学与针灸学等统一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调整教学设计,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将真正的教学成绩与思政统一。力争在获取知识时弘扬社会道德[12],将理想、理念、医德落实到医学服务中。

4.2躬身授业,力行传道

4.2.1以思政元素整合专业理论中医药院校提取思政元素,将其理念深入专业学科中,在教学内容上整编,创建属于思政空间视域下的内容体系,使专业医学理论更有温度与智慧,在着力于医术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医德[15]。塑造学生正确的“行医观”和临床科研观,在医、药、护3个类别中融入思政元素,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角度的深度渗透。4.2.2探索“课程思政”崭新的教学方式中医药院校的课堂当前现状并没有多大的变革,传统形式依然占据主流。如何转变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尝试,以新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如配乐朗读、小品编排、舞台剧、音乐剧、相声等,将现代化的设备与教具相结合,通过新颖的方式导入并开展,让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15]。将学生的品德、修养与综合能力统一起来,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更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多种医学情景剧、课堂辩论、法庭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4.2.3深挖教材,增设教学资源中医药院校教材大多沿用旧版本,因此,深度改革应从教材开始,由专业的思政教师与有研究能力的学生组建成教材整编协会,将教材开发进行科学分工与协作,将专业理论与精神修养融为一体,以良好的路径推进“课程思政”,强化医学核心理念。4.2.4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好的医术就是医学院学生的追求,好的职业归属就是成功医者的象征,这些价值观的标准需要转变,要确立正确的行医观,首先就从学院的思想引领起步,其次深度与社会的评价体系融合,构建完善的思政评价体系[16],以良好的社会引领树立医者风范。这就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整个社会评价体系中,将专业与思想完整统一,构建出符合这一理念的评价体系,并在一定的机制运行下有序推进[1。

作者:张成华 颜培正 崔清华 吴鹏 李震 方荟 孙刚 薄晓菲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上一篇: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下一篇:中医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