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时间:2022-01-21 10:32:4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但是,由于目前国有企业存在思想解放不够、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色彩浓厚、经营效率低下、管理监督存在纰漏、党的政策落实不彻底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四大解决办法以应对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实难题,以期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指明方向,深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抓住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点,以此为着力点进行改革,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新部署。伴随着2020年国家出台的各项关于国企改革的政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深度改革发力期,由此国企改革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面对改革浪潮,相较于以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改革的大背景发生了变化。如何在改革的大局势下抓住机遇,战胜挑战,顺利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部分国有企业的所需所虑。本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系统的讨论,阐述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讲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对改革路径进行创新,为更好地推进改革贡献力量,使国企在改革中实现发展。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在股权结构及利益体较为单一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缺乏多元化利益的有效制衡,在战略布局、经营管理、制度创新、员工激励等层面,出现思想落后、利益固化和管理僵化等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社会资本,实现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制衡,从而改善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强化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单一,管理制度中存在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员工缺乏有效激励等问题,使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及改革动力不强,无法及时捕捉市场机遇,不能有效适应市场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强化外部监督管理,激发员工活力,提高经营效率,从而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促进国有资本流动

国有企业经营效率较为低下,经营管理模式僵化及国有资本的一元化控制等原因,导致国有资本在社会中的流动性较差,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改善国有资本流动性差的弊端,为国有企业资本流动注入新的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带动力,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共同发展,更好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

过去几次国有企业改革,突出强调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僵化,企业无经营自,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政企不分,布局战线过长,社会负担较重等问题。当下,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需要继续面对和解决前几次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国资资产负债率过高,国有企业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

(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

国有企业在经历了企业发展的初期整合阶段,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后,在后期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阶段存在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国有企业在管理中极易受到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管得太严、太死,造成企业缺乏活力,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一直在推进,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股权结构单一、经营管理僵化、利益固化等特点,并且存在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现代企业制度依然不健全,改革力度小,导致了股份制改革相对缓慢,中央企业中混合所有制经济比重低。同时,因缺少职业经理人制度,按照国有企业以往的任命制度,出现了行政任命管理人员过多,缺少激励制度,运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国企资产负债率过高

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决策,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带来资产负债率过高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传统融资思维、融资模式及强化国有股权独大的思维,导致企业更倾向于债务融资,而放弃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从而导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成本较大。

(四)国有资本布局不合理

国有企业历经几次改革,虽然通过政策性破产、“处僵治困”等措施,通过市场化淘汰方式解决了一部分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存续问题。但是,截至目前,国有企业经营涉及380多个行业,“部分国企主业不突出,辅业亏损”,不合理的国有资本布局,严重削弱了国有资本的经营管理效率。总之,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改革制度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内部制衡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国有经济布局仍不集中,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因此,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实现利益制衡机制,强化国资监管,激发国资经营活力,完善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制度,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带动力,最终强化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改革利益、改革目的、改革措施等原因,导致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当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深度改革期,开始在国资层面进行全面推进。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亮点,大部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去。部分国企仍然存在消极对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甚至出现“只混不改”的情况。分析混改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发现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现实难题,如资金引入、管理引入、技术引入和资源渠道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一)资金引入

资金引入问题主要出现在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和一些具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企业,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萎靡状况。与大型国有企业不同的是,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国有资本使用方面更加灵活,资金周转较快,在改革进程中反应迅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形成了良性循环。中小型企业没有大型国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改革中难免会出现融资不足,资金受限的情况。缺乏新资金注入,是目前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路上的头号拦路虎。

(二)管理引入

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直接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挂钩,企业管理能力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国有企业本身的性质,部分国有企业仍存在政府指派人员进行管理的现象,具有浓厚的行政气息,削弱了国有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在管理人才引进的过程中,由于先前委派的行政管理人员较多,留给企业管理人员的席位寥寥无几,导致管理人才引入受限。原有管理人员由于委任制度、任期限制、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原因,管理方面出现思想较为保守,创新不积极,管理思路窄和管理水平不达标的现象。面对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完善的情况,部分国有企业出现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

(三)技术引入

技术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战斗力,是影响企业前途的重要因素。在一些高尖端国有企业里,技术的创新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影响着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盲目决策,追求过度创新发展,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在真正需要创新发展的项目上出现了没有资本创新的重大错误,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水平下降,生产效率低下,没有深刻落实党在十提出的“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可以引入技术人才,解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企业发展增加助力。

(四)资源渠道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经营状况不佳,市场化不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适应性差,导致了资源渠道变窄,没有专业人士进行资源渠道扩展,出现了内部资源陈旧固定,渠道单一。这种现象是很难实现资源渠道整合、业务升级管理,在生产链单一,产品单调缺乏创新,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了资金链和信息流断裂的情况,这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改革中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国有企业机构臃肿,冗员繁多,管理能力低下,导致企业资源渠道变窄,从而影响企业融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难以引入新的管理人才和优质的外部战略投资者,阻碍改革前进,限制企业发展。

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析

自十以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保留了国有企业资本。对企业进行深度化改革,做到了一企一策,考虑到了每个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激发企业活力、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路径分层分类推动改革,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杜绝由于一刀切而导致企业破产、国资流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在新时代,要进一步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那么历史的新阶段给予了我们新的要求,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需要进行创新。

(一)解放思想,加强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到脚踏实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工人阶级进步。尊重工人阶级劳动成果,形成企业员工共同体,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做到讲诚信、肯吃苦、重信誉,逐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2.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要积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产权关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万万不能只写文件不落实,要深刻解决职责不清的严峻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做到认清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特征,做到科学规范,杜绝行政气息在企业弥漫。法人治理结构的职权划分要明确、要严格,明确股东、管理层的职权,严格执行。坚持法人治理结构的一般原则,加强监督管理,做到相互监督,在原则面前不让步。要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人员名单,积极与上级组织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同时要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聘请专业机构人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3.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解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低,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关缺失等问题。企业内部树立控制管理意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制度建立、体系完善等工作,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保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效益良好可控。

(二)内部改革与外部引进相结合

1.改制上市改制上市可以分为整体改制、分拆改制和联合改制,这是由企业的规模和方式所决定的。改制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吸引社会资本,对国有企业的股票进行系统性改革优化,实现规范化管理,解决以往企业存在的资金问题,完善企业上市后的治理体系,企业走向开放。2.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提,是帮助企业恢复活力的重要手段。战略投资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资不抵债的状况,在融资和合作时,能够吸引大量资金,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深刻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市场化的目标。3.员工持股(包括股权激励)员工持股是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方式之一,有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的薪资息息相关,解决了以往国企员工积极性低、责任心低、缺乏主人翁意识的问题,使员工自发的关心企业发展状况,积极为企业发展进言献策。但是,在员工持股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避免形成新的大锅饭,从根本上杜绝腐败。4.并购与重组并购与重组是实现国有企业快速转型的方式,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快速融资,吸引优质社会资本,解决市场资源分配不均、经营管理缺乏活力、国企资源匮乏等问题。通过引入新的资本,吸收资本所带来的优秀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落后问题,为企业突破创新提供力量。在并购与重组中要警惕融资方的意图,认真筛选市场优秀资本,避免国企在并购中资本流失。并购与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积极与资本进行沟通,考察双方的资源,以寻找适合自身的资本。

(三)强化国资监管,避免国资流失

国有资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人民和国家的财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积极保护国有资本,避免国资流失。强化监管制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包括内部审计、党组织监督、内部员工之间相互监督,避免国资被内部人员掏空;第二,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外部审计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者应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监督,避免企业在融资中出现腐败现象;第三,要建立开放的制度体系,面向社会,由社会人员进行监督。

(四)坚持党的领导和企业法人治理相结合

1.党的领导进公司章程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原则,将到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体现党的领导,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委派人员进行相关监督管理任务,积极培养员工的思想觉悟,在思想层面做到与党中央高度一致。2.国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为此,国有企业改革中,各省市要积极建立国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各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强调理清党委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大力推进落实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

参考文献:

[1]殷振川.国有招标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0,(08):56-61.

[2]冯朝军.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2):42-46.

[3]邵晓宇.简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于信息融合渠道的路径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7,(23):111-116.

[4]李娜.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路径与问题对策分析[J].营销界,2020,(44):168-169.

[5]邵淼淼.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治认同路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01):46.

作者:郭之晞 单位:北京天驰君泰(太原)律师事务所

上一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问题与应对措施 下一篇:化工仪表常见故障与检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