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时间:2022-11-26 10:51:20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近年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心理服务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以育心和育德为教育根本原则,构建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机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化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十分重要。由王振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一书,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传统文化中以文化人理念,探索思政教育的作用机理、管理模式,并提出了以文化人思想的实践路径,为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参照。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分为六章。第一章通过阐释“文化”一词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辩证分析了以文化人过程中“文化”发挥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育人方法,阐述了这一理念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和基本原则。第二章系统梳理了以文化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同时探讨了思政教育在以文化人过程中的实现方式。第三章基于以文化人视角深人阐述了思政教育的运作模式,包括主要对象、文化载体、文化方法等方面,明确了文化理论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第四章从过程性管理人手,分别从目标管理、要素协同、变量控制、质量控制等维度系统论述了以文化人管理机制的保障条件。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以文化人思想的表现形式、目标指向、着力点和科学管理模式。第六章落脚于实践层面,结合肺炎疫情的应对策略分析了文化力量在加强群众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并结合当前文艺工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主题,探讨了以文化人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创新路径。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教育方案培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社交平台、娱乐软件、网络游戏等不断侵蚀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思想空间。在社会环境各种不良意识形态冲击下,青少年群体由于尚未具备成熟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在面对学习、亲密关系、人际交往等问题时不知如何应对。如果缺少科学指导和有效疏解,经过长期积累容易演化为个人心理问题。为此,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深人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现实困境,提供专业化心理指导和个性化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引导其树立健康的道德人格、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要推动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构建课堂教学协同机制。在教学内容上,思政教育应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如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给出专业化指导建议和解决措施;系统讲解学生群体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发生机制,引导其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同时,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科学安排思政理论内容或实践案例,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融入其中。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借助情境教学法、团体心理辅导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心理知识,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现实行为,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创新网络教育发展机制。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优势,搭建融合思政与心理健康元素的网络教育平台,并借助媒体挖掘优质德育资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可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创建心理测验、心理学百科、道德榜样、一对一心理咨询等版块,增加网站平台的丰富性、专业性和服务性。另外,学校应严格监督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防止不良思想或信息的扩散与传播。要大力宣传文明用网、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信息、不参与网络暴力行为等,引导青年学生建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有效发挥网络平台的教育作用。

第三,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思想品格、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为此,学校应当立足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通过举办各种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完善校园环境设施,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想道德知识等融人校园文化环境中。例如,学校可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社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学术讲座等,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动力。

作者:唐春燕

上一篇:单片机在电子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新时期校园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