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话语体系重构的思考

时间:2022-11-25 11:24:28

融媒体环境话语体系重构的思考

【摘要】融媒体的出现,是信息时代使世界及其传播出现重大变化的一个标志,表现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媒体和受众等多方面融合,并随之迎来中国话语体系重构的契机。当代媒体的多元化并存的态势中,出现了中国民间通过自媒体重构话语体系和运用新的语符的鲜活事例,说明话语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主席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构成了重构话语体系的核心与纲领。

【关键词】时代;融媒体;话语体系;重构

一、“融”——媒体之变

近年来,信息的产生和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当代科技和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样的变化表现在:信息的采编、和传播,从单纯的“文传电讯”、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的单向传播,已经演变为以自媒体、多媒体、“融媒体”等双向或多向传播。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的智能终端,人们接收或信息的渠道不再单一,诸如微信及公众号、朋友圈、QQ以及“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APP,正在取代报纸、电视等成为人们获取各种图文并茂的信息的主要来源,其覆盖面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主渠道信息”的权威性正在面临严峻挑战。事实上,媒体之“融”,并非自今日始,而是在20年前就拉开了序幕。在人们回顾的印象里,再没有什么比传播媒体“更大、更快、更强”的变化了。他们看到,最初是诸如“新浪”、“搜狐”等所谓“门户网站”,抢先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炉,干起了通讯社、报纸、刊物、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活儿,并不断强势地“入侵”挤占信息传播的阵地,动了他们的“奶酪”。接下来,通讯社、报纸、刊物、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这些“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发展也同样大举反击,以更新的互联网数字多媒体技术办起了“官媒”,开始在“新媒体”上权威发声。一新一旧,信息时代“互联网+”就此拉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媒体竞争态势。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大潮中,我们看到“融媒体”之“融”,既有传播形式的融合:即多种媒体形态(如:视频、音频、文字、图形图表等),不同媒介(如:报纸、网络媒体、广播等)的融合;又有传播内容的融合,即传播信息的梳理与整合,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使传播的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还有媒体与受众生活的融合:因为其更接“地气”地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更贴近新时代的使命,以“品牌效应”凝聚人心,使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受众。从而使“融媒体”有着更广泛的信息覆盖面和更深远的影响力。一个“融媒体”带来的突出变化是:中国话语体系也迎来了重构的巨变。

二、“融”——诉说之变

作为群居的生灵,人类从远古起就开始了诉说。文明起源的标志——文字,实际上就是一种诉说的语符。更早的远古,甚至人类语言的出现,特定发声的指意就构成了符号,也就构成了人类认识和表述世界的话语体系。由于人类的群体生存生活的地域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包括语言文字等指意的语符也就不同,不可避免地在交流传播中存在阻碍隔阂。这样,自古以来人以群分的社会生活,以及战争、天灾和商贸等原因导致人们大规模迁徙、族群杂居、移民时,话语体系就有了跨文化传播的意义。时至今日,跨越多元文化的藩篱而和谐共生,本就有相“融”相合的题中之义。但是,不同国家民族、历史进程、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构成了不同的话语体系。

(一)当代媒体话语权的态势与话语体系重构的鲜活事例

从15世纪以来,随着殖民主义的侵袭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欧美靠着掠夺、奴役、压榨建立起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强权地位,因此在文化传播中它的话语体系就出现了傲慢、霸权、欺凌、偏见等等特征。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抱着强烈的敌意和偏见,进行无所不及的妖魔化,以维系其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霸权。2020年疫情在全球暴发,美国的反华政客们开始了对中国例如泼脏水、颠倒黑白等妖魔化的攻击和污蔑。一时间,以“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对外发声、诉说陷入了相当的困境。但是,通过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讲述的中国故事,有时却能出现了一股正本清源的清流。2019年到2020年,国际社交媒体网络中一个非官方的自媒体短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生活在中国乡村的普通女孩——李子柒,她看上去平淡无奇的乡村生活,她亲手做的中国传统的美食,以及画面中那些中国的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时令节气、传统的生活物品……有媒体人评价说“谈不上是精心打造,顾不上刻意安排,看不出有表演和导演的匠心独运,也就是一段一段视听语言摄制的生活场景和故事碎片”。但她在YouTbeu平台播出的短视频纪实,却拥有895余万粉丝。上传的100余条视频的累计播放量超过10亿次,每条视频的评论均在1万条以上,热门视频评论超过4万条[1]。被触动的外国网友们说:“虽然有少量的对话,但我能通过你的视频理解主要故事,视频很短但是描绘了一切,真令人惊叹!”“你的视频能让人平静下来,我确实不理解你大多数的语言,但是通过几个我认识的中文和精良的视频画面,我能理解故事”[2]。世界各地的网友们说:“想吃中国菜”“中国菜很美味”“你的食物看起来真好看,把我给看饿了”[3]。连带着诸如烤炉、土灶、镰刀、木质水龙头、中式菜刀与砧板等,都激发了欧美受众的强烈好奇,进而成为认知传统与当代中国的审美符号。当然,还有快手蛋哥11秒的《一剪梅》短视频走红,外国网友用翻唱挑战、鬼畜剪辑等方式,让这首费玉清在37年前推出的老歌,意外“出圈”,成为在英语世界爆红的“神曲”。而被转化为拼音的“xuehuapiaopiaobeifengxiaoxiao”,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流行梗”的事例[4],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突破跨文化国际传播困境的思维特例。如此等等,李子柒、蛋哥之类的人物,能够在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一些生活场景碎片,一首短得不能再短的歌儿,引起众多国外受众对普通中国人生活的喜爱、羡慕和关心,甚至表达了对中国良好的祝福和祝愿,成为了西方反华浊浪中的一股清流——这难道不正是“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去实现的目标和期望吗?难道不能给运用融媒体进行话语体系的重构某种启示吗?难道不是同时也解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命题的内涵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吗?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在内的众多主流媒体,纷纷对这样的诉说发表评论,称之为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典范。时代之变,从民间出发,融媒体给古老而一脉相承的中国话语体系,带来了重构变革的契机。李子柒和蛋哥的故事是融媒体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它构建了新的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没有官话、套话,也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对外宣传方式,它用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发声,不去强推所谓正能量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它却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润物细无声”地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表达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朴实、善良、平凡的共同价值。

(二)多元语符是话语权重构的另一趋势

当前的中国已摆脱了绝对贫困,正在走向伟大民族复兴,同时对于西方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恶毒攻击,尤其是围绕“人权”问题展开了反击,在反击的过程中同样展现出了话语体系的变化和重构。2020年1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其推特账户上转发了中国网友“乌合麒麟”一幅名叫《和平之师》的漫画,讽刺了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残忍践踏人权,甚至连孩子都不放过的暴行和伪善。这幅漫画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震撼,更是引发了国内外网友关于西方国家对所谓“人权”的伪民主的反思浪潮。在此之后,“乌合麒麟”还创作了数幅作品,以此揭开西方伪善的面具,这种方式数次冲破了西方的话语霸权,让世界更加清晰地听到了中国的声音。除此之外,前段时间新华社制作的一幅政治讽刺漫画《敬“自由”》也在国际社会引发热议。这幅漫画精准讽刺了美国不惜牺牲民众的生存权以获取所谓自由的伪善事实。虽然这幅漫画遭到了美国政客们的强烈不满与反对,但却赢得了美国网友们的共鸣。新华社漫画的意外破圈,成为了有力回击西方政客“污名化”言论的有力武器。前有鲁迅先生以笔为剑,今有中国民众、媒体以画为枪。过去,西方总是把持话语权占领舆论浪潮的中心地位,咄咄逼人,来势汹汹,仗势欺人。现如今,中国已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国,在传播方式不断更替的融媒体时代,呈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漫画这种形式在过去传播中国声音中很少出现,事实上在话语体系的建构中,本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或视频,这两幅漫画的出现恰好说明了话语体系正在拓展与重构。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它与李子柒、蛋哥等的讲好中国故事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中国官媒发表的,说明在融媒体时代中国的主流媒体与民间自媒体也开始相“融”,别出蹊径地重构自己的话语体系。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融媒体的语境中,一个话语体系重构、建设、创新从而“发出中国声音”的时代已经来临。自媒体的发声,释放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意蕰,普通的中国人用自己鲜活的生活语言走上面对世界的前台,肩负起历史使命跃升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也打破了“文字+图像(图片)”的话语模式,启动了音乐、绘画等多样化话语格局的变革,从而呼应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走向未来。

三、“融”——时代之变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出一问:站在信息时代潮头的中国,该怎样把握时代之变的脉搏,在话语体系重构中珍惜历史的契机,努力去构建和创新与强大起来的中国相匹配的话语体系呢?这是一个必须思考和实践的大命题。纵览现阶段的新旧媒体融合转型,融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我们也许能够观察它的某种趋势,却无法判断话语体系的重构进程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也无法判断融媒体的发展将会如何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从而推动时代的进程。前段时间刚结束的全球性政党峰会上,总书记暨“七一”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之后,再次提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5]。在讲话中,总书记对这一全球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表述,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对外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观融合了中华文明的精华、中国的发展经验以及世界各国对于普遍政治价值的追求。虽然,我们对于西方社会虚伪的“普世价值”持批判态度,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重构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纲领,因为它涉及到了跨文化的实现,即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生活方式的人能够像李子柒、蛋哥的视频那样被接受、被感染、被触动,从而真正实现传播中国声音的核心理念。其次,我们还应克服话语体系过分倚重官方媒体渠道的现象,达成传播主体的多样化的目的,从而形成线上线下的强烈互动和情感意见的高度聚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正是中国那句古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当代展现,也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肩负的历史担当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信息时代赋予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和先进的技术条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全新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开始投入使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等都体现出中国并不缺乏好的故事,内容如此丰富,故事如此精彩,但是如何才能传播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呢?李子柒、蛋哥等的事例告诉我们,借助自媒体的力量,或者重构创新容纳人类共同价值的话语体系,就能实现全世界广泛接受的最佳传播效果。须知,一个多样化平等并存、跨文化和谐相融的话语体系,是与西方争夺话语权的基石。信息时展到如今,民间自媒体出现带来的融媒体及其迅速发展,为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因势利导地将中国元素中国理念融入其中,就能使崛起的中国精彩纷呈的故事呈现在世界面前。同样,话语体系的重构,还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媒体”推动了融合媒体的诞生,让多媒体展现出新的活力。一种生动的、多样化的话语体系不仅仅是文字、视频,当然也可以是绘画、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电影等等本身就承载着“中国故事”的艺术语言,把握“文化即传播”的内涵,使话语体系的重构向广度和深度拓展。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爆出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河南春晚微博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就达到了6.3亿,《唐宫夜宴》观赏人次达到2.2亿,且霸屏多日的网络热搜[6]。在此之后,河南卫视在元宵节再次推出改良后的新版河南卫视《博物馆元宵奇妙夜》,同样引发热议,甚至火爆到了海外。海外网友们纷纷表示:“中华传统魅力真令人赞叹!”“完美展现了唐朝的盛况,太美了!”[7]。他们还自发地在海外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发文推介此节目,向世界推介中国河南,推介中华传统文化。致使《唐宫夜宴》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舞蹈,而以舞魂舞梦融入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然,构建一个能与强大起来的中国相匹配的创新的话语传播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时代之变战鼓频频,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绝不能在这个历史契机中无所作为。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伟大的中国人民努力奋斗,一定能开创和重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话语体系,为建设和谐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李萱 单位: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上一篇:石窟艺术文创设计的校本课程开发途径 下一篇: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