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分析

时间:2022-11-25 10:56:57

民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分析

摘要:从传播方式来看,大多数民间艺术的传播都经历了口耳相传时期、文字报刊纸媒时期,广播影视时期、网络传媒时期和以智能终端的使用为标志的新媒体时期这几个阶段。新媒体时代给陕北民歌等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梳理陕北民歌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试图探究其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和传播规律,以期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创新陕北民歌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对新媒体传播方式做了反思,认为当代新媒体传播方式并不能完全传达大多数民间艺术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

关键词:民间艺术;陕北民歌;新媒体;传播

陕北民歌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艺术,其发轫时间可溯源到古代祭祀的曲调和巫歌舞曲等。其大致经历了陕北传统民歌、陕北革命民歌、陕北新民歌三个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传播方式对陕北民歌的传承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网络数字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陕北民歌的传播开始呈现出“平台多样化、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方式多元化”的特点,这“为陕北民歌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民间艺术如何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重新焕发活力以及新媒体传播给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成为值得探究的课题。

1以智能终端使用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陕北民歌传播

新媒体主要是以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电视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按照目前新媒体网络连接的类型进行划分,大致能够把将新媒体应用类型划分为网络新媒体、电视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智能终端之前,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开始进行网站建设。大众可以在电脑上通过网站搜索陕北民歌,不仅可以欣赏歌曲,还可以搜索陕北民歌的相关资讯,让人们深入地了解陕北民歌,感受陕北文化。但是由于当时的电脑的普及度不高,所以局限了陕北民歌的传播。这个阶段除了电脑外,还陆续出现了一些可随身携带的设备,如MP3和MP4。MP3由于其存储性和易携带性,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成为网络上风靡一时的随身携带设备,使得民歌得到进一步的传播。MP4是对MP3功能的延伸,既可播放音乐,又可以观看视频,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陕北民歌。它们的出现将音乐、视频数字化,大众传播的方式和获取音乐与视频资源的路径被改变。

1.1互联网新媒体传播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模式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模式,其中比较有典型性的是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的运用。网络电视集多种媒介优势于一身,而且还具有超强的互动性,受众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选择喜欢的节目。各大视频网站为喜爱陕北民歌的人们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的传播方式,如在“腾讯视频”搜索栏输入陕北民歌,可以找到相关视频上千条,视频时间长短不一,满足了多样化需求。此外,各大视频网站都开通了弹幕,人们不仅可以欣赏民歌,还可以发弹幕互动。相比网站建设初期,现在的信息更加全面和丰富,在搜索栏搜索陕北民歌,可以找到近10页50多万条相关内容,图文并茂,大众有了更好的体验感。通过新的网络媒体传输视频、声音和图像,实现了陕北民歌素材的整合和数字化发展,使陕北民歌在传播过程具有现代化性质。这种新的传播模式也实现了陕北民歌的双向传播和信息的多重传播。

1.2电视新媒体传播

数字电视的普及使观众观看电视节目的体验得以提升,而户外新媒体和移动电视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使信息传输更加智能化。陕北民歌紧紧抓住新媒体传播平台,户外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的应用体现了其传播手段的创新。移动电视指利用车载电视终端接收无线信号观看电视节目的设备,用于减轻旅客的无聊与疲惫,适时地吸引了乘客的注意力。在陕北的公共汽车上,大部分会播放视频,以视频的形式播放歌曲MV、电视剧、电影片段或者是民歌节目片段,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输手段适应了大众的快节奏生活,满足了大众的信息需求。此外公共汽车的乘客流量不仅遍布各行各业,因此,在特定条件下,移动电视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高效地传递陕北民歌和陕北文化。户外新媒体传播范围广泛。它可以安装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如航空站、地铁、公共汽车等,填补人们等车的空闲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其扩大了新媒体传播的区域优势,从而陕北民歌的传播面积得以拓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陕北民歌的传播效率。

1.3手机新媒体传播

手机已经成为大众表现自我个性的媒介和信息接收器。手机广播、微信、直播APP、短视频APP、Vlog等成为陕北民歌新媒体载体的代表,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的传播发展新模式应运而生。手机电视是手机和电视相结合的手机直播式传输平台,手机广播则是利用智能手机或APP连接网络收听广播。大众可以打开音乐有声电台,搜索陕北民歌,不仅有“陕北民歌”“华语民歌榜”“歌曲的魅力:民歌中国原创音频”等陕北民歌音乐电台。微信公众号的推出为陕北民歌在新的移动媒体中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平台。这种传播方式是对传统书面传播方式的延伸和改进。手机用户可以浏览视频、音频、图片和文本相结合的信息。如“陕北民歌精选”“陕北民歌”等公众号,这不仅增加了用户的视听效果,而且使其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使人们能够通过另一种便捷的方法了解陕北民歌。近年来直播平台和短视频的火热让普通大众也成了传播者。在直播间每个人都是民歌手,为直播间的观众演唱陕北民歌,与粉丝及时互动交流。直播平台的高互动让民歌传播越来越广泛,让民歌越来越贴近大众。同时抖音、腾讯微视等制作短视频等APP为陕北民歌的传播创建了新的平台。抖音是一个面向年轻人的15秒钟音乐短片分享社区,民歌爱好者不仅可以通过抖音分享自己喜欢的民歌,还可以利用视频技术让视频更具创意,增强民歌的趣味性和影响力,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同时也让陕北民歌活跃于年轻的群体中,不断发展与创新。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陕北民歌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陕北民歌的传承和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为陕北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它可以利用多样的形式传播,以最快速度满足人们欣赏陕北民歌、获取信息、分享新闻、参与讨论的多种需求。

2对民间艺术新媒体传播的反思

诚然,新媒体传播对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传播途径,但大多数民间艺术有着复杂的民间生活或信仰等文化背景,大部分情况下,这些作为民间艺术的文化语境的内容被现代的传播手段过滤掉了。在网络新媒体中,民间艺术和民间绝活儿,日益成为一种文化奇观,而非艺术本身。陕北民歌所依赖的黄土地文化及其所在的人文地理环境,在快手直播,抖音等短视频传播中也承继了传统影视媒体中陕北民歌的形象,比如模仿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中比较活跃的民歌手阿宝,在短视频中利用陕北民歌特有的艺术特点飙高音、炫技等,另外就是突出陕北民歌中的情歌的一面,撩拨观众的情感,比如像非常具有历史感和沧桑感的陕北民歌经典曲目《走西口》,在现代传播中日益失去它大移民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该首民歌所代表的别离之悲,变成了情人之间的依依难舍和浓情蜜意。总体上看,陕北民歌还是相对比较适合现代新媒体传播的,因为它所承载的文化信仰相对较为单薄,在陕北民间生活中的功能也比较单一,传统意义上主要表现为陕北人尤其是羊倌的情感释放,类似于西南山区的山歌和西北地区的花儿,其社交也能较方便地和现代社会有效对接。但对于大部分民间艺术来说,比如流传于陕北地区的道情,盲人说书,山西介休的干调秧歌等,其在民间生活和仪式中的功能作用将会在新媒体传播中丧失和过滤掉。比如盲人说书,它在民间生活中不仅仅是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它在陕北,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间生活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功能,比如在婚丧嫁娶仪式中的功能、在老人寿诞中的功能、在小儿满月纪念仪式中的功能,在乔迁新居仪式中的功能,在新房奠基仪式中的功能,在庙会民间信仰仪式中的功能,在祈雨仪式中的功能等更不用说陕北说书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中,还曾经作为重要的政治宣传手段在陕北地区起过重要作用,其代表人物韩启祥曾经因为用陕北说书宣传红色革命方针和政策而受到重视。在现代新媒体传播中,大多数民间艺术在民间生活中的功能都会被现代观众的需求和新媒体的有限性过滤掉,只剩下娱乐功能。其他大多数民间艺术在新媒体传播中都面临这个问题,如蒙古长调、马头琴、唢呐、秧歌等。很显然,民间艺术不仅仅有娱乐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在新媒体传播中探索如何保留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比如利用文字和视频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民间艺术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是值得探索的。相较于口耳相传、文字纸媒等前现代传播手段,乃至于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信息时代的传播方式而言,以智能终端的使用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彻底打破了媒介传播的时间、空间、阶级阶层、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阻隔,打破了精英与大众的界限,使得无论是作为高雅艺术的古典音乐,还是作为民间艺术的陕北民歌都能在公共的平台上得到均等的传播机会。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手段有以下几点优势:(1)网络传播的信息形态包括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几乎所有的符号形式,并且能够实现这些符号形式在同一文本中的融合,兼顾了之前各种传播方式的长处。(2)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使得大众的自主选择性增强,而且网络中的资源能够被无限重复搜索和下载。(3)网络中的资源互动及时且多向,这不仅是陕北民歌传播方式的变化,也是大众欣赏音乐习惯的深刻变革。(4)互联网受众的全球化为陕北民歌的跨境传播和交流创造了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但是,除了商业化的目的营销之外,值得反思的是这些传播载体所呈现的民间艺术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文化景观,失去了其所依附的传统语境。

参考文献

[1]苏晓暹,滕文莉,杨程茜,等.新媒体环境下陕北民歌传播的困境与对策[J].今传媒,2018,(07).

[2]徐佩.陕北民歌历史沿革及发展转型[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26).

[3]韩慧.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4]芮艳.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民歌的传承及演变[J].电影文学,2009,(12).

[5]王凌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媒介研究[J].中国音乐,2008,(04).

[6]张扬.多元视界融合创新: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及传播介质”的演变看国内大众音乐传播、消费方式的变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7]李淮芝.新媒体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8]张波.新媒体通论[M].济南:山东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9]希娜吉.新媒体环境下藏文化传播研究[J].科技,2018,(08).

[10]孙帅.媒介变迁对陕北民歌的发展及影响[J].金田,2016,(03).

[11]刘丽.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6,(06).

[12]赵元.新媒体时代地方戏曲媒介传播发展模式探讨[J].山西档案,2018,(06)

作者:杭惠平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上一篇:设计素描在包装设计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