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类节目融媒体创新探讨

时间:2022-10-27 11:30:07

新闻评论类节目融媒体创新探讨

[摘要]《中国舆论场》是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类节目,在融媒体的大背景下节目做了许多宣传创新。本文从节目特点的角度,通过分析大数据、多平台、虚拟观众席、多屏互动等,具体阐述《中国舆论场》的融媒体创新。

[关键词]

《中国舆论场》;新闻评论类节目;融媒体

融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1978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20世界90年代中后期,逐渐成为媒介发展趋势的通用概念,主张的就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和平共处、联合发展。《中国舆论场》于2016年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每周日晚19:30-20:30播出。节目由“一榜知舆情”“热词大搜索”“你评我也评”三个部分组成,直面舆论热点,利用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方平台,打造融媒体引领舆论的新格局。

一、大数据实时伴随

在节目开始时,节目组会对这期所选的十条新闻做简单的播报,在每条新闻播送时都会显示该新闻的热点数据,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一周来每条新闻的热度。进而对十条新闻根据热点数据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形成了每周的TOP10以及每周新闻关注的总指数。随后,主持人根据排名选出一条新闻进行详细的报道,此时屏幕上就会显示此条新闻的视频点击量和网友评论量。当嘉宾对新闻做出评论时,屏幕上会显示出对应的嘉宾点赞数据。《中国舆论场》联合网研中心、人民网、央视网以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将数据进行整合,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参与互动总人数的大数据更是贯穿全场。在大数据的带领下,一方面让观众了解到了最新最热的新闻话题,另一方面也为节目组提供了选题,为现场的嘉宾提供了评论的依据,在无形中,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将新闻评论与大数据相结合,这样的方式,在国内的首次创新就运用在《中国舆论场》这档节目当中。不仅实时呈现了当前节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收视互动大数据,也让直播状态下观众互动的效果一目了然。

二、多平台即时回看

《中国舆论场》运用了网络、电视等平台进行融媒体报道。开设了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进入公众号后,便有中舆指数、在线互动、我三个板块。每个版块分别代表不同的功能。在中舆指数中,又细分为网友热评、昨日舆情、精彩回放、深度解读四个板块,分别可以看到每周的热门新闻,以及网友们的热门评论。除此之外,网友们还能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及时回看,实现了直播与点播一体化。新闻评论最重要的就是讲究新闻的时效性。《中国舆论场》的微信公众号还联合央视网专门设置了一个版面用来刷新最新的新闻信息,在每条最新的信息下面标注新闻发生的地区以及热度指数。这一项创新性的运用,让新闻评论节目从电视的框架中走了出来,进入了每个人的手机中。通过微信,既能了解到权威的新闻热度指数,又能及时观看到专业的新闻评论话语。《中国舆论场》除了设立微信公众号外,在宣传方面还融合了微博这个大平台。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步兴盛,《中国舆论场》也开设了自己的官方微博账号。在微博中,不仅对每周播出的新闻发长文章做总结,还在微博上做宣传预告。对于一条关注度相对较高的新闻,《中国舆论场》的微博上便会嘉宾对此新闻解读评论的预告和宣传,有效的利用了微博这个网络平台,使得《中国舆论场》这档新闻节目的知名度与关注度更高,也让这档看似严肃的新闻评论节目不仅在新闻内容上接地气更在节目的宣传形式上得人心。《中国舆论场》巧妙地将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这样的新媒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粘合度。这样由单向传播向电视和新媒体双向互动传播的转变,不仅将电视观众转化为新媒体用户,还将年轻的新媒体用户拉回到电视机前。”

三、大屏小屏齐上阵

以往,新闻制造多被认为是一种受到精英们操控的现实建构活动。克里斯·安德森认为,过去新闻业的力量就是来自它们对生产工具的垄断。传统新闻业的新闻生产是被限定在特定的专业组织内部的,社会公众没有多少直接的机会参与。《中国舆论场》通过融媒体的方式将话题讨论与全民参与紧密结合,打造了一个全民沟通的电视网络平台,通过受众的观点交流来激发引导社会思考与舆论。由传统新闻评论节目的“我评你听”变成了“全民参与”。观众把电视装进口袋,节目播出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关注《中国舆论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边看边聊”小版块,既能发言又能浏览网友的留言。节目运用全球领先的渲染引擎VENTUZ全新开发的成果,创造性地引入3D立体“在线观众席”,通过演播里3m×9m的LED屏幕呈现已经“入座”虚拟观众席的网友的头像。节目播出前,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机获取入场券,“入座”节目现场的虚拟观众席。直播过程中,观众可文字和视频参与互动,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或向嘉宾提问,主持人从现场的虚拟观众席选取网友的提问,由现场嘉宾进行回答,观众也可通过手机为嘉宾点赞,真正做到观众不在节目现场也能参与互动。整个节目播出过程中,电视屏会不断刷新各地网友发出的评论,起到了实时“弹幕”的作用,观众观看节目时不仅能听到嘉宾的评论,也能看到网友的评论,突出了电视这一媒体的声画功能。节目还在演播室里设置了专门的新媒体工作平台,及时处理来自全世界四面八方的网友的观点并进行汇总。此外,节目里主持人还会拿起手机与场外记者进行视频连线,打破了传统视频连线利用摄像机提前录制或对于现场片段的直播,结合了手机视频方便、实时的优势,避免了传统视频连线容易造成的时空混乱,这种新的连线方式,更像是主持人与场外记者之间的“聊天”,在一种轻松的氛围观众又能从中看到节目组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中国舆论场》将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平台相互融合,开创了一类新型的融媒体传播方式,找准了“电视+”与“互联网+”的契合点,实现了手机小屏与电视大屏的互动互通,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在增强节目趣味性和新鲜感的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度。

四、加入多屏互动娱乐功能

1.“好礼送不停”2015年春晚前,微信红包成为一个全新名词呈现在春晚观众面前,那一晚,传统的春节联欢晚会又注入了新鲜元素,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央视通过微信“摇一摇”的方式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派送红包,掀起了全民抢红包的热潮。由此“摇电视”成为了电视媒体与观众增强黏性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腾讯官网的《微信影响力报告2016》,微信月活跃账户已突破7.6亿,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社交应用;每天登陆的微信用户达94%,36%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61%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此外,近80%的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每天阅读数超过30亿。基于微信这个大平台,传统电视媒体极尽可能利用它的优势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与娱乐性。《中国舆论场》作为央视推出的国内首档融媒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评论自然是节目的核心所在,除此之外,节目充分利用“摇电视”的优势,在节目过程中设计了两种红包互动方式:口令红包:节目直播过程中,节目组会不定时三次红包口令,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注意主持人或嘉宾的口令,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电视”进入手机端互动页面,手机端会自动弹出红包页面,在上面输入正确口令,就有机会获得节目送出的好礼。拼手速红包:节目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微信“摇一摇:电视”进入互动界面,红包界面自动弹出,一键抢红包。通过笔者对多期节目的观察,发现《中国舆论场》中的红包口令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如节目第一期的第一个红包的口令就应时应景的用了三个字“开门红”;20161120这期节目的第一个红包口令则是“来互动”,和设计红包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了加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2.网络直播说新闻如何在与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成为近年来电视媒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网络和手机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受众主体的关注与尊重,那么电视媒体面对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电视这一大众媒体的“领头羊”,中央电视台此次推出的融媒体新闻评论类栏目《中国舆论场》更是利用当下最热门的网络直播来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栏目组在娱乐直播互动APP《一直播》注册了“中国舆论场”的官方账号,并在微信公众号里设有快速进入直播间的小版块,栏目开播前,受众可以在这里了解节目台前幕后的故事。这个“网友直播间”会不定期邀请到节目里的嘉宾做直播主持,直播过程中,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评论,给嘉宾点赞送礼,嘉宾主持除了为网友解读一些热门话题,也会与在线观看直播的网友进行互动。网络直播说新闻其实是对演播室节目的一个延伸平台,既节省了演播室录节目的高成本,也满足了受众对某一热点问题的深度理解,为观众与嘉宾的互动搭建了一个平台。

结语

《中国舆论场》这档节目的融媒体创新体现在节目的各个方面,本文仅从4个方面浅析了创新的表现以及对节目的影响。作为《中国舆论场》的观众,既能在电视上看新闻评论的直播,又能通过手机客户端发送自己的观点与评论,还有可能与嘉宾、点评老师一起互动参与话题等等。这样的一系列新式福利和便利,都要归功于这档节目大胆的融媒体创新。

参考文献:

[1]黄楚新、:《2014-2015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问题与趋势》,《现代传播》2016年第5期

[2]聂辰席:《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打造“智慧融媒体”———中央电视台媒体融合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期

[3]黄妙妙:《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5期

作者:戴佶杉

上一篇:主播综合素质对直播营销传播的影响 下一篇:新媒体在高校日语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