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时间:2022-09-23 11:04:30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摘要: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系统梳理和考察徐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及徐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徐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徐州;红色文化资源;思政教育;路径

1徐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梳理

徐州作为淮海战役精神的发源地,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高校对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完善,大学生只是对徐州知名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所了解,而忽视了许多具有同样历史和时代价值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本文将从多种渠道对徐州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徐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当地的革命文化遗址,但是在我们对徐州地区进行深入的寻访后,发现徐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还涌现出许多衍生的、精神类的红色文化资源。就目前来看,徐州共有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151处、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134篇(部)。但是从整体来看,徐州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比较分散,零散分布于徐州市区及所辖六个县区,区县之间资源也不均衡。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以市区产出居多,有36篇,相关文艺作品几乎全部是以“淮海战役”及“淮海战役精神”为主题创作的,新闻报道则主要涉及“淮海战役”和新时代“马庄精神”等。

2徐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2.1徐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梳理徐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徐州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并逐步开发挖掘潜在的徐州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徐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去关心了解徐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目前,除了著名的淮海战役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影响较大以外,徐州其他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分散且知名度不高,很多红色文化景点也只是被认定和记录,并未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与广泛宣传,这就导致这些红色景点只为当地少部分人所知道。虽然徐州正在加快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红色文化体验方式,但是地理位置、资源分配以及品牌知名度的区域限制等都阻挡了其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红色文化遗址旧址。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历史文物已损毁,这些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开发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徐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度、开发度、宣传度都有待加强,没有做到在保护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因而尚未拓展出适合徐州发展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模式。

2.2徐州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为了解徐州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教育的现状,课题组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线上调查问卷1020份,有效回收问卷1006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徐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受访学生中对徐州红色文化资源很了解的人不足总调查人数的10%,且“对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关注度和参与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3%的大学生表示会经常接触到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大部分学生表示偶尔会关注一下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在探寻高校重视程度这一问题时,59%的学生选择了“所在院校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仅有5.8%的学生选择“所在院校对红色文化教育缺少关注”。从整体分析来看,高校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低,但是学生对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却不高,院校的重视程度与学生的普及程度之间存在断裂,导致最终的教育转化不理想。这说明仅凭院校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仍须从各方面进行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拓展。

3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徐州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红色文化资源逐渐渗透到高校的思政教育里,有更多高校学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熏陶,从中获取“精神之钙”。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到,高校在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时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3.1部分学生意识淡薄,缺乏认同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一方面,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各种国际势力互相激荡,一些西方社会思潮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三观”的形成,而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学生容易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认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是老旧的、无趣的。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诱惑和选择,更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由于时空的限制,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距离自己较为遥远,导致大学生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存在着“对话”壁垒[1],使得大学生对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缺乏认同感。

3.2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依然只是采用课堂讲授、一对多讲座的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思政课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教师一人带领学生学习内涵复杂、外延广阔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讲授只能是流于表面和浅层次,学生能够粗略地了解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但不能真正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与人格当中,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3.3部分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对观念的阐释陈旧

通过走访徐州各高校可以发现,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在素养方面是参差不齐的: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互动式教学缺乏认知,无法生动开展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经抽样调查,有26.8%的在徐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兴趣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有所松动,对与时俱进、气象万千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缺乏系统性学习,在教学中缺乏对徐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敏感度和深度理解力,因而在教学中缺乏贴合当今中国现实的内容。以上两种情况都反映出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与新时代红色文化教学目标不匹配的状况,亟须采取措施进行完善。

4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积极响应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号召,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切实将地域红色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合力。

4.1政府做好“护航者”,促进地域文化资源的多维发展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和支持。政府部门要成为中坚力量,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帮助。一方面,对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足。大部分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只是简单的立碑建址,对如何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整体规划,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力量投入,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数字化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系统[2],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地域红色文化的辐射广度,加快创立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另一方面,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政府部门应鼓励有关地区建立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示范高校及示范课堂,以点带面,产生联动效应。如今高校层面的红色文化研学游兴起,政府要切实做好保障工作,合理规划红色文化研学游路线,让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地域红色文化的力量。[2]

4.2高校做好思政教育的关键执行者,创新思维、落实行动

高校作为地域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环节,首先要贯彻落实有关部门对于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政策方针。具体来说:地方高校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收集当地红色文化资料,组织相关领域学者和专家编写有关地域红色文化的校本教材,借此完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应打造素质过硬的红色育人师资队伍[3],培养具有较高政治修养的思政教师,并且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学习;还应鼓励全体教职工以高度的自觉性紧抓红色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做出榜样;同时结合自身任教的专业和学科背景、授课内容,尽可能挖掘其中蕴含的相关知识点,并将其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相融合,从而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

4.3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教学

4.3.1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调查显示,有的思政课采用说教式教学。由于红色思政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意识形态性强的特点,此类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既无法让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产生兴趣,又无法展现红色思政理论的内涵,以致“教师教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浑浑欲睡”的现象在高校思政课堂时有发生,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例如:在思政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可感的事件,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眼前生动具体、可知可感的生活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法,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更直接、更形象的感官体验引起学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认同感。4.3.2从教室中走出来,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当代高校的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好红色革命纪念馆这类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开展红色实践教育。例如,徐州各高校可以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开展思政教学,构筑新的红色课堂,将教师讲授与学生现场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景中了解历史事件,感受红色精神力量。这既规避了思政教育形式刻板、内容枯燥的缺点,又能用身边鲜活的事例影响学生,使红色精神永驻学生的心底,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引领作用。

4.4立足网络阵地,搭建红色教育平台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强大功能决定了它能在高校红色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红色文化网络阵地的建设,实现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高校应广泛地挖掘徐州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数字化,创设红色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其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先锋、思政教育宣传的阵地。高校还要不断完善校园红色文化网站,丰富推送内容,提高内容质量,加快更新频率,逐步提高校园红色文化网站在本校师生乃至当地各大高校中的影响力。学院要抓牢网络这一教育载体优势,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打造高校红色教育生态系统,依托学习通在线教育平台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红色文化教育网课,创建地方红色党史资料库、地方红色影片资源库,将红色文化教学资料上传至在线教育平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课余时间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补充红色文化知识。此外,可以开办红色文化网络论坛,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志愿者具备的理论知识优势,轮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远程即时沟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

5结语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旗。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真正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适应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总体要求的必然选择,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不断创新高校思政教学,融合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自觉抵御,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华敏,,张玄益.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5):32-38.

[2]常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1):201-203.

[3]林丽蓉.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红色文化为载体[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63-66.

作者:吴心羽 黄垚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上一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第二课堂如何辅助高职英语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