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8-11 05:24:02

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商业步行街位于达州老城区中心地段的街片区,主街长310米,宽20米,另有等四条支巷,全长约1500米,总占地面积约120亩,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米,历来商贸繁华,是达州人购物、休闲的首选之地。2020年,被纳入省级步行街试点,为切实抓好创建工作,确保验收成功,按照《商务厅关于切实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建设“品质”,打造“有礼之城”目标,对标全省著名商业步行街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加强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建设,提升和完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切实把商业步行街打造成促进消费升级和振兴商贸繁荣的重要抓手、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城市繁华的靓丽名片,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工作目标

按照梯度推进、整体提升的目标,利用两年左右时间,把商业步行街建成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数字引领的高品质步行街。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发展。立足现有基础,着眼长远发展,综合考虑发展定位,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形成一个总体规划和街区环境、业态布局、交通网络等多个配套规划的“1+N”规划体系。统筹步行街与周边商业资源,立足主街、拓展辅街,加强与商业设施、旅游景点、文化场所等资源互动,推动步行街从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

(二)注重合理布局,营造步行空间。实行街区与交通干道隔离,营造舒适开阔的步行空间,按照“顺畅高效、规范有序”的原则,优化周边路网和交通设施,提升道路慢行系统,确定街区发展主轴和重要节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拓展步行空间,构建地面与空中、地面与地下一体的立体步行体系,方便客流集聚和疏散。优化停车等配套设施,充分利用现有路网并合理设置交通设施,重点打造纯步行街区,并实现公共交通便利衔接。充分利用周边空间资源规划,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域,鼓励以共享形式解决停车难问题。

(三)完善服务设施,优化街区环境。按照整体设计、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要求,围绕立面地面、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着力加强步行街环境改造整治,打造舒适、便利、智能的消费场所。注重步行街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规范店招牌匾、户外广告,形成独具特色、整体协调的街区风貌。增加各种人性化、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明显的导引标识系统,增加绿地、休闲空间和设施。配置建筑连廊、遮阳、雨棚等防护设施,构建互通互连的建筑群落,避免恶劣天气对消费者的影响,打造美观舒适、富有特色、便利安全的街区风貌和步行环境。

(四)提升商业品质,打造消费地标。根据街区定位,推动业态创新,优化街区业态结构,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消费供给体系,提升传统业态,布局体验业态,发展新兴业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达州特色品牌和老字号品牌,紧抓现代消费者个性、时尚、潮流购物心理,积极引进区域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大力发展特色、颜值小店,优化消费供给,提升“进店率”、“提袋率”。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延长服务时间,借助各类购物节、展览会、品牌会等,结合街区文化、地域民俗、节假日,举办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打造智慧街区,加强5G应用,建设智慧街区运营管理平台,高效连接用户、商户和商场,丰富和完善街区“文—商—旅”系统大数据,通过采集、分析处理数据,信息等功能提高步行街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各类自助服务设施,将街区日常管理细化到人、到物、到点,提供交通引导、商品导购、积分促销、移动支付、停车出行、物流等智能服务,建设“数字街区”。

(五)发掘城市底蕴,彰显人文特色。突出文脉传承、风貌保护、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充分挖掘街区历史遗迹和特色文化资源,发挥老字号、地方特产和非遗技艺的带动作用,升级改造三圣宫巷、蒲草田巷、庞家巷、潘家巷等支巷,让“老街巷”成为“新商业”的承载空间,推进商旅文联动,以商承文、以文带旅、以旅兴商,给予消费者在网络上难以满足的幸福感、新奇感、归属感,从而使消费者和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六)规范管理运营,激活发展动力。按照规范管理、专业运营的原则,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坚持规范化管理,加强商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管控,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提高应急疏散、紧急救助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建立商户信用评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合规经营。坚持专业化运营,赋予步行街管理机构更大的自,健全机制、明确职责,适度下放审批、监管权限,实现“街内事街内办”;推动组建商会、联盟等商户自律组织,探索“政府+商会+企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四、工作步骤

(一)规划编制阶段(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编制《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总体规划》,编制街区景观提升、业态优化、交通组织专项规划或方案,明确创建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切实做好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集中力量按照规划方案开展示范创建,完成商业步行街的改造提升。

(三)总结完善阶段(2021年8月至2021年9月)。邀请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专家来我区莅临指导、技术审查,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对标补短、限期整改。

(四)申请验收阶段(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步行街打造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落实。按照《步行街改造提升评价指标》,全面查漏补短、整改完善,汇总整理创建工作的全部档案资料,邀请省商务厅专家组来我区组织验收,确保顺利通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区经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规编中心、区融媒体中心、东城街道办事处、西城街道办事处、区棚改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商务局,由区商务局局长何曙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坚持实行月分析、季总结的调度工作机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区级相关部门要按照目标任务,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抓好落实,每月报送工作推进情况。

(二)强化政策保障。加大企业服务力度,落实服务业扶持政策,出台税收、金融扶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对营运项目、入驻企业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

(三)加强督促检查。围绕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的重点项目,建立可监督、可考核、可量化的工作清单,按照工作清单定期对街区建设开展跟踪督导,发现问题、反馈意见、督促整改,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建立健全商家考核办法,制定商家行为规范和安全规范,定期组织对街区商家进行考核,对表现较差的商家实行动态化管理。

上一篇:公路河湖及场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下一篇: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