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30 03:17:31

卫生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卫生类高职院校逐渐增多,但作为培养卫生类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当前的教育教学始终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关心理类教育缺失或过少。近几年来各类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恶性案例逐渐增多,如不予以重视和有效处理,势必影响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针对卫生类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予以分析,期望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现状,为保障其成人成才打好基础。

【关键词】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开放,高校类学生总量开始逐年增多,此时的高等教育其性质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更多的人认识到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作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出路。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性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为很多高考失利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很多高职学生长期走不出高考失利的心理阴影,自身存在悲观消极、自卑等多种不良心理,部分人开始自我放纵和逃避现实,给院校管理、自我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等都带来潜在影响,高职院校必须予以重视,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其成人成才。

一、卫生类高职学生的普遍性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卫生类高职学生存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自卑、依赖、放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既和学生自身有关、又与家庭教育方式及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心理问题体现如下(见图1)。

(一)自卑心理。卫生类高职学生往往因高考失利或本身文化基础较差而不得已选择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在与同学、同伴的对比下产生心理不平衡和心理自卑,他们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但又不敢、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内心非常愁苦而无法释怀。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会伴随其终生,在此心理的影响下他们无法专注于专业课程学习,无法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会变得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非常敏感,总是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仅影响其学业而且影响其正常人际关系。

(二)依赖心理。当前大学生多属于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备受父母长辈溺爱,很多父母为孩子规划了全部的道路,完全不尊重其自主选择意愿,总是主观地要求孩子去接受,按照自己的既定路线去发展,这便导致学生从小缺乏主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决策上都非常依赖父母,也使得无法去选择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喜好。一些卫生类高职学生其实内心并不喜欢医疗专业,也不想毕业后从事医疗服务工作,但迫于父母的强硬态度和自己的犹豫不决而被动接受,然而入学后自身并不快乐,有的女学生受不了药品气味,怕脏、怕苦、怕累、嫌麻烦,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

(三)放纵心理。新入校的卫生类高职学生和所有高等院校大一新生一样,他们在经历了高中3年辛苦、紧张、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后,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放松下来。很多学生将高校学习和生活视作对自己高中阶段的弥补,他们开始放任自我,降低自我学习要求和行为约束,其中一些学生认为卫生类专业前途渺茫,未来就业道路狭窄,且工作辛苦、待遇低下,从而影响了其学习热情,开始肆意逃课、不遵守学校纪律,我行我素,过着度日如年的堕落生活,这也是造成卫生类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造成卫生类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由于学生在个性特征、思维方式、主观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所以导致其个人心理各具特点,这些不同特点也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某些卫生类高职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较差,对专业考核检验、实践操作等比较反感,学习过程中的配合性较差,这些都会影响到其心理健康[1]。

(二)家庭原因。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在长期错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中养成的不良心理非常难以改变。部分卫生类高职学生习惯了家庭的呵护,依赖于父母的决策和帮助,造成其独立意识低下,自主能力缺失,心理上不健全、不理性、不健康,会给自身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三)社会原因。就目前社会环境来看,公众对于医疗卫生行业并不看好,对相关工作始终停留在脏、苦、累的意识形态,对医疗卫生类工作的认可度并不高。同时,当前医疗行业的医患关系仍比较微妙和紧张,近些年因医患矛盾导致的恶性事件屡屡可见,社会对医护从业人员的信任感、友好感并不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卫生类高职学生会产生较大的职业危机感,对本专业或整个行业的前景都会产生担忧,对自己的就业和工作感到迷茫。

三、应对卫生类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意识,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卫生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一是卫生类高职院校既要重视医护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尽快制定心理教育方案;要尽快配齐校园心理教师,由校长牵头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整合辅导员及心理教师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科学谋划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日程;开设医学类心理学课程,选修与必修课程相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心理及社会心理培训活动,举办健康类主题讲座以及各类体验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二是卫生类高职院校要重视提升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高职院校在配置专业心理教师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普通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可组织广大教师参加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参观学习其他高校的教育和管理经验,提升其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和健康思想灌输,以此有效预防卫生类高职学生产生负面心理。

(二)完善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保障。完善的机制是落实卫生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保障,如果高职院校只是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机制,那么依然如同“水中望月”,依然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需要尽快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咨询室,招聘专业心理类教师,开展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研究,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问题咨询服务。二是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紧急处置机制,为应对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起的突发性事故,院校要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可以结合近些年来高校发生的典型心理案例或案件展开分析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提前防控,避免出现极端心理事故。还要做好特殊时期的学生心理管理工作,诸如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环境和生活;对即将毕业或参加实习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做好融入社会工作的心理准备[2]。三是创新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机制,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中,除了利用校园广播、公示栏、校刊校报,以及各类校园活动、会议等途径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外,还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校内群、校园贴吧、微博等各种方式构建一个系统、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以扩展宣传范围,提升教育深度。

(三)理顺关系,构建优良的心理教育氛围。卫生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的各类因素,深入分析其内在关联性,理顺学生心理问题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探寻有效的防范措施。卫生类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机构建立沟通、合作关系,就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进行共同探讨,指导家庭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公共舆论。以此构建一个健康、和谐、正能量的优良环境,有效降低外界不良因素对卫生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加速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四、结语

卫生类高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错综复杂,已经成为危及整个卫生类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全社会都应该予以重视。对于卫生类高职院校应找准问题症结,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心理教育机制,理顺相关关系,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宝珏.新时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长江丛刊,2020,12:81~82

[2]姚峰.浅析医护卫生类高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7:29~31

作者:】顾玮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运用 下一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