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究

时间:2022-06-16 10:40:01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究

【摘要】“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有效开展“四史”教育、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出台、高校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完善的思政课教学实施体系,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和制度机制保障。“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要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有机渗透到思政课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四史”教育专题培训,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开展专题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的高水平促进“四史”教育的高质量。

【关键词】“四史”教育;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贯通融合

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①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围绕“四史”教育“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要求。、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高校要“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四史”教育是高校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实践模式,是高校提升“四史”教育效果、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学生,武装头脑,并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贯通起来,同开展“四史”教育结合起来。高校开展“四史”教育,需要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和课程特点,针对学生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做到系统化、常态化和全覆盖、有成效。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广泛有效地开展“四史”教育,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把“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贯通融合,开设必修课程,融入教学内容,做到“四史”教育全覆盖、系统化、效果好。“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校现有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虽然包涵“四史”教育的内容,但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四史”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标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要求,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和、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部署,高校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推进“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促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推进“四史”教育的有效开展,这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选择。(二)高校有效开展“四史”教育的需要。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必然选择。从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四史”教育主要有如下阵地:思政课教学阵地、历史专业教学阵地、新闻舆论宣传阵地、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现场教学实践阵地、网络媒体信息阵地等。从这些阵地开展“四史”教育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系统性、渠道的稳定性、师资的专业性、受众的广泛性来看,思政课教学具有系统性、稳定性、专业性与广泛性等特点,不仅是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四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只有守住主阵地,用好主渠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主渠道畅通、多渠道并行,“四史”教育才能扎实推进、卓有成效。同其他教育阵地相比,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必然选择。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四史”教育提质增效。一是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作为思政课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可以充分利用思政课成熟、完善的教学实施体系,有利于“四史”教育即时开展、有效推进。二是“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有利于“四史”教育滋兰树慧、润物无声。思政课必修课程不同程度地涉及“四史”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只有结合“四史”教育相关内容,才能讲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好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法治精神,讲清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的选择与人民的选择,讲明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家政策策略。三是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与其他专业课程或宣传渠道受众面只有相关专业、部分学生不同,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程、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受众面是全体在校大学生,授课内容有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的标准要求。“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增强“四史”教育的大众性、内容的系统性、学习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对“四史”教育的认同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的实效性。(三)高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才能赢得学生。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做到“八个相统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学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思想理论基础,需要开展“四史”教育提供历史文化根基。开展“四史”教育,是高校落实关于“四史”教育系列重要论述、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是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把“四史”教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不仅是高校有效开展“四史”教育的需要,也推动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四史”教育的有机融入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需要“适时”与“契机”,需要问题导向推动、需求导向拉动和时代要求驱动。“四史”教育的有机融入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新的契机。一是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史育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丰富了思政课课程体系与内容体系。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的部署与要求,从2021年秋季开始,高校要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这将推动高校进一步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四史”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予以适当调整、充实,实现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与“四史”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可行性

(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方案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依据。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我们党高度重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与学习,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和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总结。2019年10月,党的四中全会将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一起作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内容。2020年1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020年6月,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④2021年10月,党的五中全会把“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开展“四史”教育,是事关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已经纳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总体设计与实施规划。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要重点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把加强“四史”教育作为构建理论武装体系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提出高校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2020年,教育部已正式启动“四史”大学生读本编写工作。可以说,“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在国家层面已经有了顶层设计、政策要求和推进时间,为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二)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师资保证。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⑥主要职责是引导大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仍是关键。“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师资保证。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政治过硬,开展“四史”教育值得信赖。党的十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人格要正、自律要严”的基本要求,⑦指导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省市和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懂马列的人讲马列提供了政治保障。二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开展“四史”教育能力胜任。根据现有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担任思政课教师的学科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不同程度地包涵“四史”教育的内容,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能力保障。三是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充足,开展“四史”教育游刃有余。教育部明确高校思政课师生比为1:350,近年来各省市和高校加大了引进、培育思政课教师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提供经费支持,明确推进时间,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引进数量显著增长,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了组织保障。总体来看,“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思政课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优良、能力完全胜任、数量能够保障、教学条件具备。(三)系统完善和成熟科学的教学实施体系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制度与机制保障。我国高校经过长期建设形成了完善的思政课教学实施体系。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持续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材、课程评价、队伍建设、教学实施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成熟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运行体系,使高校思政课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制度与机制保障。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四史”教育广泛深入迅速有效地推进。开设思政课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探索建设,已经形成了系统科学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内容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师资体系,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有序、系统科学、稳定有效地开展。“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开设专门的“四史”教育课程,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二是渗透到现有思政课教学内容,把“四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渗透到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借力思政课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四史”教育能够迅速开展、全面推进、系统实施,做到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显著、评价更到位,实现开展“四史”教育、深化思政育人的目标。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实践理路

(一)开设“四史”教育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提升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究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⑧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讲“四史”教育目标主要有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引导学生了解“四史”的演进过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严密的历史知识逻辑体系的支撑;二是把握“四史”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属性,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三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正确认识”提供学理、学术与学科支撑。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需要做到“四史”教育进思政课堂、进思政教材。一是开好“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按照、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的要求,高校要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从2021年秋季开始实施,高校要整合全校教育资源确保按时、保质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并纳入思政课教务管理系统,规定课程的学时、学分和开课学期。二是编好选好“四史”教育教材。教育部已正式启动“四史”大学生读本编写工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将于2021年春季学期全面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高校要结合“四史”教育内容和思政课程特点,编写“四史”教育校本教材、辅助教材和课程大纲。三是围绕“四史”教育目标开展集体备课。开好“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起好步、开好头非常关键,同时“四史”教育本质属于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思政课教师爱岗敬业、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需要组织思政课教师统一备课和集体攻关,逐步探索开好“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成熟经验与有效模式。(二)发挥必修课程优势开展“四史”教育。“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与课程体系不可替代。根据中办、国办和、教育部的文件,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是高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保证了“四史”教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应该看到,“四史”教育课程定性为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从选课机制上不能确保全体学生选修全部“四史”教育课程,不能确保“四史”教育的覆盖面和系统性,需要新的学习机制来弥补解决。因此,除了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外,将“四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既充实了思政课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解决了“四史”教育的覆盖面和系统性问题,又做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应然选择。将“四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还包括资本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相关内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其教学内容内在地包涵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是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四史”教育内容休戚相关,不联系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共党史,就讲不好理想信念问题;不联系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就讲不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近现代的国史、国情,认清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其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四史”教育的内容。“形势与政策”主要讲授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策略,真正讲深讲透形势与政策也需要运用“四史”的大历史观和宏大背景来进行深刻分析。把“四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一是深入研究思政课必修课程和“四史”教育的内容体系,寻找教育内容的共同点和适时渗透的契入点,把“四史”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相关章节,使之成为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根据思政课必修课程和“四史”教育的内容特点,开设“四史”教育专题。专题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四史”教育专题既作为思政课必修课程的教学专题,又突出“四史”教育的主题,使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既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又与学习“四史”教育内容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学理性、历史感和有效性。(三)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发挥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关键仍然在教师。强调,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⑨“四史”教育课是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都很“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究强的思政课,又是新开设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无论是专门引进的“四史”教育专任教师,还是从原有教师中调整而来讲授“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师,抑或从“四史”教育课师资长远建设规划考量,都需要开展“四史”教育能力提升的专门业务培训,以提升“四史”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思政课必修课程教师学科专业背景不尽相同,“四史”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千差万别,要胜任把“四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开展教育教学的任务,必须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对标“六要”要求将“四史”教育能力纳入思政课教师的系统培训。党的十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专门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的建设要求,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是完善“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和高校三级联动的思政课教师政治与业务培训工作体系。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体系,把提升“四史”教育教学能力纳入思政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中去,开展专题培训或综合培训,切实提升教师“四史”教育课程的讲授能力和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教学的实践能力。二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师开展“四史”教育教学的能力。国家和省级教研课题的申报、教研成果的评审、教学比赛的开展等,要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能力与要求列入其中,树立明确的教学与教研导向。高校和相关学会要举办各级各类“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理论研讨会等,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研部要组织集中备课、集体攻关与教学观摩、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四)开展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的高水平促进“四史”教育的高质量。教学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研究是有计划、有目的、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规律、原则、方法及有关教学中亟待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育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之一,“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讲求方式方法。需要思政课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教学研究,做到认识规律与运用规律相结合、探索方法与讲究方法相结合,以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促进“四史”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规律与方法研究。加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探索开展“四史”教育规律与方法要视野高远。一是历史教育的视野。“四史”教育教学要讲清历史事实与历史逻辑,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四史”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四史”教育教学研究的真实性、系统性与针对性、有效性的统一。二是意识形态教育的视野。“四史”教育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教育,而是渗透在“四史”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四史”教育引导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的视野。开展“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高校职能部门要研究如何“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的选课机制,思政课教师要研究“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的契入点,实现有机融合、有效教育。我国高校思政课普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教研部承担,开展“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需要落实好四项工作:建立“四史”教育研究机构,打造研究平台,推进专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组建“四史”教育研究团队,成立研究专班,推进深度研究,提高教研水平;打造“四史”教育研究的“计划产品”,制定研究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定期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计划产品”,避免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单打独斗;推进“四史”教育教研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定期开展“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观摩会、交流会、研讨会,使“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及理论研究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①.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1).

②讲故事(少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7.

③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④翁铁慧.加强历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N].人民日报,2020-09-18(09).

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2).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R].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2020年第46号.

⑧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96.

⑨.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作者:邢亮 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思政课教师他人角色行为及激发策略 下一篇:贯彻落实《著作权法》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