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他人角色行为及激发策略

时间:2022-06-16 10:31:37

思政课教师他人角色行为及激发策略

【摘要】重要他人是指与个体的生命有交集,并能深入到个体生活中去而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的角色行为还存在一些不足:对重要他人概念有了解,但对做重要他人的价值感体验不深;做重要他人的意愿较强,但实际行动不足,如师生间交往呈“弱关系”样态,给予学生的社会性支持还不多。教学任务较繁重、科研压力较大、考评机制不太合理等是影响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可从精准供给课堂教学、构建“我-你”型师生关系,发挥强关系的价值引领作用以及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他人角色行为。

【关键词】重要他人;角色行为;高校思政课教师

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光明日报刊发教育部的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的总人数已达“10万+”。①这支被亲切地称为“引路人”的队伍,其重要他人的角色行为表现如何?如何能够做得更好?本文从重要他人的理论出发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他人角色行为进行调查。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角色行为问题的提出

“他人”是泛指除“我”之外的一切人,与“你”“我”面对面的语境相比,“他人”与主体“我”的距离稍远。“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②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学业成就、人际交往、自我概念发展、道德品质养成等方面会产生重要影响。学者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将重要他人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是互动型重要他人,指在日常生活中与个体有交往并能直接深入个体生活中,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第二种是偶像型重要他人,主要是基于个体喜爱、崇拜和尊敬心理而形成的,对个体的影响一般是间接的。本文主要是从互动型重要他人的角度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就是说,在诸多“他人”中,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是与学生的生命有一定的交集,并深入到其生活中而对其发生积极影响的人。党的十以来,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③相关职能部门也出台了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文件和政策。《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④这些重要论述和改革举措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角色寄予厚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界对重要他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对教师这个重要他人角色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一般集中在中小学学段。研究大学教师重要他人角色行为的相对较少,且主要还是泛泛来谈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周围诸多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学习质量受到这些重要他人的影响,如“专业课教师提供学术支持,辅导员提供心理支持,成长导师提供成长经验,同辈群体可以相互激励和传递经验,家庭成员通过学习期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⑤还有的学者认为“同辈群体、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父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均有显著影响。”⑥专门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这一社会角色行为的成果较少。

二、研究方案设计与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试图解决三个问题: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角色的认知状况如何?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角色行为的现状如何?第三,有哪些可能的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角色的实现?由此,将高校思政课教师这个群体本身对重要他人的角色认知、行为、影响因素三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其中角色认知主要考察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重要他人概念的了解程度、对重要他人角色行为与职业价值感的关系的理解认识;角色行为主要考察师生间深度交往状况、教师支持表现,这种支持主要指向思想、学业、爱情、人际交往等问题;角色实现的影响因素主要考察代际差异、性别、科研压力、教师沟通能力等。见表1。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重要他人这一角色的认知、意愿、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同时以对学生端的30个结构性访谈为辅,印证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角色行为现状。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课题组共发放问卷209份,回收问卷209份,回收率100%。调研对象中,男性占37.32%,女性占62.68%,教龄在10年以上的占66.02%,10年以下占33.98%。理工科院校教师占26.32%,文科院校的占31.58%,综合性院校的占34.5%。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重要他人角色的认知、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

(一)对重要他人的概念有了解,但对它的价值感体验不深。做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本应是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追求。在调研中发现,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对这一概念还是了解的。大约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对这一概念了解,占比51.2%,但了解程度不一。在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发现,42.58%的调查对象认为,他们对重要他人的角色价值感体验不深。然而这种价值感的体验是需要教师在重要他人这一角色行为的实践中才能获取的,因此,这也间接说明教师重要他人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在幼儿、小学和中学阶段,师生交往时间长,接触频繁,对彼此的了解深,信任度强,这些都有助于这一学段的教师重要他人角色的实现。而在大学阶段,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情绪情感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教师的重要他人育人作用发挥有一定困难,这也会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不高。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就表示,与专业课教师相比,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匮乏”的是“没有自己的学生”。(二)对做重要他人行为的意愿较强,但实际行动表现还不足。能否做重要他人关系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研究提出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的强烈的意识和渴望,会促使教师进行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促使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抓住机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促使教师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⑦调研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于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的情感期待强烈。有86.6%的思政课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去做学生的重要他人”。刚入职一年多的思政课教师HWJ说:“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本身也是出于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成长的责任感,做思政课教师之后,更加期待能够通过成为重要他人来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学生对我们的认同,不仅是对我们个人的工作认可,更是对思政课的认可,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给我带来与思政课一体的荣誉感。”尽管高校思政课教师做重要他人的意愿较强,但是实际行动却还不足。依据互动型重要他人的概念与特征,本文采用师生间交往深度与社会性支持两个维度,来考察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的角色行为。1.师生间交往呈“弱关系”样态马克•格兰诺维特在《弱关系的力量》一文中提出弱关系这一概念,认为强关系表现为支持的持续时间长,涉及情感程度深,彼此亲近、互惠程度高的一种关系样态,反之则是弱关系。弱关系有利于信息的扩散,强关系有助于价值观的引领。⑧借用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采用人际互动状况评判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角色实现程度。在被问到“你如何评价你与学生们之间的人际距离状况?是远还是近?是一般朋友,还是联系较多的朋友,还是其他?”这些问题时候,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人际距离较远。“好朋友”的回答占13.4%,“一般朋友”占33.97%,“熟悉但不亲密”占比46.89%。但“完全是陌生人”占较少,仅为5.74%。而在被问到“教学期完成后,会不会还有学生跟老师保持持续性的联系?”这个问题时,多数思政课老师表示,与学生持续性的联系比较少,仅与个别较为主动的学生还有联系。见图1所示。2.教师给予学生的社会性支持还不多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多数人提到与学生交往中,会给予社会性支持,但仅限于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的人数相对很少。当被问:“除了课堂教学,您会经常主动有意识地走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并帮助他们解答价值观、学习、爱情、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或是生活上的困难吗?”回答“偶尔几次”的占35.89%、“不经常”的占31.1%。见图2。在对大学生的访谈中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多数受访大学生表示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价值困惑时,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去找思政课老师谈心解惑。究其原因,有的人觉得没有必要专门去找思政课教师谈心,找父母就可以解决;有的人对思政课教师不太信任,认为即便去找思政课老师谈心,老师也不一定会顾及他的情绪反应;还有的人认为她(他)与思政课教师没有熟悉到可以像跟好朋友那样交心的地步。可见,从给予学生的社会性支持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离重要他人的角色期待还有较大的距离。(三)影响高校思政教师重要他人角色行为的因素分析。做重要他人应是教师自觉的职业价值追求。调查中发现,影响高校思政教师重要他人角色行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教学任务较繁重,与学生深度交往的精力受限。衡量重要他人重要指标之一是看其交往深度。思政课教师本身的科研任务繁重,大班制授课,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使得教师难以有多余的精力与学生深度交往。在问卷调查中,反映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占56.46%。有的教师就感慨:教学班挺多,有时候还要跨校区上课,难以再有精力去做学生的重要他人。第二,考评机制重科研轻教学,且教学评价缺乏区分度。部分高校还是以科研中的课题和论文为主要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而针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大部分高校还是以同质化的教学工作量的完成程度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有的受访者认为“教学再好,也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指标,年终照样扣钱。”这也导致教师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科研之中,而对于如何走进学生生活,切实做好重要他人投入的精力不足。第三,代际差异影响思政课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前的教育对象都是刚刚成人的00后,发展心理学认为,自青春期开始,人生开始了第二次诞生,个体的人格独立和尊严诉求越来越强。随着心理成人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他们在很多问题上会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遇到问题,往往更愿意选择向同辈群体倾诉。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趋于成熟和定型的阶段,00后大学生有时也会表现出对权威话语的不信任,甚至拒斥。随着更多年轻的面孔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因代际差异导致融入困难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第四,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价值认知存在误判。调研中发现,与专业课的“职业”功能相比,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排序相对靠后。他们更愿意把精力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认为这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立身之术”。带有这种错误认知的学生对思政课和教师会有一定的疏离感。M-9:“我觉得专业课让我学到很多我很感兴趣的东西,思政课就是去辅导我们思想想法之类的,相比而言重要性不高。”

四、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角色行为的策略

(一)精准供给,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效果。《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讲好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首要的岗位职责。讲好思政课,最重要的是站稳讲台,课堂教学是直面和影响学生思想实际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发挥重要他人作用的主阵地。00后的大学生群体尽管年龄、社会角色较同质,但并不代表就没有差异。分类教学是精准供给有效的方式。其目的就是找寻学生的实际需求,因为“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只有与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耦合了,才能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否则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⑨高校教务部门可以按照不同院系、专业、学科进行分类排班,使教师能够长期跟踪对接相应的院系,更好地精准把握教育对象身处的院情、业情、学情或人才培养目标等,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人生价值”主题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开展“寻找未来的自己”的移动课堂活动,通过寻访本院或本专业的优秀校友,听他们讲求学或创业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人生价值真谛的理解。在“道德与法律”专题的教学中,可以多搜集一些学生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更能满足学生对课程的期待。除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教师还可通过深度融入学生翻转课堂准备过程,发挥重要他人的影响作用。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如何开展翻转课堂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比如将翻转课堂简单地理解为师生角色的互换,即将翻转内容及要求布置给学生后就了事,只等着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台讲课即可,对整个翻转准备过程采用放羊式管理方式。事实上,高质量的翻转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内容设计、全程跟踪以及精细化的指导。教师全程融入翻转课堂的准备过程之中,能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努力,最后才能呈现精彩的翻转效果。这其中师生深度互动,能够为思政课教师发挥重要他人的育人作用创造契机。(二)树立“我-你”师生交往理念,发挥强关系价值传递作用。关系哲学大师马丁•布伯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他”关系,另一种是“我-你”关系。在“我-他”关系中,人把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当成是与我相分离、相对立的对象和客体,并用理性和因果性把他们放到时空网络中把握,以我为中心,利用他们满足我的需要。而在“我-你”关系中,我与你不是分离的,而是结为一体,于是,我便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来建立关系,也不会用理性来分析你的价值,而是以我整个的存在,全部的生命来与你相遇。⑩虽然这一理论带有浓厚的宗教哲学色彩,但是却给世俗世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树立“我-你”师生交往理念,能够去功利化地与学生交往。思政课教师要常怀一颗关怀的心,不断提升自身的关怀素养。“如果所关怀的对象是人,关怀过程有利于其最佳发展可能性的实现,包括以关怀性为核心的道德理想的成长”。輥輯訛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认为关怀有两个环节:第一步是接受对方,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对方,之后是关怀者的动机能量流向被关怀者。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积极关注学生的存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咨询,要对她(他)的需要及时做出回应。在这样交往理念的基础上,才有望打破“弱关系”,形成“强关系”。但是强关系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有赖于教师持续性的努力,比如建立良好第一印象,那么绪论课一定要精心准备,它不仅关系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也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第一印象。在后续的师生相处中,教师还应该学会适当自我暴露。根据欧文•戈夫曼的印象管理理论,“前台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存在,人们所扮演的通常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和社会化的自我;后台活动则破除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是自发性主我的暴露。”輥輰訛如果说课堂教学更多展示的是教师的前台行为,那么后台行为的自我暴露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个生活中更真实的“老师”,这种真诚能够带来信任,增进情感。“约哈里窗口”的人际互动理论指出,向他人适当地进行自我表露有助于提高人际互动效率,是最为有效的办法。M-12说:“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说学生跟她说的一些事,我就觉得这个老师给他们的感觉一定很好吧,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心事跟你说。这种信任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呢!”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通过QQ空间等自媒体一些自己的生活趣事、感悟、教学心得等,让学生了解一个立体的多面的老师,这有助于打破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刻板印象,为师生深度交往破除某些观念障碍。M-12说:“很少看见老师会发‘说说’(QQ空间一种自我表达的功能),嘿嘿,我现在手机还有老师拍的X工大的照片、心理咨询证书以及空间里记录孩子的成长,真好。”强关系的构建,教师还要善于捕捉课堂内外学生成长中的思想细节,敏感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热情地开启马丁•布伯式的“我-你”对话:“在那里每一位参与者真正心怀对方或他人的当下和特殊的存在,并带着在他自己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活生生的相互关系的动机而转向他们。”輥輱訛当然细节的捕捉和对话更多地应该发生在课堂之外,27.2%的思政课教师认为重要他人的作用发挥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能实现。66.99%的人认为应该结合课内与课外。尽管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面对的学生众多,每一个“你”不一定都能顾及,但不能以此为借口,放过或错过任何一次与不同生命的美丽相遇。(三)完善评价机制,将重要他人行为纳入思政课教师考评中去。能不能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除了依靠思政课教师自身的觉悟之外,还需要政府和学校能够制定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平衡教学与科研考评占比,制定有合理区分度的教学考评指标。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輥輲訛当前高校应适度减轻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压力,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占比,让认真教学的思政课老师有地位、有尊严,让他们不再为生存而浮躁焦虑,能够安心育人。其次,将思政课教师重要他人的育人行为及实效纳入业绩和职称评聘考核中来。有的思政课教师希望学校能对老师完成重要他人角色付出的劳动,在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性支持,如立足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考核思政课教师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等实际情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重要他人角色行为的评价,不能只是在行动的量上设定指标,而更应该关注行动的质的方面。毕竟思政课教师所带学生较多,并且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困惑需要思政课教师的介入。再次,进一步完善荣誉表彰制度,激发思政课教师做重要他人的荣誉感。“荣”字原初是用来表示植物的名称,后引申出繁荣、光荣等意思。“誉”是称扬、赞美之意。荣誉作为伦理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主要通过外部的奖赏对个体进行精神激励。高校应该结合学生、专家和同行评教的结果,完善荣誉制度。如设置“最美思政课教师”“最受欢迎的思政课教师”“最美重要他人”等奖励,并通过线上线下两条传播渠道,对优秀事迹进行大力宣传,重塑思政课教师的校园影响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信任,也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五、余论

自党的十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改革,提出课程思政、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等改革举措,并制定一系列惠及思政课教师的政策,为教师安心育人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外部环境。新时代这支“10万+”的教师队伍如何由大到强?如何带来育人新面貌?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师自身的获得感?需要思政课教师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既需要教师沉下来心来认真思考如何用理性与情感与学生展开“我-你”的生命对话,在交流中春风化雨,也需要高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落实改革精神,制定出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实际的评聘标准、教学评价制度、奖励政策,持续不断地优化重要他人作用发挥的外部环境。研究中也存有一些不足:第一,本文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反映的问题也许还不够全面、客观和深刻。第二,对重要他人的核心素养的讨论还处于经验判断的阶段,如情怀深、责任感强、有仁爱之心、同理心、较强职业认同等,但事实上,对这个问题还需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进行提炼概括。第三,在评价机制的完善方面,提出将重要他人的育人实效纳入思政课教师考核中去,但是对于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衡量指标还未展开充分的论述。以上不足,还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①邓晖.“引路人”数量破十万,发展中的问题如何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状况调研[N].光明日报,2021-01-28(15).

②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44.

③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⑤才立琴,范乐源,田小静.重要他人视域下的大学生学习质量支持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科研,2020(1):116.

⑥朱苇苇.重要他人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113.

⑦韦月桂.教师专业发展终极目标: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J].基础教育研究,2014(6):19.

作者:郭芙蓉 袁芳 魏冉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思政”路径分析 下一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