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时间:2022-04-22 10:31:02

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摘要: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力量,其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把稳时代新人培养之舵的自觉意识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意识,培育专业课教师如盐在水的有机融入意识,来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整合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场域的能力,来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能力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在各级各类高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从任课教师的情况来看,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对课程思政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思想价值引领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力量,其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因此,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

1.提升专业课教师把稳时代新人培养之舵的自觉意识。强调,“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站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牢牢把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之舵。这就要求广大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做到“两个更加”。一是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多元社会思潮竞相争夺高校舆论阵地,因此广大专业课教师要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二是更加坚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信心。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只有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意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才有底气、信心和能力将课程思政自觉融入专业教学,从而使思想价值引领内容“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2.提升专业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意识。立德树人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遵循。这就要求高校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作为自己的职责,更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各种隐蔽形式传播思潮,其目的在于混淆视听、扰乱人心。针对这种情况,专业课教师更要自觉强化立德树人意识,自觉将价值塑造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寓教化于课程。同时,专业课教师要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对照“四有”“六要”标准不断提升自我,形成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氛围。只有真正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尊重,才能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示范者和引路人。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效法,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培育专业课教师如盐在水的有机融入意识。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深挖各门具体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就要求广大专业课教师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将思想价值引领元素融入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讲授、实践实训等环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激活所有课程和课程所有环节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理念,全面反思人才培养中亟待改进的方面,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问题[2],矢志培育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深厚爱国情怀、宽广知识视野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这种融入过程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课堂教学环节的融入,而是意味着专业课教师要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需要,深挖思政元素、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如盐在水的有机融入。

二、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

1.提升专业课教师整合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高校要协同教研组、学院、教务处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在兼顾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基础上,形成分层分类的具体指导策略,引导广大专业课教师破除专业课仅仅传授专业知识的僵化思想,找准育人着力点,上好课程思政示范课,形成各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校本课程。二要结合不同专业课程性质整合思政元素。广大专业课教师要结合具体学科专业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整合课程思政元素。例如,文史哲类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增强文化自信;理工类课程要结合学科发展历程,瞄准专业前沿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知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通过讲述一系列优秀科研工作者的事迹,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忠诚度;医学类课程可以宣传伟大抗疫精神,用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仁心;经管法类课程可以结合各类反贪腐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专业课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挖掘更多可以引领学生价值观念的“知识硬通货”,释放课程思政资源的育人生产力。2.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能力。一要坚持政治性,因“课”制宜精心遴选思政元素,把握好课程思政教学的时度效。二要注重理论话语的生活化转化和影像化传播,让有意义的教育变得更有意思。课程思政建设既要注重内容为主,也要着眼于话语表达形式的创新。专业课教师要将抽象严肃的理论话语和学术话语转变为大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真接受的生活话语,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再晦涩深奥。三要不断提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取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专业教师要主动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革命趋势,在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用好新技术新方法,主动匹配学生的兴趣点和情感共鸣点,打造学生喜爱的课程思政“爆款”课,让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接地气、有生气、有力量。3.提升专业课教师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场域的能力。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广大专业课教师还要增强延展教学触角、拓展教学场域的能力,使课程思政建设真正落地见效。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注入学生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实验实训教学等环节,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价值塑造从课堂教学场域拓展到实践教学场域。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善于以新媒体技术延伸课程思政的触角。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拥有更加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教”与“学”关系正发生着深层次、根本性变化。要使课程思政建设延伸到教育教学各个角落,专业课教师要抓住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要能通过微课、慕课等在线教学形式多渠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打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价值观、坚毅的品质、扎实的学识,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N].人民日报,2014-09-10(2).

[2]陈始发,张丽.论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5).

作者:李勇 邱静文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一篇: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及内在逻辑 下一篇:“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