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运行管控体系研究

时间:2022-04-21 02:56:07

企业经济运行管控体系研究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当今企业经济运行在管理方法上暴露出诸多不适应性,管理成效不尽如人意。聚焦企业经济运行中的“三重一大”(重要指标、重要产品、重要任务、重大风险)管理,建体系、明目标、搭平台、抓过程、重考核,解决了企业经济运行管理与业务脱节的问题,从关注经济规模向关注效率效益转变,从关注同比结果向关注未来能力提升转变,从关注指标分解向指标与任务并重转变,经济运行的管理对象由简单财务指标型向财务与能力综合型转变。

关键词:“三重一大”;经济运行;管控体系

一、引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43所)是国家定位于混合微电子研究的骨干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微系统与组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子封装与材料、智能装备等业务。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电科集团公司持续推进研究院所转型升级、管理对标提升活动,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发展,立足自身、苦练内功,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国际国内发生重大变化的经营环境,助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和经营发展,成为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研究的重点课题[1]。

二、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平衡普惠、绿色生态。作为高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率、EVA(增加值)等外,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使命担当也属应有之义。但现实中的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管理中,绝大多数还是把产值、利润、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作为更受关注的管控指标,这些结果性指标不足以全面反映企业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经济运行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管理模式,已呈现与当今国有企业需要应对的市场竞争压力、适应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要求等不适应性。(一)与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匹配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发展一般都会经历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或衰落期)。实际上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的专业或产品也会存在不同的发展期,因此针对不同的发展期,经济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对象、内容、指标等)也应是有所不同的,以一套方法、指标管理,往往会出现不适应性、针对性不强[2]。(二)与战略规划结合度不高战略规划是企业行动纲领,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战略规划必须要转换为工作任务、指标目标、年度计划等,方可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必须要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监控项,方可保证规划的落地落实,但经济运行中传统财务指标难以实现这样的监控目的。(三)与业务管理融合度不高传统经济运行通常是对年度指标进行季度分解、月度定额,经济运行分析一般也都是以结果型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往往以数据分析数据,以数据推论出工作措施,对业务管理工作主要为逆向贡献,无法实现正向管控、双向提升的工作效果,和业务管理板块较为分离,说服力、指导性与可操作性难令人满意。(四)与管理者决策融合度不高企业经济活动虽说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其实每年都伴随着内部(人、机、料、法、环、资金等)、外部(市场需求、竞争因素、客户因素等)环境的不断变化,决策者必须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方可保证经济运行活动健康有序。因此决策者采取的管理措施必须及时作为经济运行的管理事项加以监控,传统经济运行模式显然难以胜任。(五)与国家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电子43所作为国内混合微电子研究的骨干专业研究所,服务和满足国家发展战略是长期发展的根本宗旨和目标,经济运行活动应立足主责主业,充分体现对国家重点发展需求的服务情况和满足程度,区分常规经济数据(涉常规项目、任务等)和重要经济数据(涉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目前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三、内涵及主要做法

(一)“三重一大”内涵“三重一大”制度是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本质上是抓“关键少数”的重要方法。基于“二八法则”基本原理[3],以简单财务指标型向财务与能力综合型转变的方向,既做到经济运行与业务紧密关联,又确保经济运行指标实现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交互并行。因此,在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前提下,本研究提出基于“重要指标、重要产品、重要任务、重大风险”“三重一大”管控体系。(二)主要做法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必然要求企业从关注经济规模向关注效率效益转变,从关注同比结果向关注未来能力提升转变,从关注指标分解向指标与任务并重转变,经济运行的管理对象从简单财务指标型向财务与能力综合型转变,经济运行的管理方法应在传统的经济指标数据基础上提升,并进行多元化融合,实现“财务经济”的静态模式向“发展经济”的动态模式上转变,从而满足企业在创新发展、使命践行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1.转观念,构建管控体系对标国务院国资委做强做优做大要求,适应集团公司主责主业考核要求,满足市场竞争与产品交付需要,转变观念,主动迎接内外部变化,摒弃一味盯着静态财务指标的做法,紧紧围绕企业核心的重要目标、重要产品、重点任务、重大风险,构建目标驱动型经济运行管控体系:按照目标责任分解、任务调度管控、过程监督检查、考核评估促进的PDCA循环管控原则[4],建立策划—执行—保障三维管控框架,提高经营管理针对性与精准度,提升经济运行与业务管理的结合度。(1)策划环节:策划是计划执行的先导。企业要依据市场需求(合同、订单及信息构成企业市场需求的总构成、总输入)、生产组织方式(产线线体选择、订单式生产还是预先组织生产,按经济批投产或按订单式投产等)围绕产品交付与收入实现为双重指标,以生产能力、物料供应等为核心要素,形成季度生产、月度交付计划。(2)执行环节:以制造计划为始,到销售发票开具工作计划为终,构建全链条的计划体系(包括生产制造、筛选试验、检验入库、发货交付、开票计划五项相互关联但又独立制定实施的计划),明晰各阶段工作边界、明确各主体责任,计划执行情况可检查,问题可追溯,将经济目标从年度考核分解至各执行环节进行监管,实现业务工作与经济目标的紧密衔接。(3)保障环节:①物料供应。按照市场需求,根据元器件、外壳、贵金属浆料等物料种类不同、供应周期不同、质量保证周期及配套资金,实施“三定”物料、大宗备料、战略备料及零星物资等不同采购策略。②条件保障。对制造、检验、试验、测试等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保障,应做好年度方案(部门编制、所级评审,履行批准手续),同时结合局部工序能力“瓶颈”,快速响应,实施能力提升。③风险管控。围绕产品交付与经济指标实现的各类风险(人、机、料、法、环、测等)要早识别、早预防,根据危害程度,分清管控级别与实施不同的管控策略(不同响应等级或不同响应速度)。如图1所示。2.明目标,责任分解落地体系构建框架,目标明确责任。目标中除了经济目标的分解外,更要落实战略规划、能力短板、重点项目等目标,在经济运行管控中纳入经济、创新、规划、战略等多元化发展要素,赋予经济运行这张“晴雨表”更多的表征能力,由此实现业务工作与经济目标的链接。(1)工作目标分解:综合分析各经济实体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产品成熟度、合同储备、市场潜力等因素,确定各实体的年度目标,签订经济业绩责任书,明确责任;按照各经济责任实体的年度目标,结合各主体部门的合同存量、产能情况、往年同期数据、上级指令要求及相关管理部门建议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年度目标分解为季度目标、月度指标,实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2)战略规划落地:综合分析内外部技术因素变化,认真研究规划转换为年度工作的时机准确性,正确研判哪些需要提前、哪些需要押后安排,经科技委员专家组评审,形成切实可行的规划型年度任务,并转换为具体的工作计划(规划内容、年度目标、里程碑节点、考核组织、考核方式等)加以监督管控,通常实施年度级评价。(3)能力提升应对:对照年度经济目标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资源、能力需求,分析、识别能力(研发、制造、检测、测试、供应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制定针对性能力提升方案与工作计划(能力目标、时间节点、责任主体)。涉及重大投资的,需递交最高层级机构批准后实施,纳入经济运行重点任务管控。(4)服务国家战略:明确国家发展战略中涉及的重要指标、重要产品、重要任务、重大风险,明确相关重点经济指标,制定优先保障、重点监控、强化考核的经济运行管控模式,实现全面管控,重点突出(区别出常规指标数据和配套国家战略相关数据,是常规供货还是配套保障国家重大工程)。(5)重点项目部署:围绕年度重大工程批产任务、所级重点科研项目、重大市场需求型任务等,专项策划保障,通过组建精干团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季度里程碑目标,实施责任监管。3.搭平台,强化融合管理管理理念、工作计划、具体事项归根结底需要人来落实、完成,管理平台建立适宜与否对业务与指标的实现至关重要。(1)一体化融合管理:为解决以往经济运行管理部门与科研生产部门分离带来的经济运行与业务脱钩脱节,经济运行分析针对性不强,问题解决的抓手不多等问题,企业实施科研管理、生产管理、经济运行管理一体化综合管控。成立综合计划部,实施融合式管理,组织实体部门经济收入指标与业务工作指标的转换对接、监督监管全过程各环节(生产制造、筛选试验、检验入库、发货交付、开票挂账)、业务计划(季度、月度、周)的评审与执行。(2)现场调度中心:以提高合同准时交付率为目标,组建由综合计划部门为总指挥,供应链各环节计划主管共同参与的矩阵式联合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提供了一个无障碍的沟通协作平台,实现了资源的统筹和信息的共享,有机地将市场部门、制造部门、物资部门、检测中心、质量部门、各个业务型事业部组织在一起。该中心作为生产交付运作的综合管理机构,合署办公地点设立在离炮火最近的制造部门,做到了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叫炮火”,有效发挥与强化计划“指挥棒”作用,实现供应链各环节问题的快速响应与供应链计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落实。同时试行一岗双责制,联合调度中心成员既履行中心管理工作,又负责协调各自部门内部计划落实。(3)监督管理平台:构建各级指标实现的监控管理平台,分别实施季、月、双周、周监管。其中,季度经济运行会是季度工作总结、评估、检讨下一季度工作部署的平台,重点听取上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讨论和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统筹安排部署下一季度经济工作;月度经济运行会(又称经济运行小例会)是对月度经济运行工作的小结、分析及次月指标策划、工作要点的沟通部署和调度协调平台,重点研究下月主要经济指标情况、重点市场、重点客户、重点项目计划分解推进情况,分析问题、查缺补漏,确保时序进度;双周(即月中)经济运行例会是对当月经济进展检查与风险管控,对月度经济运行中新出现的风险、隐患及存在问题进行会商研判,提出解决措施;周报是对周经济运行进展的最小粒度观察窗口。(4)数据报表平台:成立统计报表建设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基于业务需求调研结果,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构建了“面向主题”的各类数据报表体系,涵盖了经营管理、订单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管理等业务主题,有效整合企业各类业务数据信息,使企业信息转换为企业资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信息依据,实现对合同、物料、生产、交付等关键指标实现动态监控,大幅度提升数据处理时间,从以“周”为周期提升至实时响应,达到“决策支持、服务管理”的目的。如图2所示:图2决策报表平台4.抓过程,扭住“三重一大”“三重一大”制度是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是有效防范企业风险发生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三重一大”本质上是党委“把、管、保”职责定位与作用发挥,是抓“关键少数”的重要方法。经济运行管理涉及部门多、覆盖面广,同样必须依据“二八法则”抓住关键少数、核心问题,才能既做到经济运行与业务紧密关联,又确保经济运行指标实现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重要指标:对生产线可生产的保有量、月产出量、产成品库存、开票池金额、财务现金流等动态关键指标密切关注,是经济运行指标实现与企业健康的“晴雨表”。(2)重要产品:涉及上级考核、布局科技创新项目、事关经济实现的新产品开发、新动能打造类项目纳入研究所或部门级管控,根据项目的不同,分别实施年度、季度或者月度计划的监管;对实现经济指标有重要影响的高价值、大额订货合同品种应纳入重点监管,根据影响因素多寡、轻重等实施月或周计划监管。(3)重要任务:对保障经济运行的条件保障类、能力增长类、管理提升类及领导决策事项类任务,会直接影响或潜在影响指标的实现,应纳入管控之列。(4)重大风险:定期研究识别事关经济运行目标实现的问题、短板、“瓶颈”,对短期内难以有效克服、彻底排除的风险性事项,应纳入重点关注,实施月或周监控。5.重考核,以评估促进提升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增强组织效能,实现高效目标管理。围绕经济目标、重点项目、重要任务的计划执行与目标达成进行考核评价,客观公正评价经济运行关联部门的工作业绩,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监督有力、行为规范的运作机制,增强过程管控与PDCA循环动力。(1)建立绩效考核组织,设计考核体系框架,根据关联部门业务特点和发展实际,兼顾经济指标和科技创新,遴选适宜考核指标、确定指标分值和权重。(2)制定考核办法,确定考核流程与合理方法,明确考核频次(月、季、年),在过程考核中强化对关键节点的监管与评价,及时暴露风险,督促改进,建立过程考核与年度考核的链接关系,确保年度经济目标完成;(3)明确考核结果反馈,根据指标内容的不同,与月度绩效挂钩权重、考核结果公布形式、范围等,通过定期向关联部门公布考核结果,在全所范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相互争先的良性竞争环境。(4)对完成情况严重不达标的,实施不同形式的绩效管理(当面约谈、书面剖析、管理归零,开展专项专题改进活动),并对负面绩效情况进行备案归档管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如造成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无法按期完成等)进行案例分析,全所宣贯。

四、实施效果

以“三重一大”为核心的经济运行管控体系建立以来,物料平均采购周期缩短20%,物料库存下降1/4,计划完成率从85%提升到93%,合同平均交付周期由104天缩短到93天,合同按期交付率由65%提升至81%以上,经济运行策划目标季度达成率达到95%以上。经济运行管理在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得到了强化:(一)解决了传统经济运行管理缺乏抓手的问题通过兼顾指标分解的传统做法,更加聚焦于经济指标与任务、项目、产品的衔接,经济运行管理看到的不仅是数据、指标,更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产品、节点计划、工作内容,不仅可计算,更做到了可追踪可查询可落实。(二)解决了传统经济运行管理无法充分体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问题通过明确常规经济数据和重点经济数据,在经济运行管控中强化对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过程监管、指标考核力度,实现重点保障、分类管控,真正将使命任务纳入经济运行管控。(三)解决了重短期经济目标轻持续增长能力提升的问题把发展规划中的任务一一转换为年度工作项目、任务、目标、计划、责任人,以及明确考核组织、考核办法等,“规划转计划”不再是口号,真正成为看得见、抓得住、可评估的工作。(四)解决了重救火措施轻内功增强的问题对经济运行中的短板、“瓶颈”,领导决策部署,可及时转换为工作任务、待办事项,督导有关部门拿方案、定计划。各部门也可结合部门职责,围绕目标指标、工作特点、难点痛点,做好提前规划、滚动计划、应急预案,将经济运行由结果数据的逆向管理转变为过程数据的正向监管,最终实现双向管控提升,并与业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实现经营管理高效运行。(五)解决了经济运行管理疲于奔命对账盘点或不知所措对症下药问题抓住经济运行的“三重一大”,既节省了管理者宝贵的时间精力,避免限于乱麻之中来回折腾;更有利于抓住核心问题、关键风险点,开展更多理性化、前瞻性、策划型的预防性管控。

五、结语

经济运行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总括,通常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又确实存在,犹如人体中的血液。身体健康与否,既可通过体温、血压等指标参数来衡量,也可通过一个人的锻炼情况、餐饮方式等重要活动来管控。经济运行工作运用“三重一大”制度的监督方法,转化为经营管理的举措,也不失为“抓大放小”的有效方法,使经济运行管理与企业业务管理紧密结合,有效破解了传统经济运行管理中常见的财务指标与能力发展指标衔接不紧密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经济运行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阳.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与全面预算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经济导刊(中),2020(8):129-130.

[2]郭伟.对完善军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思考[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5):53-55.

[3]赵英会.二八法则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长春大学学报,2006(7):12-15.

[4]方建新,沈敏,王彦斌,陈霞,白庆华,史格非,贾汝静,鹿阳,唐丹舟.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J].中国司法鉴定,2014(1):119-120.

作者:毛寒松 朱 慧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上一篇:新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海尔集团海外并购风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