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时间:2022-07-16 08:22:45

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0年,全区上下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市委2号和区委1号文件精神,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两大重点任务,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和农民增收步伐,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确保全面完成市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面推动农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1.着力提升农业一产规模和效益。推行种植业高质高效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经济作物规模。推进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增加生猪和家禽饲养量。加快发展设施渔业和池塘精养,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0.6万亩。加大造林力度,增加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力争农业一产产值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2.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综合实力。培育发展一批经营成长性好,发展前景广的龙头企业,力争当年新增加工产值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家左右。结合四送一服”工作,实行区乡两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状况动态监测,落实支持激励政策,拓展信贷融资渠道,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8%以上。

3.着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性收入。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支持农民创业创新,提高经营性收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夯实农业统计基础,健全完善长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二、全面完成“三农”领域补短板任务

4.加快补上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短板。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的3大类21个问题、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5大类23个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集中解决“两不愁保障一安全”存在的问题。聚焦“老少病残孤”等特殊贫困群体,统筹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有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5.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示县、示范乡镇和示范路创建,建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34公里。深入推进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新增和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1.7万人,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2%以上,推进水电供区农网改造升级,实现户表改造500户左右,推进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向自然村延伸。

6.加快补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补短板功能设施建设,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所,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推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95%。

7.加快补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短板。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N”实施路径,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公里”治理3.15万亩,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占补平衡、农村宅基地复垦等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终端,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实现益农信息社覆盖率80%以上。

8.加快补上农村生态环境短板。推深做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抓好农膜及农药包装物废弃物回收处理、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40%以上,畜禽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2%以上、90%以上,全面完成耕地质量类别划分任务,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

三、全面提升农业稳产保供水平

9.千方百计发展粮食生产。推动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种满种足,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2.8万亩以上、总产量20万吨左右。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进一步保障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探索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统筹抓好草地贪夜蛾、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及“两迁”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科学指导防灾减灾工作,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和增产增收。

10.千方百计恢复生猪产能。推动生猪养殖用地、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落地,引进专业养猪上市公司在我区选址落户,扩大能繁母猪数量和生猪存栏量。严格执行非洲猪瘟防控Ⅰ级响应,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生猪生产调度,推进育肥猪保险全覆盖,确保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2017年水平。

四、全面发展乡村特色主导产业

11.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建立完善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基础项目库、签约项目库、落地建设项目库、投产达效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监测度。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区、乡两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38+N”工程实施。全区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65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85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万亩,新增家庭农场60家,培育农业生产组织3个。

12.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水果、蔬菜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积极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支持快递企业拓展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网络建设。

13.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三大行动”,因地制宜建设“六园”,全区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到80%以上具备条件的贫困户,所有有条件的贫困村主导产业持续稳定达标。在20%以上的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培育各类带贫主体,健全完善带贫减贫激励机制,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0.2万户。加强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五、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4.扎实推进乡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分类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从县域层面做好村庄布局优化工作。对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村庄规划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各乡镇街因地制宜,逐村编修“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多规叠加、融合共用。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实现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融合发展。

15.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改厕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排査整改,新改造4940户卫生厕所,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7个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役,充分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建立健全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16.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好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验收工作,启动2020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在省级中心村全面开展垃圾治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村庄亮化10项整治工程建设,积极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在美丽乡村中心村中着力打造2个示范村,培育1个重点示范村。

六、全面抓好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17.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格宅基地管理,压实牵头和配合部门工作责任。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18.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确保股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县自査、市核查、省验收。修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落实支持政策,巩固和利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提档升级工程,确保经济强村总数达到6%以上,10万元以下村控制在30%以内。

19.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建立农村“三变”改革项目库,明确农村“三变”改革项目支撑。编制农村“三变”改革典型案例,总结和推广不同类型村的“三变”改革模式。加大乡村宣传培训力度,确保农村“三变”改革应改尽改。继续扩大“三变”入股试点,提升“三变”改革质量。充分发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作用,及时交易信息,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20.抓好农村综合执法改革。抓好执法机构挂牌、组建、人员划转工作。加快执法能力条件建设,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农业执法装备和执法人员力量。

七、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21.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五个一”提升行动,组织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资格区乡联审常态化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指导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大农村基层巡察工作力度。强化乡镇纪检监察部门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健全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

22.切实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好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总结推广“振风超市”“文明超市”、“爱心超市”、“美德银行”等典型模式。

23.切实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区乡村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增强服务本领。乡镇街要加强管理服务,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工作力量。推动行政村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探索完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三级建设试点。

24.切实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防范向农村渗透。加强基层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健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地区警民联调室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调解员。

各乡镇(街)、区直各部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组织工作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落实好党的以来“三农”各项政策措施。对标对表全年“三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实行分类责任清单管理,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和实绩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认真编制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谋划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要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提高服务效能,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开创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幸福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四好农村路建设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下一篇:文旅局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