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奠定基础 责任打造脊梁

时间:2022-10-30 11:57:07

良心奠定基础 责任打造脊梁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是社会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是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思想政治工作兼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双重性质要求辅导员必须同时胜任多种角色,他们在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起到重要的导向和奠基作用。文章通过对高职院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感悟,对辅导员的个人素养、从业心态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 辅导员 职业素养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正式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同志建立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证实,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是符合国情教育的。

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再造和高校管理方式的变化,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及工作重点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工作性质也从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转向了以学生日常管理为主。其工作性质是双重性的。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过,“一名教师不做辅导员,就不会尝到做老师的真正滋味”。尤其是在民办学校。因为,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艰难的工作。

1 提高个人素养,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

1.1 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作为辅导员,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以敬业爱岗为宗旨,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乐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辅导员要有松树的风格,蜜蜂的精神,蜡烛的品格,用自己崇高的道德风范和敬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

1.2 从内在价值的闪光点上认识学生。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就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传统的教育方法,总试着不断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缺点。其实最新科学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优点、长处,要善于引导鼓励他们继续朝优势方向发展。

要使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并不断努力地去追求下一个成功。我们08信息安全班有一位学生,他家里也比较有钱,但是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上课也会有旷课、迟到的现象,多次找他谈话后知道他是一个集体荣誉感比较强的人,在和班干部一起努力之下,这位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

2 调整从业心态,以超前的教育理念为人师表

2.1 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榜样。育人先育己,在工作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在思想上、品质上、生活作风上正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教化学生。这样做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正确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现代大学生需要的是导师而不是保姆。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掌握工作方法,从为人处世的层面上引导学生

这主要是针对新上任的辅导员来说。首先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习工作方法——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做学生的保姆,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因为,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只要有一丝马虎或疏漏,就会给今后的工作开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如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状况、一贯表现等。离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学习,这些材料的取得几乎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再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学生工作方法,如以老师的身份与学生谈话的技巧等,这则需要从资料中学习、向领导请教、向同行学习,哪怕你曾经是一个受老师“宠爱”的佼佼者,也决不可忽视圣人之“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教诲。最后,在自身角色转变阶段,务必形成自己对辅导员工作的初步认识。正确的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也是检验行动能否产生预期效果的一把钥匙,因此,只有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才可能展开有实效的工作。从学生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看似琐碎,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网络,这个网络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把握住这些核心要素、并予以正确地处理,工作才能做得出色而更有实效。比如学风建设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它们就是典型的两个相关要素,必须牢牢抓住,学风问题是学生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则是整个辅导员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支良好的队伍,可以弥补辅导员个人在精力上的不足,而一支不得力的“摆设”队伍,则无形中会令本就相对有限的个人精力雪上加霜,还会因为他们在同学当中的天然的表率作用而影响到本能取得积极效果的整个学生工作的全部。

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因此,辅导员必须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做到政治强;必须不断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职业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和科技进步,做到业务精;必须严于律己、作风正派、道德高尚;要善于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在工作中力求创新,在创新中推动工作;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广泛的爱好、坚强的意志和开拓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青年学子中树立起必要的威信,进而运用自身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知识结构相对合理、为人处世相对练达等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成为大学生合格的人生导师。

4 联系学生实际,从心理、意志、性格方面培养学生

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因素。

意志是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现在的学生在家庭中基本上都是过着优厚的生活,很少会经历过什么磨难,因而,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怕苦、怕累,稍有困难就后退,碰到难题就退缩,不敢碰硬,更不要说锐意进取了。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着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在现代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性格严格来讲是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如果我们在学生成长的紧要关头不注意纠正这种不良的惯性,那就要误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性格的教育也应该贯穿在辅导员工作的始终。

5 树立责任意识,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5.1 转变一种观念。时下流行一句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以为这句话太过于绝对,并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实情,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我曾先后与许多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就这句话探讨过。他们一致认为:夸大教师的作用,无视学生的差异性是不现实的。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使自己的学生个个优秀,人人成才。我们常常从报刊上看到大量“转差”的理论文章和成功个案,老师们仿佛成了“手到病除”的神医。在这些老师的眼里,好像根本不存在“教不好的学生”。现实中有没有后进生?究竟有多少后进生?我们究竟能转化多少后进生?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①“差生”如何定义?有些学生本来就不是后进生。只是在某个时间段,他们的行为出了一些偏差,而被人定义为“差生”,然后被转“好”,这正合了古人品评医者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②差生的“转化”。后进生究竟能不能转化?能不能全部转化?首先取决他们的内因,老师的作用只是一种外力。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告诫为师者的我们,应该尊重事实,尊重人的差异性,尊重教育的规律。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不一定就是“后进”生,对后进生不要轻易定义,然后作为“转差”的业绩而洋洋然自得!③那么差生究竟有没有呢?当然有。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还只有七十二”呢!但根据调查来看,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值得我们的关注的是:为什么要转变这种观念?因为它不客观地,把教育的责任单一地,片面地,毫不负责任地,完全地推给了教育者一方,这不仅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而且它无形中滋长了学生的不负责任的情感,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到了借口和托词。

我们不反对甚至主张老师个人把这句话作为暗自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但如果把它作为一种观念来看待教育,看待教育工作者,那就“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5.2 要有必要的惩戒措施。①逆向关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既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穷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虽然政府曾不惜斥巨资予以抢救,可惜一概无效。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建议把几只凶残的阿拉斯加种狼引进鹿苑,许多病弱的鹿被捕杀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得留下来的鹿群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放任是一种戕害,所以,对于学生,我们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应用这种“逆向关怀”。②必要的惩戒能够让人从迷途惊醒。激励并非教育的唯一方法。现在不少学校已取消了对学生的惩戒,甚至连一般的批评也取缔了,尤其教师们从大量的媒体报道中,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因为批评或体罚学生,出现的一系列恶性事件,受到法律的惩处和舆论的谴责时,往往是不寒而栗:“学生万万批评不得,万万惹不得。”于是老师们对学生也不敢多说多管,一味迁就,然而学生却好像一下失去了规矩,失去了自控能力。

作为老师,最担心的是,今后后进生会不会真的越来越多。在积极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有效地遏制和转化后进生?在全国大力倡导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我们更要尊重教育事实,按教育规律办事。我们要实事求是看待“转差”工作,实事求是看待教师的作用,实事求是看待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我们更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我们的教育惩戒。玉不琢,不成器。无规矩,难成方圆。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教育从来就是一件非常严肃、严格、严谨的事情,对学生教育也从未免去惩戒的效用。我认为,后进生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我们对他们一味迁就,不仅仅会荒废他们的学业,还有可能会使他们因失去正常的教育而走上歧途。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失去必要的惩戒!

6 结论

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要求进步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积极进取,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坚定信念。如果缺失这种信念,那么,学生的思想工作就无从做起。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之时,即使碰到困难也要坚定信念。

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作,担任这种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创新的思维、宽广的胸怀、强烈的责任,乐于奉献的精神!这就是我三年多来辅导员工作经历的深刻体会,也是我心路经历中深深触动我灵魂的,让我的灵魂颤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美玥.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分析之我见[J].价值工程,2010(24).

[2]李维喆.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针对性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23).

[3]游晓畅,赵柏森.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7).

[4]郭建华,赵喜英.心理调节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

上一篇:依托综合在线监测技术实现变电设备状态检修 下一篇:智能化在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