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时间:2022-10-30 11:43:12

赵普出身小吏世家,生于五代乱世,自幼学吏事以谋衣食。成年以后,最初在衙门里当幕僚,后来被举荐到滁州任军事判官。

显德年间,赵匡胤(时任后周宋州节度使)在滁州捕获了100多名盗匪,准备全部处斩。赵普(时任州参佐)怀疑其中有无辜者,请求审讯。结果,十之八九是被诬良为盗的。这件事使赵匡胤认为赵普有先见之明,且处事周密老成。

赵普是个天生机敏的人,他虽然读书并不多,但目光却很敏锐,还特别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就在赵匡胤攻打滁州时,他的父亲赵宏殷也被派到滁州助阵,没想到的是老爷子到了滁州却病得起不了床。由于军务急迫,赵匡胤不得不领兵出征。于是,赵普就像赵宏殷的亲儿子一样朝夕看护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赵匡胤是个很孝的孩子,从那时起,他们全家都把赵普看做是自家人。后来回到京城,赵普自由出入赵家,俨然以家臣自居,这对他后来的人生发展影响巨大。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当后周的君臣喜迎新年到来之际,突然,边境镇、定二州飞马入奏,说契丹大军与北汉合兵,将大举南侵。此时,后周小朝廷原来的皇帝世宗刚刚去世20天,在位的是一个年仅7岁的幼儿柴宗训,皇太后符氏是已故皇后之妹,才20出头,入宫刚刚20天便遭丧夫之痛,她一个弱女子,吓得早已没有了主张,一切只能听凭大臣安排。时任都点检的赵匡胤手握兵权,出征御敌,自然是非他莫属了。

正月初二,因军情紧急,赵匡胤立马带兵出发。第二天傍晚,当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军中便鼓噪说:“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册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为时未晚!”有人把这一情况报告给赵普。其时,赵普以掌书记身份,随军出征,地位既不高,实权更是谈不上。可发动的将领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却一同来向赵普请教。商议完毕,赵普立即派快马入京,通知赵匡胤的死党石守信等人准备内应,又部署众将彻夜守护在赵匡胤的军帐四周,以防不测。次日黎明,赵普等人入帐,将准备好的杏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由此,大宋建立。当时,赵匡胤33岁,赵匡义22岁,赵普已37岁。在这场的3个核心人物中,赵普年龄最大、机谋最多,所以他极有可能是这场好戏的编剧、导演和最好的演员。

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因此他非常担心属下也会效仿他。在平定了李筠、李重进叛乱后,赵匡胤就立即召赵普谋划此事。赵普建议赵匡胤削弱领兵将领的权力。赵匡胤犹豫地说我待这些人恩重如山,绝对不会有问题。赵普立即反问:“后周皇帝待你同样恩重如山,怎么就出了问题呢?万一他们的部下也把黄袍披到自己身上,又会如何呢?”赵匡胤被说中心事,就问怎么办。赵普回答:“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找了个机会设宴招待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们一起喝酒。席间,他借着酒意大发感慨,说做个皇帝实在太难了,连觉都睡不安稳,不及做臣下高枕无优。当石守信等人纷纷表示誓死效忠时,赵匡胤推心置腹地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追求富贵,也不过是想多积点钱,图个舒心快乐。你们不如放下手中的兵权,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去做官,买点儿地,建些屋舍,多娶几个美貌佳人,饮酒作乐以终天年。这样,咱们君臣互不猜忌,该多好啊!”

第二天,识相的石守信等将领纷纷辞去军职,交出了兵权。于是,赵匡胤信守承诺,就让他们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做官,还把自己的1个妹妹、3个女儿都嫁给了这些功臣。就这样,赵匡胤不伤兄弟情分,如愿以偿地使北宋王朝进入了文人主政的时代。

根据赵普的建议,赵匡胤还分离掌兵权和发兵权,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推行文人政治,创建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赵宋王朝由此走出了军阀混战的阴影,在300多年历史中,兵变从没有成为宋廷的致命威胁。

作为“陈桥兵变”的重要策划者,赵普促使“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成功地导演了一场让古今权术家叫绝的“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不凡的谋士遇见了不凡的皇帝,有功于社稷的赵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摘自金城出版社《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主编:史明月)

上一篇:基于HLA的想定推演仿真系统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奢侈品酒店:就要这个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