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非远离学生的生活

时间:2022-10-30 11:17:00

诗,并非远离学生的生活

摘 要:诗歌的语言言简而意赅,短短的文字中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小学生的智力还在发展中,他们的文学修养也比较低。他们不喜欢过于深奥、过于散漫、过于抒情化、过于冗长的诗,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是朴素明快、平易浅显、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

关键词:诗歌;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童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三首诗,《乡下孩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这三首儿童诗的内容浅显、文字优美、形式自由,学生读来朗朗上口,能够从中感受到现代诗的优美。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让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来仿写诗歌。在感受儿童诗的行文格式、优美语言之后,学生仿照范文写诗,就显得容易些了,这也是对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的一个提升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真的是不可小觑的。

城里孩子,

曾是妈妈怀里

欢畅的小百灵,

曾是爸爸背上

英勇的骑士。

捉几只昆虫,

能做成精美的标本。

玩一次泥巴,

乐坏了贪玩的孩子。

看一次电影,

能让他激动不已。

吃一次必胜客,

乐坏了馋嘴的孩子。

哦,

城里孩子,

生在都市里,

长在蜜罐中。

这是学生的作业,当告诉学生写诗的基本规范时,学生也能够模仿范文的格式和语句,写出自己的小诗。

诗歌的语言言简而意赅,短短的文字中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小学生的智力还在发展中,他们的文学修养也比较低浅。他们不喜欢过于深奥、过于散漫、过于抒情化、过于冗长的诗;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是朴素明快、平易浅显、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所以,儿童诗的语言,应该是吸收儿童口语、符合语言规范化、艺术加工过的语言。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鲁迅先生说过:“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这段话也大抵符合对儿童诗的语言的要求。

一、让有能力的学生写诗的目的

1.通过写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其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每次写诗就是一次练笔的过程,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写诗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手段和表现形式。实践证明,能写好诗歌的学生,一定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2.学写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写诗必然会更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大千世界,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创造力、想象力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想象、创造的旅程,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像李白那样“梦游天姥”,写出富有创造力的语言文字。难怪意大利诗人塔索说:“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唯有上帝和诗人。”

3.写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感情是强烈的,简短的篇幅中,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这感情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心、对动物的爱心。“你爱世界,世界才会爱你,充满爱心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

同时,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创作,可以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写诗的能力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教材,照样子仿写诗歌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尝试引导学生写诗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适当教给方法,让学生能够流畅地写出来。

如,阅读课文《一株紫丁香》一课中让学生仿照这首诗,自己写一首送给老师的诗。学生在感知这首诗歌一段四行,一共五段,每行长短没有限制后,便仿照着课文的格式写出了《一株桂花树》:

踮起脚尖儿,

走进美丽的小区,

我们把一株桂花树

栽在老师窗前。

…………

夜深了,月亮早已合上了眼,

老师,快放下手中的工作吧,

让我们走进您的梦里,

和您一起游戏,一起欢笑。

诗的行文格式和原文相同,小作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采用自己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体会,真的让笔者赞叹不已。这样的模仿是学生写诗的起步,它让学生在模仿中潜移默化,自行习得诗歌的创作方法。

2.结合学生实际,量力而行

可以展示的是优秀学生的作品,因此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这样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懂得让学生量力而行,让有能力的学生去写诗。因为写诗的背后不仅是阅读,而是思考,是语言基础和文化积淀,还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3.以生活实际为素材,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资源,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感受最深刻、情感最丰富、兴趣最浓烈,最容易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露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点滴,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巧妙地将学生的生活纳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并根据难易程度、不同的表达方式等让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写诗,让写诗与生活有机结合。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新鲜事。为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米可炊”,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成诗。

4.由易到难,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梭罗说过:“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成功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对于写诗这样有难度的作业,我不仅只让有能力的学生选做,还引导他们由易到难地去仿写。学生可以模仿一些结构简单,语言直白的小诗,比如前文列举的小诗,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还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展示,让习作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功感,持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的诗歌,我采用“形象符号批改法”:画只眼睛,表示学生观察仔细;画个大拇指,表示学生描写准确、形象;画对翅膀,表示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笔者精心挑选典型、优秀的语段进行展示与评议。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小作者们喜滋滋地在大家的赞美声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5.培养有兴趣的学生坚持写诗的习惯

古语有云:“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许多学生在写诗的新鲜劲过后,就表现出懈怠的情绪,半途而废。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及时表扬激励等方式,来引导那些有能力的学生养成坚持写诗的习惯。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把学生的诗作中的优秀作品制作成了第一本诗集《童年》。学生看着自己的小诗被印成了铅字,自豪感溢于言表。

也许他们就是未来的作家、诗人,通过他们的启蒙老师,对诗歌有了朦胧的认识,激起了他们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强烈兴趣,成就了他们美好的明天。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发现有写诗能力的学生,并及时培养、发展他们的写诗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基。

参考文献:

[1]谢文利,曹长青.诗的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赵毅菇.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

[3]洪志明.用新观念学童诗[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下一篇:合唱过程中“合”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