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LENIA二次雷达对数中放组件故障排除到排故原则分析

时间:2022-10-30 11:04:33

由ALENIA二次雷达对数中放组件故障排除到排故原则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描述了ALENIA单脉冲二次雷达的接收功能、组成、原理及信号流程,并且对接收机的对数中放组件LOG IF的输入\输出端做了简要叙述,针对工作中一例对数中放组件LOG IF的故障排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就排故过程对排故的经验和基本原则进行总结。

【关键词】ALENIA 单脉冲二次雷达;LOG IF;APACOR;COS、Σ/Δ增益;开线自检;排故原则

1 背景描述

合肥的意大利ALENIA二次雷达设备于1991年10月引进安装和调试,安装地点位于原合肥骆岗机场内(北纬31°47'05″、东经117°17'52″)。1992年12月通过校验飞行,正式投产使用。1999年加装ALENIA一次雷达天线和设备,完成一二次雷达合装系统,确保了军民航指挥安全。

ALENIA单脉冲二次雷达主要是利用单脉冲测角原理,由地面雷达站向空中不间断的发出询问信号,并接收飞机应答机发射的应答信号,经过计算机设定程序对接收来得信号进行处理,算出其高度、方位、距离等有效信息,再利用传输设备将数据送至终端系统显示,配合管制人员对飞机进行驾控。其设计特性有ALENIA单脉冲技术、抗反射功能、脉冲功率调制、改进型询问旁瓣抑制IISLS、灵敏度时间控制STC、接收机旁瓣抑制RSLS等功能。ALENIA二次雷达SIR-M设备的标准模式包括:一个主备双机系统,一个射频切换组件和一个天线系统。目前该套雷达已连续运行达21年,除合肥外,华东地区仍有部分地方也仍有ALENIA二次雷达在运行使用中,本文特针对其中易损耗,故障多发的对数中放组件LOG IF做出相应分析,以供维护人员参考。

2 原理说明

天线接收1090MHZ的应答信号,该天线采用双波束接收,分别是和波束∑、差波束Δ。对每个应答信号的接收都由两个不同的通道进行接收(参考图1)。Σ信号和Δ信号送入耦合组件LIC中,在这个组件中强信号被限幅。由信号产生组件DTG产生的测试信号经耦合组件LIC加入接收机,对接收机各通道进行自检。耦合组件LIC的输出经射频放大组件加到混频组件MIXER-PIF中。信号在混频组件MIXER-PIF中与1030MHZ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形成60MHZ的中频信号。此中频信号送入相幅均衡组件APACOR。在相幅均衡组件APACOR中比较∑通道信号与Δ通道信号的相位和幅度。相幅均衡组件APACOR还受到自动增益控制信号的控制。相幅均衡组件APACOR的输出信号,∑信号与Δ信号,加到对数中放组件LOG IF进行检波,形成相应的对数视频信号。然后利用对数放大器对其进行对数放大。对数中频LOG IF的输出LOG ∑送入录取器,LOG ∑信号与另一路输出LOG Δ送入增益校准组件COS中。增益校准组件COS主要是产生LOG ∑/Δ信号,录取器利用此信号来获得单脉冲信息(OBA)。在对数中频组件LOG IF中仅进行对数放大,而未检波的LOG ∑信号与LOG Δ信号加到鉴相组件PHADE中。在鉴相组件PHADE中形成录取器所需的符号信息SIGN(+_)。该信息使录取器确定目标相对天线瞄准轴的位置是偏左还是偏右。接收机的第三个通道是Ω通道,它主要接收由控制天线接收进来的信息,用于实现接收机旁瓣抑制RSLS。

相幅均衡组建APACOR送出60MHzΣ、Δ中频信号分别送入各自的对数中放组件LOG IF。该信号先由一低噪声中频放大器放大后送到八级对数放大器中。对数放大器每一级是具有对数特性的,每一级提供10dB增益。逐步增强输入信号,使其由-85dBm增强到-5dBm,从最后一级到第一级逐步饱和。增益也由80dB逐渐下降到10dB。对数中放组件LOG IF是用于压缩接收信号的中频放大器,由于压缩是通过具有对数输入\输出特性的放大器来实现的,所以输入信号每变化1dB,输出的信号仅发生20mv的改变。通过把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幅度压缩,不仅提高了接收机的动态范围,而且后续电路利用对数参数逻辑容易实现Σ\Δ和Σ\Ω的比值运算。

LOG IF的 J1端口

Σ通道的对数中放LOG IF分三路输出,一路为LOGΣ视频信号由J3端口输出,送给控制器/录取器EDF板解码以得到航空器的应答信息,一路为LOGΣ 60MHz中频信号由J4端口输出,送入相位组件PHADE,用以检测单脉冲信息,一路为LOGΣ视频信号由J2端口输出,送入信号增益校准组件COS。

Δ通道的对数中放组件LOG IF也分三路输出,一路为LOGΔ 60MHz中频信号由J4端口输出,送入相位组件PHADE,一路为LOGΔ视频信号由J2端口输出,送入COS组件,另一路J3端口没用。

对数中放组件LOG IF也有在线自检和开线自检功能,以检测自身电路的工作状态。LOG IF组件在开线自检时若检测到故障存在,则将告警状态送到后续其他组件的自检电路,抑制后续开线自检的执行。

3 故障现象及工作环境

ALENIA二次雷达主用通道控制面板显示“+5201”、“+5901”主要告警,设备工作自动切换至备用通道,主用通道的相幅均衡组件APACOR DS4灯亮,及PHADE DS1灯亮。工作机房温度为20℃,湿度为29%。

4 故障分析和排查

分析:“+5201”为Σ/Δ通道接收机告警,对应Δ接收机、LIC、DTG、DEC、MIS-1。

“+5901”为Σ/Δ相位告警,对应的硬件设备是鉴相组件PHADE。两个告警同时出现,相幅均衡组件APACOR DS4灯表示Σ\Δ增益控制,说明故障存在于模拟接收机部分,和MIS-1板等无关, PHADE DS1灯表示Σ接收通道和Δ通道对接收信号的相移是否相同,根据SIGMA/DELT相位错误和电路图分析(参考SIR-M/C 单脉冲二次雷达(上册)),而故障未产生“+51XX”告警,初步判断故障出现在主用通道的Δ通道接收机。

根据排故由易到难,由前级到后级的原则,先简单处理,用万用表测量增益校准组件COS的J12端口,尝试调整APACOR的调节电位器R37和COS的R122数圈, J12端口电压无法调零。R37是调节ΔGAIN既Δ信号通过APACOR的J5端口输送到Δ通道LOG IF的信号增益幅度,R122是调节Δ通道的误差电平及从COS的J12端口的输出。

根据维护程序12,做开线自检后,Δ通道APACOR的开线自检灯DS4点亮,关键在这里,可能会直接认为APACOR故障,而COS是不能通过开线自检检测的电路,且考虑到∑、通道AGC回路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判断故障出现在APACOR,LOG IF,COS。更换Σ、Δ通道LOG IF的J1输入互换,出现“+5101”,“+5201”,“+5901”告警。“+5101”对应Σ接收机、LIC、DTG、DEC、MIS-1。相应故障转移。换回Σ、Δ通道LOG IF的J1输入。由此判断故障出现在Δ通道LOG IF,COS之间,且“+5901”告警是由“+5201”告警引起的。

5 测量Σ、Δ通道的波形

将设备置于辐射关状态,将COS上的开关S1,S2,S3置于“M”位置,用示波器分别测量Σ、Δ通道LOG IF的J3端口。根据维护程序13,示波器上的脉冲幅度应为1.1V至1.2V。如果脉冲不再这个范围内,则需要调整APACOR上的电位器R8和R37,直至幅度正确。

经测试Σ通道LOG IF的J3端口幅度值为1.1V,Δ通道LOG IF的J3端口几乎无波形输出,调节APACOR的 R37,通道LOG IF的J3输出信号幅度变化很小。,而确定故障出现在Δ通道LOG IF,且其开线自检电路亦故障。

更换备件LOG IF后,根据维护程序13进行Σ通道与Δ通道增益调整。通过Σ通道的电位器R8Δ通道的R37,将两个通道LOG IF的J3端口输出幅度值都调至,再通过COS的R9和R122将J11, J12端口的误差电平调零。设备恢复正常。

技术分析:因为LOG IF中某一级对数放大器中的三极管损坏,造成其放大倍数不够,影响正常的信号放大功能,导致过低的幅度输出值在自检电路中低于门限而告警,不能正常工作。

6 故障排除原则浅谈

故障排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由前级到后级的步骤,带有软件部分的故障组件,还要遵循先软后硬、先外后内等基本原则。

遇到故障要先认真观察,即首先要观察故障现象及工作环境,如故障的设备的表现现象、显示的内容,然后观察设备使用的电源、温度情况,还有设备内部环境、灰尘、指示灯状态等,最后观察设备软硬件配置,了解设备软件运行状态,以及软硬件所占资源的情况。

观察之后要先想后做,根据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掌握的相关资料及知识,了解有无相应的技术要求、使用特点等。然后,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故障原因,最后动手维护维修。

在具体动手排故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周全,细致入微。带有软件部分的设备需要先排除软件故障然后再查找硬件故障。这是因为硬件受软件所控制,而软件系统内任何细小的问题都可能造成硬件运行出现故障。另一方面,从软件设置开始排查能够更好地,更彻底地找到故障源。由于ALENIA雷达是一部早期雷达,除有些参数需设置外,无软件部分,而且故障现象针对硬件部分,所以本案例中未例举软件排查过程。

在排查硬件故障时,应先外后内的逐步排查,可以从设备电源是否存在问题、各个组件连接是否正常等外在因素入手。待排除上述原因后,在检测内部各个硬件。这样的依据也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因为往往设备外部连接等故障的排除和解决方法都较为简单,且花费时间较少,而检测设备内部硬件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人员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所需的配置要求较高。

对于设备内部硬件的检测,则需要确定故障存在的范围,相关组件,再在设备硬件故障的范围内由前级到后级逐步排查。例如本文所提到的LOG IF组件故障,则是在确定故障组件范围后,先检测APACOR组件,再到LOG IF组件而确定故障源,最后更换故障硬件而排除故障。

7 结束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LOG IF组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根据实际维护中所出现过的LOG IF组件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排故的原则总结了部分排故经验以供维护人员分享。希望本文对于ALENIA二次雷达今后的维护和排故会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苏志刚.二次雷达设备[M].中国民用航空学院,1998

[2]SIR-M/C 单脉冲二次雷达(上册)[M].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雷达导航处.

上一篇:变电土建设计要点及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房产测绘的特点及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