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框架结构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30 10:36:17

浅述框架结构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摘要:在高大支撑模板体系的工序施工中,由于忽视对其进行周密的技术设计与安全控制,支架坍塌、支架变形等现象时有发生,它不仅对工程自身质量具有重大影响,还会影响到人身安全和造成企业巨大财产损失,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支模的施工技术的要求、检查和验收以及安全施工措施。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安全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支模是施工进度和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高支模在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必须从支撑设计、支撑搭设、砼浇捣各个环节加以保证,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抓好重点部位,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等基本原则,严格控制钢管支架的过量应力与变形;加强施工管理的常见的问题,确保支架的使用安全、稳定。采用科学、先进的模板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高支模施工技术要求

1.1 立杆搭设

对于所有受力位置以及板跨的立杆,均需设置水平拉杆和扫地杆,同时每隔4排立杆还需要加设剪刀撑。立杆的垂直偏差应当小于2 cm,间距误差应在±5 cm范围以内。设置的水平杆的间距误差应当小于5 cm: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相邻两根横杆的表面高低差和水平偏差均应小于3 cm。当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方式的时候,应当交错布置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不应将两根相邻的纵向水平杆的接头设置在同跨或者设置在同步内;如果两个相邻接头不同跨或者不同步,则在相同水平方向上错开的距离应当大于500 mm:各接头到最近的主节点的距离应当小于纵距的1/3。

1.2 剪刀撑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在中部根据需要同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 m设置剪刀撑,宽度选择4~6 m较为适宜。剪刀撑杆件的底端须与地面预紧,夹角应在45°~60°。若某些部位有水平剪刀撑,则须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使其位于每个水平剪刀撑在中间部位。可每4~6 m沿水平结构层对单水平加强层设置剪刀撑或者水平斜杆,并且同立杆进行连接,同时设置的斜杆层数目不应当小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1.3 扣件安装

1)扣件的规格一定要和钢管的外径相配套。

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应控制在40 N·m~65 N·m的范围之内,不应偏大或偏小。

3)在主节点位置用来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的旋转扣件中心点之间的相互距离应当

4)对接扣件的开口须朝内或者朝上,同时尽量使扣件螺栓方向能够保持一致。

5)抗滑扣件之间一定要顶紧,在对扣件安装完毕之后,还需由专职的安全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复核和验收。

1.4 防护栏杆及安全网设置

1)防护栏应当由上横杆、下横杆以及栏杆三部分组成。上横杆离地的高度要保持在1~1.2 m的范围内,下横杆离地距离则应在0.5~0.6 m之间为宜。使用经过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密目式安全网对脚手架顶部1.2 m的临时防护栏杆的外侧进行封闭,同时将安全网固定于脚手架外立杆里侧。

2)对于1.5 m×1.5 m以下的孔洞,须加固定盖板或者预埋通长钢筋网,对于1.5 m×1.5 m以上的孔洞则应在其四周设置两道护身栏杆,并在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

3)应使用专用的塑料扎牢张挂的安全网,并且一定要确保严密且平整。

4)在临边施工区域,为确保人和物的安全,在对人和物构成危险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同时严禁在高处作业时投扔物料。

2、高支模检查与验收

2.1 高支模检查

检查时由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参与检查、验收及相应的管理工作,负责施工方案的施工管理、施工监测、技术指导等多项不定期的检查工作,还对突发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如果检查符合相关的要求,则须按程序上报公司有关部门以便进行复查;如若检查不符合要求,则需由安全、质量以及工区长对其进行监督,督促相关的班组及时进行整改。

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班组质安员自检自身的工作质量。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采取监督制度以及每周专门巡检制度,对施工方案相应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及检查。检查施工质量是否与规范的要求相符合,检查模板工程的几何尺寸是否有误,检查支模系统是否达到了稳定性以及强度的相关要求,检查模板是否平整垂直。

2.2 高支模验收

按照检查的程序,检查高支模是否符合工程方案以及相关的规范规定,检查完毕后,即可对其进行验收。在工程完成之后,必须按相关的标准对完成的分项或者是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测和验收工作,如果不符合要求,则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建设。

2.3 禁止事项

在高支模施工的工程中,要禁止以下事项的发生:

1)上下立杆禁止采用搭接或者在水平杆上使用旋转扣件或者十字扣件进行搭接;

2)禁止将相邻立杆接头设置在同一步内;禁止随意地减少结构横杆;禁止出现不落地的立杆;

3)禁止使用薄板支垫或者处在支垫物边缘:禁止在没有停止浇筑作业情况下就进入架内进行加固或者检查。

3、拆除技术措施

1)在拆除脚手架之前,需要先进行全面检查,并且要求验收合格,在经过项目安质部门相关的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之后才能够进行拆除。拆除工作应在完成了上层混凝土施工和预应力施工之后,在拆除前还要把位于脚手架上的杂物、多余的钢管、脚手板等材料和地面的障碍物清除干净。对于各类拆除下来的材料,要将它们集中在上料平台上并且用塔吊及时地将这些材料运送到指定的地点,严禁随意抛掷拆除材料。

2)在进行拆除作业时,必须由上而下逐层地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杆应当与脚手架一起进行逐层拆除,禁止在未拆脚手架的情况下就全部拆除连墙杆。随着脚手架的拆除,也需要将揽风绳拆除,禁止在拆除脚手架之前就全部拆除揽风绳。

3)严禁将拆除下来的各构件抛掷在地面上,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运到地面上的构配件,并且将它们按照品种以及规格合理地进行码堆存放。

4)需要对架体上的扣件连接点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查,按照检查结构,加固后拆的扣件以及松动杆件等,从而保证整个拆除过程的安全。拆除脚手架应遵照先上后下的顺序,也就是要先拆后安装的,后拆先安装的。

4、安全施工措施

1)要明确支模施工的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操作人员在进入施工的现场之后,一定要做好进场的三级安全教育,在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要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脚手架的搭设人员必须持相应的证件才能上岗,非本工种人员严禁从事特种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相关人员要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的相关要求。

3)施工作业的相关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从事2 m以上高处作业的人员,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同时要将连接件放在工具袋当中,防止其掉落。

4)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集中精力,不可马虎大意,做好各洞口和邻边的防护工作,严禁酒后上班工作。

5)遇到恶劣天气如风力大于6级或者6级以上、大到暴雨的天气,则禁止从事高空作业,禁止搭设和拆除模板支架。雨后上架作业时,应当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

上一篇:地面工程装饰施工工艺探讨 下一篇:论建筑施工中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