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及其与化学抑芽剂配合施用对烤烟抑芽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时间:2022-10-30 10:28:12

生长素及其与化学抑芽剂配合施用对烤烟抑芽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摘 要】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四个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可不同程度抑制腋芽生长,且对烟株打顶后前期较小腋芽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明显,对后期较大腋芽的抑制作用以生长素与化学抑芽剂交替施用较强,化学抑芽剂处理次之,生长素处理较差;生长素与化学抑芽剂交替施用烟叶产量和产值增幅最大,化学成分趋于协调,致香物质总量也最高,化学抑芽剂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增幅较大,对烟叶品质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生长素处理对烟叶品质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则使烟叶产量和产值有所降低。

【关键词】烤烟;生长素;化学抑芽剂;产量;品质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0年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清河乡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园进行,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试验田土壤为壤土,耕层0-20cm,土壤pH为 7.4,有机质含量12.5 g/kg,碱解氮含量56.8 mg/kg,有效磷(P2O5)含量13.6 mg/kg,有效钾(K2O)含量126.6 mg/kg。N:P2O5:K2O =l:1.5:3,烟苗于5月4日移栽,行距120cm,株距50 cm,田间管理按优质烤烟栽培生产技术规范进行。

1.2供试药剂

抑芽剂采用除芽通33%乳油,由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稀释80倍,用杯淋和笔涂两种方法施用。

自制抑芽剂采用本课题组配制的专利配方(IAA 2/株――IAA 200、邻苯二酚10、羊毛脂100g混匀),在烟草打顶后涂抹。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四个处理,其中:T1:人工抹芽为对照(CK);T2:化学抑芽剂正常使用量,按说明稀释,打顶后立即(15~20 min)杯淋法施用。T3:自制抑芽剂,药品抹在薄膜片上,打顶后贴在茎断面上。T4:第一次用自制抑芽剂,用法同处理3,当第一次处理失去抑芽效力即腋芽又长出来时,抹芽后使用常量化学抑芽剂,杯淋法施用。杯淋法为烟株打顶后用农用喷雾器(除去喷片),将药液从烟茎顶端浇淋,使药液沿主茎流下并浸湿所有腋芽。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田间烟株50%中心花开放时一次性打顶后立即施用抑芽剂。烟叶成熟时按小区采收,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调制。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抑芽效果:在施药后6d、9d、12d、15d、22d调查单株腋芽鲜重,每次随机调查10株求平均值。

1.4.2 各小区烤后烟叶按烤烟42级(国标)分级标准分级、计产,按现行收购价格统计烤烟经济性状。并取中部橘黄三级(C3F )烟叶用于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检测。

1.4.3 中性致香物质的提取和定性定量:致香物质含量采用HP5890II-5972气质联用仪(Agilent公司),在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实验室进行。在蒸馏萃取装置的一端接盛有10g烟样、1g柠檬酸、350mL蒸馏水和0.5 mL内标的500mL圆底烧瓶,使用恒温电热套进行加热;装置的另一端接盛有40mL二氯甲烷的250mL圆底烧瓶,该端烧瓶置于水浴温度为60℃的恒温锅中加热,同时蒸馏萃取2.5h后加人10g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然后于60℃水浴中浓缩至1mL左右。分析样品由GC/MS鉴定结果和NIST库检索定性。GC/MS分析条件:色谱柱:HP-5MS(30m×0.25mm,0.25μm);载气:He;流速:0.8mL/min;进样口温度:250℃;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177℃;升温程序:初温50℃,恒温2min后,以2℃/min的速度升至120℃,5 min后以2℃/min的速度升至240℃,保持30min;分流比1:15;进样量2μL;电离能70eV;质量数范围25-500amu;MS谱库NIST02;采用硝基苯内标法定量。

数据的方差分析采用SPSSl3.0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烤烟腋芽生长的影响

腋芽鲜重处理和对照均随着抑芽处理后天数的推移而增重,且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由此表明烟株打顶后腋芽随气温升高旺盛生长,抑芽处理可有效控制腋芽生长。不同处理比较,抑芽处理后6d、9d(T4除外)和12d各处理之间腋芽鲜重无明显差异,15d时T2、T3和T4腋芽鲜重依次降低,且差异显著,22天时,T3、T2和T4腋芽鲜重依次降低,其差异也达显著水平。这说明各抑芽处理对烟株打顶后12d之内较小腋芽生长的抑制作用似乎没有太大差异,对15d之后较大腋芽的抑制作用以生长素和化学抑芽剂配合施用较强,化学抑芽剂处理次之,生长素处理较差。

2.2不同处理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T4和T2烟叶各项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其中烟叶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T4与T2差异不显著,而T4烟叶产量增幅明显较T2大,故T4烟叶产值显著高于T2;T3烟叶各项经济性状则均低于对照。这说明生长素和化学抑芽剂交替施用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外观质量的作用效果优于化学抑芽剂处理,而单用生长素处理的这些效果不如人工抹杈(CK)。

2.3不同处理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T2和T3可降低烟叶水溶性糖含量,所有处理可使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不同程度降低。一般认为优质烟叶化学成分品质指标水溶性糖与烟碱的比较接近于10,总氮与烟碱的比值接近于1为佳。从烟叶水溶性糖与烟碱和总氮与烟碱二者的比值来看,CK、T3和T4均与优质烟叶化学成分品质指标较为接近。这表明化学抑芽剂处理烟叶主要碳水化合物和氮化合物之间的协调性稍差于人工抹杈。单用生长素处理和生长素与化学抑芽剂交替施用可使这些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且生长素和化学抑芽剂交替使用烟叶钾素含量相对较高,氯离子含量较低。

2.4不同处理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经GC/MS对烤后烟叶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检测出29种对烟叶香气有较大影响的化合物。不同处理比较,CK烟叶中苯甲醇、苯乙醇和2-乙酰基吡咯3种致香物质含量较高,T3烟叶中茄酮、6-甲基-5-庚烯-2-醇、脱氢β-紫罗兰酮、芳樟醇和氧化异氟尔酮5 种致香物质含量较高,T4烟叶中除以上8种致香物质外,其余21种致香物质含量较高,T2烟叶中多数致香物质含量相对较低。由此导致新植二烯及其以外致香物质含量和致香物质总量以T4烟叶较高,T3烟叶次之,CK烟叶新植二烯以外致香物质含量略低于T2,但其新植二烯含量明显高于T2,因而CK烟叶致香物质总量低于T3则高于T2。

参考文献:

[1]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50-260.

[2]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中国烟草栽培[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

[3]尤文,陈风雷,代晓燕,等.抑芽剂和生长调节剂配合施用对烤烟烟叶钾素和烟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0,16(4):51-57.

上一篇:棚室蔬菜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下一篇:“双低”油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