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妻子把农民丈夫宠爱成了“中国凡·高”

时间:2022-10-30 10:21:53

好妻子把农民丈夫宠爱成了“中国凡·高”

一见钟情

1999年9月的一天,家住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的熊庆华去河边画画,他将随风摇曳的金黄稻穗、畅游于碧水之上的鸭子、嬉戏的孩童都收入画中。“你画得真好啊!”熊庆华循声转过头,只见一个长相秀美的姑娘正站在自己身边。

女孩名叫付爱娇,1977年出生,比熊庆华小1岁。当天,她和女伴骑车30多里,穿越10个村庄来到永长河村,只为见见熊庆华这个十里八村无人不知的“奇人”――他能将山石花鸟画得栩栩如生,还会给人画像。爱美的付爱娇充满好奇,想让他也给自己画一张像,于是就背着家人寻来了。“你们聊着,我去村里看个亲戚!”付爱娇的女伴说完骑车而去。

得知付爱娇的来意后,熊庆华立即表示:“能为你画像,是我的荣幸!”说着执笔铺纸,凝神打量起了眼前的姑娘,只见她柳眉凤眼,高鼻樱唇,白皙的脸庞飞上了两朵红霞……付爱娇羞涩一笑,按照熊庆华的指示坐到河边的一块石头上,开始让他给自己画像……拿到画像后,她欣喜不已,一边看熊庆华绘画,一边和他聊了起来。

时年22岁的付爱娇,读书时也是个文艺少女,但因家人觉得她的诗人梦想太不现实,最终只得放弃。辍学回家后虽一直务农,但她仍会在空闲时间读书写字。

女孩觉得,在农村像熊庆华这样有追求的人太少了,为了生存,多少人将梦中的诗意和远方一刀斩断,而他不同,竟然宁肯不吃饭,也要继续自己的绘画梦!

在女孩的追问下,熊庆华讲出了自己的经历和苦闷。他自幼学习成绩优异,一次美术课时,老师拿着他的画惊叹:“真有天赋!”升入初中后,因为痴迷绘画,熊庆华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认升学无望的他念到初三执意辍学,决定将来以绘画为生。

从此,父母每天耕田捕鱼,辛勤劳作,他则躲在家里画画。不干农活的熊庆华渐渐被乡邻当作“怪人”“废物”,连累父母也跟着挨骂,因为他是家中独子,村里人都觉得是父母惯坏了熊庆华,“年纪轻轻不干活挣钱,天天画画能当饭吃?”父母也试图让他找点正事做,熊庆华却以绝食明志,家人只得妥协。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附近乡镇的姑娘都对“不务正业”的熊庆华敬而远之。

当天,付爱娇却与他相见恨晚,两人直聊到日落西山,女孩才不舍地与熊庆华告别,随女伴回去了。此后,两人经常穿越10个村庄偷偷相会。

助夫圆梦

得知女儿在背着自己和那无所事事的“画痴”谈恋爱,付爱娇的母亲大怒,还把她锁在家里不准外出。付爱娇据理力争:“画画有什么不好,他又不偷不抢!”好在父亲开明,同意她和熊庆华交往。

2000年冬,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婚纱,付爱娇毫无怨言,熊庆华去镇上给她挑了一身红色礼服。新婚前晚,熊庆华给未婚妻画了一幅画,说:“爱娇,等我以后卖了画,给你补拍一套婚纱照。”付爱娇脸上荡出幸福的红晕:“好,我等着。”

结婚后,付爱娇帮公公婆婆干农活,熊庆华除了杂物间的上百幅画,一无长物。熊庆华苦画多年,却始终没有卖出一幅画作。他尝试着做手工贺卡,拿到集市上去卖,但也换不了几个钱。

创作时,熊庆华买不起亚麻画布,只能用廉价油画纸应付。付爱娇看到丈夫的油彩画潮湿褪色,很是心疼:“你别省钱了,以后我帮你买画布。”熊庆华心里既感动又酸涩。

2001年秋天,儿子熊迈迪出生。熊庆华兴奋之余难免犯难:有了孩子,奶粉、尿布等开支大,再闲着,孩子要饿肚子了。他开始在村里打零工,但大部分时候,还得靠父母接济。

转眼儿子3岁了,熊庆华拿不出让他上幼儿园的学费,只得出去借钱。穷则思变,付爱娇说:“以后你在家画画照顾孩子吧,我养家。”

2004年春节后,付爱娇远赴深圳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双手长满了老茧。她把苦咽进肚里,打电话时报喜不报忧。

次年春节回家时,熊庆华看到妻子苍老了很多,心酸不已,村里人看到付爱娇出去挣钱,熊庆华却待在家里,有人说熊庆华自私,有人说他是“画疯子”。因每天被人戳脊梁骨,熊庆华在村里待不下去了,他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和妻子一起外出打工。

到深圳后,熊庆华进了一家五金厂打工。但因流水线工作简单重复,收入又低,令熊庆华不羁的灵魂窒息,他很快就辞职了。

听人说深圳大芬村的画廊和工艺门店有二三百家,他背上行李前往大芬村,其作品却无人问津。熊庆华又不愿成为临摹工人,每天靠仿画名作赚大钱,只得归乡。

好妻子成就“中国凡・高”

归乡后,熊庆华在家乡附近小镇做了一名送奶工。他每天早晨三四点钟起床,无论风雨霜雪,都骑着单车把100多个订户的牛奶准时送到手。干完工作,熊庆华又一头扎进简陋的画室搞创作。付爱娇在外打工长达6年,每个月雷打不动汇1000元给丈夫,让他买画材。

熊庆华不愿辜负妻子的苦心,也更加刻苦了。他曾不吃不喝,观察渔民捕鱼一整天。赶牛的农夫、插秧的和掏鸟窝的孩子,都是他取材的对象。有时,他坐在树下冥思苦想,蚊虫咬得他全身是包,他却毫无反应。

画了20年,从素描到油画有近千幅,熊庆华吃尽苦头,受尽冷眼。由于长期废寝忘食地画画,他得了胃溃疡,曾两次住院。第二次住院时,付美娇返乡在医院照顾,看着熊庆华消瘦的面容,她心疼不已,决定再也不离开他了。冬夜,熊庆华犯胃病,付爱娇就将他揽在怀里,不停地帮他揉痛处。

2010年,熊庆华34岁了,他仍没有卖掉一幅画。当年春天,他有位做设计师的同学回乡探亲,看望熊庆华。当同学走进他四处往里灌风的画室后,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简陋的屋子,被五颜六色的画作装点得熠熠生辉。他的画中融进了中国城乡断层期的疼痛,充满野蛮的理想主义!“没想到,在一个根本没人谈论油画的地方,你竟能顶着压力坚持这么多年!”

同学在城里也看过很多次画展,但熊庆华的画却爆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原生态和生命力。他激动不已,为其作品拍了很多照片。回城后,他将熊庆华的故事和画作发到了艺术交流网上。

不料,该帖竟被频频转发,并引来数十万网友围观。

崇拜者和艺术机构人员不远千里找上门来,头一天,熊庆华就卖出了5幅画作,收获5000元。他把这笔钱交给妻子,两人兴奋地数了又数,一宿难眠。

2011年春节,熊庆华患了严重的胃出血,必须长期住院治疗。付爱娇握着丈夫骨瘦如柴的手,流着泪说:“你这哪是用笔在画画,明明就是用命在画啊!”这场病持续了40多天,她把医院当成了家,每天不离熊庆华左右,直至他康复出院。

2013年,付爱娇生下女儿馥影。她陆续将熊庆华的新画作到网上,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2014年,北京798艺术区提出全权独家熊庆华的油画作品,他终于咸鱼翻身,过上了幸福生活。

2015年1月,熊庆华在北京798艺术区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此时,他的粉丝多达100多万。 2016年7月,作家陈敏创作的《不羁的土豆――熊庆华的非常生长》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0月,他在北京798艺术区第二次举办个人画展,画作被抢购一空,一周就达到130万元的销售额。

成名后,不善言辞的熊庆华谢绝去高校讲座,也不愿待在北京,仍在村子里画画。他觉得农村才是根,是他画作的灵感之源。前不久,熊庆华翻新了家里的住房和画室,还给妻子买了轿车。一双儿女也继承了他的艺术基因,小小年纪都很喜欢绘画。

因为有梦,因为深情,一对普通的农民夫妇,让一段低到尘埃里的俗世之爱,开出了惊艳之花!

上一篇:内部审计领导体制: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 下一篇: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9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