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与东部沿海六省市的大企业集团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30 10:18:17

辽宁与东部沿海六省市的大企业集团对比分析

一、辽宁大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辽宁大企业集团通过改组、改制、兼并重组、控股等形式,生产要素进一步向优势行业、优势产业集聚,企业集团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不断提高。2006年,辽宁大企业集团达到90家,比上年增加20家。年末资产总计达63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主营业务收入达43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出口销售额为587.8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实现利润总额达264.2亿元,比上年增长44.2%。

1.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市。辽宁14个省辖市,都有大企业集团分布,但以经济比较发达的沈阳、大连最为集中,拥有大企业集团65家,占到72.2%。从区域看,“五点一线”所涉及的沿海各市占50%,中部城市群占50%。

2.第二产业企业集团比重高,第三产业集团增加较快。在辽宁的大企业集团中,第二产业集团达到67家,占74.5%,比上年增加12家,增长21.8%,其中工业56家,占62.2%,建筑业11家,占12.2%。第三产业22家,占24.4%,比上年增加8家,增长57.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0家,占11.1%,房地产业6家,占6.7%。第一产业1家,占1.1%。

3.国有控股大企业集团仍占有较大优势。从母公司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大企业集团数量达51家,占56.7%,私人控股的大企业集团数量达29家,占32.2%。

4.资产规模聚集程度高。在90家大企业集团中,户均资产达70.1亿元,增长13.2%。其中资产在50亿元以上的有36家,比上年增加4家,资产在100亿元以上的有18家,比上年增加两家。资产在100亿元以上的18家中,制造业14家,交通运输业两家,房地产1家,批发和零售业1家。100亿元以上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3947.6亿元,占全部的62.5%。

二、辽宁大企业集团与东部沿海六省市的比较优势

1.平均规模较大,投资水平较高。辽宁大企业集团多数是通过对原国有大企业兼并、重组、改制形成的,个体规模相对较大,户均资产额和投资情况与东部六省市相比有一定优势。从资产的平均规模来看,辽宁90家大企业集团平均拥有资产70.1亿元,在东部沿海七个主要省市中居第四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上海(137.3亿元)、广东(130.4亿元)和天津(76.6亿元)。高于山东(44.4亿元)、江苏(44.3亿元)和浙江(31亿元)。从户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辽宁大企业集团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57亿元,在东部沿海七个省市中居第三位,位居前两位的是上海(8.13亿元)和广东(7.3亿元),依次是山东(3.67亿元)、天津(3.56亿元)、江苏(3.15亿元)和浙江(1.46亿元)。

2.平均利润水平较高,获利能力较强。近年来,辽宁大企业集团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高。调查显示,2006年,辽宁大企业集团户均实现利润额为2.94亿元,同比增加0.54亿元,在东部沿海七个主要省市中列上海(5.75亿元)和广东(4.99亿元)之后,位居第三位。其后依次为天津(2.49亿元)、江苏(2.42亿元)、山东(2.38亿元)和浙江(1.8亿元)。从百元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情况看,辽宁大企业集团百元营业收入实现利润5.91元,同比增加0.82元,低于上海(6.86元)和广东(6.09元),位居第三位。其后依次为山东(5.2元)、浙江(4.98元)、天津(4.32元)和江苏(4.25元)。

3.平均出口水平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辽宁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大产品出口的力度,外向度水平不断提高。调查显示,2006年辽宁大企业集团户均出口额6.53亿元,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居第三位,居前两位的是广东(13.1亿元)和上海(9.35亿元),其后依次是江苏(6.31亿元)、浙江(5.66亿元)、天津(5.14亿元)、山东(4.35亿元);从出口额占营业收入比重情况看,辽宁大企业集团出口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2%,低于广东(16.0%)和浙江(15.7%),居第三位。

4.平均创新能力较强。辽宁大企业集团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调查显示,2006年,辽宁67家第二产业大企业集团共投入研发费用68.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78%,远远高于其他六省市,居首位。依次为山东(1.57%)、广东(1.55%)、上海(1.44%)、江苏(1.27%)、天津(l.21%)、浙江(0.87%)。从户均研发投入情况看,辽宁第二产业大企业集团户均研发投入为1.02亿元,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仅低于广东省的1.5亿元,位居第二位。其后依次为山东(0.76亿元)、上海(0.67亿元)、江苏(0.66亿元)、天津(0.47亿元)、浙江(0.31亿元)。从户均拥有技术中心情况看,辽宁大企业集团户均拥有部级技术中心0.23个,在东部沿海七个省市中位居第一位。调查还显示,辽宁大型企业集团近三年户均获得科技进步奖为3.97项,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仅低于山东的4.91项,居第二位。其中部级0.42件,居第三位,省级3.16件,居第二位。

5.投资风险较低。近年来,辽宁大企业集团负债情况良好,企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调查显示,2006年辽宁大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8.2%,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最低,其后依次为上海(60.2%)、江苏(63%)、浙江(63.2%)、山东(65.l%)、天津(65.8%)和广东(66.0%)。

三、辽宁大企业集团与东部沿海六省市的主要差距

辽宁大企业集团与东部沿海六省市相比,仅在一些平均指标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总量上差距较大。

1.数量少、总量小。调查显示,2006年辽宁大企业集团为90家,与东部沿海主要省市相比数量上差距很大。辽宁大企业集团数量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仅高于天津,居倒数第二位,比第一位的浙江省少260户,仅相当于浙江的25.7%。从资产情况看,我省大企业集团资产总额为6312.2亿元,仅高于天津,居倒数第二位,资产额仅占排在第一位上海的28.0%。资产超过百亿元的辽宁仅有18家,而山东省有34家,广东有31家,分别多出辽宁16家和13家。从营业收入看,辽宁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为4468.8亿元,仅相当于2006年列中国企业500强第一位中石化营业收入的42%。与东部六省市比较看,也仅高于天津,居倒数第二位,相当于排在第一位山东的28.4%。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辽宁仅8家,而山东有40家,是辽宁的5倍。

2.竞争力较弱。与东部沿海六省市相比,辽宁大企业集团总体竞争力不强。从国家统计局评选的2006年度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来看,辽宁入选企业仅15家,排名最靠前的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仅排在第60位,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仅高于天津和上海,而且数量差距很大。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2004年国家统计局“1000大企业”排行榜中,辽宁有56家入选,在全国排名第5位,而2006年辽宁只有48家企业上榜,排名也倒退到第8位。另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情况看,辽宁入选企业仅17家,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位居倒数第一位,其他各省市分别为:广东53家、浙江46家、山东42家、江苏39家、上海32家、天津29家。

3.总体效益水平不高。与东部沿海六省市大企业集团相比较,辽宁大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明显处在较低水平,总资产使用率为68.4%,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仅高于上海的60.1%,居倒数第二位,而居第一位的江苏比我们高出近一倍;从劳动生产率看,辽宁大企业集团劳动生产率仅为58.2万元/人,居倒数第一位,仅相当于居第一位上海的57.7%;从净资产收益率看,辽宁大企业集团净资产收益率为7.6%,仅高于天津的7.3%,居倒数第二位。

4.技术创新总体水平不高。从东部沿海七省市看,辽宁大企业集团技术创新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技术中心数量、获得专利数和已应用专利数明显少于其他六省市。截至2006年末,辽宁大企业集团共建立技术中心51家,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仅高于天津,居倒数第二位。而居第一位的山东省拥有技术中心数量达261家,是辽宁的5.l倍。辽宁获得专利数和已应用专利数分别为971项和617项,均居倒数第一位,而居第一位的山东省获得国内专利数和己应用专利数分别达到8363项和7652项,分别是辽宁的8.6倍和12.4倍。从美国专利授权数和已应用情况看,差距更大,2006年辽宁大企业集团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和已应用专利数均为4项,而位居第一的浙江省分别是96项和90项,分别是辽宁的24倍和22.5倍。这一方面说明辽宁大企业集团总体创新能力不强,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此外,辽宁大企业集团研发人员报酬较低。调查显示,2006年,辽宁大企业集团科研人员人均报酬3.81万元,在东部沿海七省市中仅高于山东的2.86万元,居倒数第二位。位居第一位的是上海市,科研人员人均报酬达到5.87万元。

四、加快辽宁大企业集团发展的举措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同东部沿海六省市相比,辽宁大企业集团优势在平均水平,而差距在总量。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务院刚刚正式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作出的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四大基地的定位,为辽宁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此外,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仍在继续进行,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发展辽宁大企业集团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因此,辽宁应抓住有利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步伐。

1.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做大企业集团。规模竞争仍然是当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表现之一。辽宁大企业集团数量少,总体规模小,这与东部沿海主要发达省市相比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种局面,主要办法就是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如鞍本钢联合重组,可以说是钢铁行业一个新“地标”,但目前仍没有做到实质性重组,这不仅不利于资源整合,也不利于国际竞争。有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500强门槛为137.4亿美元,而辽宁营业收入最高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2006年的营业收入为706.9亿元人民币,按目前汇率计算为93.4亿美元,与世界500强尚有44亿美元的差距,如果加上本钢集团营业收入则有望跨进世界500强的门槛。我们要抓住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竟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四大基地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加速对装备制造业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曾经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与收购而成长起来的,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的经验启示我们,资源整合能力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兼并、收购和重组是大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2.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做强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各国都在争夺科技的制高点,都在大幅度提高科技的投入。虽然辽宁第二产业大企业集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的投入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国际上认为,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企业才有竞争力。2005年,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只有2.2%,而全国为4%,东部地区已达5.5%。调查显示,90户大企业集团中,还有39户企业集团没有自己的技术中心,有的技术中心也未能完全发挥作用,要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80家,其中部级技术中心30家的目标尚需努力,同时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的目标仍有很大距离。因此,就政府层面而言,一要在政策导向上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组织一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攻关,重点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重大技术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二要实行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三要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四要发展各类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五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改变技术人员报酬低的现状,加大人才洼地建设力度。

3.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国际化,即指销售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及研发国际化。从目前辽宁大企业集团的国际化水平看,绝大多数企业集团没有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能建立全球销售网络的也不多,能实际融资国际化的也很少。绝大多数企业集团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还停留在出口阶段,即使从出口情况看,辽宁大企业集团离国际化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出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是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一个很重要指标,一般要达到30%左右才算达标,而辽宁90家大企业集团的这一比例只有13.2%,达到30%以上的企业集团也仅占7.8%。我们知道,出口份额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就政府层面而言,一要围绕产品进出口权、境外融资权的扩大,对外招商项目的落实上加大工作力度。二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对企业产生的动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集团到境外上市。从企业层面看,要增强品牌意识。当今时代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品牌争霸天下的时代,创立品牌己经是世界大企业竞争的取胜之道、成功营销的砝码。大企业集团应该率先依靠高质量和良好的信誉、特色产品的魅力和合理的定位策略来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创新和培养品牌,增强大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

4.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企业集团应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领军者。从对比情况看,辽宁第三产业大企业集团比重虽然高于山东、江苏和浙江,但从发展趋势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广东、上海和天津等省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广东省二、三产业集团之比是59.5:39.2,上海市是36.6:62.8,天津是53.2:45.2,而我省是74.4:24.4,差距很大。虽然制造业仍旧是辽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的加速,使得产业结构出现一定的变化,服务化趋势也成为未来趋向。综观世界500强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过去基础性的行业都在逐渐丧失其领先地位,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如计算机软硬件、证券、保险、医药等,以及电信、物流、连锁经营等新型服务业,这些产业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展日趋强大。随着竞争深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辽宁要加快第三产业集团的发展,使其顺应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向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竞争的趋势。立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高端,通过收购、兼并等资产经营方式,进行内部和外部的产业链整合和拓展,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力军。

5.实行优势互补,广泛建立国内国际企业集团战略联盟。辽宁在此方面已有成功范例。如:中国建材集团对沈阳重型集团及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抚顺铝厂的收购、重组行动为两家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强的发展动力,在某种程度上为辽宁企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再如沈阳机床集团全资并购的具有140年历史的德国希斯公司、大连机床集团先后并购的美国英格索公司的生产系统公司和曲轴加工系统公司及世界铣削和镗削技术领军企业―德国兹默曼公司,不仅给国内外机床业带来强烈的震撼,也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鼓励和促进更多的大企业集团建立广泛的国内国际战略联盟,加强对外合资合作,敞开大门,积极开展联合、重组活动,利用国内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的资金、市场、信息、管理、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做强做大辽宁大企业集团。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辽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

上一篇:分权制衡:矫治地方滥权的铁腕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