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计算是数理的基础

时间:2022-10-30 09:55:13

单纯的计算是数理的基础

忽视计算能力,数理能力也会受限制

随着计算器的普及,本该备受重视的小学生计算练习,如今却存在着被严重忽视的现象。父母觉得反正有计算器,学不好计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现在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严重退化,甚至到了一种荒谬、触目惊心的地步,这真不是危言耸听。父母自以为有“远见”,其实是一种无知,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

在小学低年级时,老师布置的题一多,一些父母就厌烦,说老师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当然不好,但是没有足够量的练习,怎么可能达到质的变化?

有一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算9加5都要扳着手指想半天,10、11、12、13、14,在除法中做减法,11减2要思考3分钟,根本不会自动、迅速反应出来正确的得数,想不出来就会走神,十几分钟不动。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却认定孩子是聪明的,做错这样简单的题,也只是粗心、不认真而已,如果细心一点绝对能够做对。

忽视计算练习,绝对无法增进数学的真正实力,应对困难的能力也在减弱,看着别人轻松而过,而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只有厌倦。到了初中,数学不行的孩子,计算没有一个是快速准确的。

父母总想让孩子学得轻松,可是大自然是公平的,因为没有用足功,本该是简单的计算对于没有用足功的孩子却是很艰难,无法进行后面的学习。

因为忽视计算能力,所以数理能力也受到抑制。忽视计算能力的孩子也就无法进入高速的学习状态,总是以低速前行。

孩子表现不佳,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

孩子表现不佳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父母错误的学习理念,父母固执而错误的理念会让孩子走更多的弯路,费力却没有成就感。如果孩子的痛苦能给父母带来成长的动力,激励父母去探索,更好的办法才能被找到。拒绝成长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痛苦。

孩子越是在年纪小的时候,尤其是小学阶段,学习状况越是父母思维方式的反映。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不理想,父母其实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父母的每一个想法都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印迹,形成一种趋向,而这种趋向吸引相似的想法,拒绝学习所真正需要的正确思想,形成错误固执的想法,并且不断地加强印证,最后收获到不希望得到的结果。

苏姗就忽视计算,四年级时,做数学作业总是不想做,做之前心里烦,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做得慢且时间长,还总是出错,考试成绩总是在下游。因为睡眠不够,总是精力不足,快到考试时总是说“压力山大”,也容易生病。生病多,落下的功课就越多,反正是病了,学习的期望也就低了。父母觉得,有个健康的孩子就好。但等孩子病好了,父母又会继续为孩子的学习发愁、发怒。

苏姗的妈妈因为孩子出生时比预产期晚了,“姗姗来迟”,就给孩子取名为姗姗。她爸爸和妈妈说:“都怪我们给孩子起的名字不好,做什么事都拖、都慢,不然我们给孩子换个名字吧。”

苏姗的妈妈厌倦了担忧与折磨,于是寻求我的帮助。

只有厌倦了才想改变。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主动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乐意接受那些不期而遇的帮助。

孩子以前犯的错,不需责备

改变想法,也就改变行为,也才能取得我们所渴望的结果。

机缘凑巧,我看到了苏姗做作业时的痛苦以及她妈妈的错误指导。她妈妈不停地说:“你要认真审题,多读几遍,就不会出现审题错误。”其实那是很简单的题,一遍不懂的话,读多少遍都没有用。她妈妈说:“你计算要认真、仔细,不要粗心,粗心就会出错。”可是孩子没有学会,无论要求孩子如何细心认真都没有用。

我看苏姗做的作业,结果对的多,可是过程都不对。问苏姗为什么,她不肯说,因为不想说。等她妈妈不在时,我问她:“你做计算题是用计算器,还是抄别人的答案?”

她一开始不承认用计算器,也不承认抄别人的答案。我也不逼她非承认不可,因为那样反而不利于她以后的学习。她所受到的惩罚已经够让她痛苦了,没有必要痛打落水狗,因为她需要的是帮助而非落井下石,错是以前犯下的,责备是没有用的。

过了两个月后,她才和我说心里话:“反正以后要用计算器,学会计算没有用。”

把竖式写在漂亮本子上,以示重视

因为没有计算能力,她无论做什么样的作业都慢,没有准确率。看清她的问题,我让她把计算题竖式写在一个漂亮的本子上,她怀疑地看着我:“写竖式还用这么漂亮的本子?”

在漂亮本子上写竖式,因为隆重,因为能保留下来,所以她会自动写认真。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她明白和重视竖式计算的重要。

她在计算13减5得数错误时,我轻轻地告诉她正确的得数,她吓得哆嗦了一下。她这一哆嗦表明了她以前因为做错题挨过多少次训斥打骂。

她在学校里做作业也不愿意写竖式,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不会计算。学不会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有多么难受,也只有自己知道感觉有多么糟糕。她用愤世嫉俗的话语表达着对父母和老师的不满,而反过来又会伤害到自己,因为她把精力用在了愤世嫉俗上,对自己没有一点帮助。她的老师才30岁,她就说老师提前到了更年期。

她在漫无目的的懒散的思考中浪费时间和消磨精力,为自己积累了很多麻烦。

她的愤怒不仅冲着父母,而且是对自己进行自我攻击、贬低自己,认定自己是笨的,是一个傻瓜。她对她妈妈说:“我就是笨,我可能因为晚出生了,把脑子憋坏了,你们不要对我有什么期望了,你们就是打死我,我也学不好。”

单纯的计算让孩子建立起数的概念和量的概念

姗姗认定女孩都是笨的,年级越高越笨,无论怎样学都学不会。

追根究底就是她对于数学学习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会走很多弯路。姗姗不重视计算,觉得计算显示不出自己的水平来,她也不记忆公式定理,认为数学不是需要记忆的科目。

数学学习计算比我们想像得重要,记忆也很重要,记不住也就理解不了,也就不会用。所以她只要遇到做错的题,我就告诉她正确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让她在漂亮的本子上重新做一遍。因为已经品尝了太多的痛苦,这点练习反而不难,即使是大人看来乏味繁琐的练习。因为有了准确率和速度,她学起来就有了兴趣,也有了成就感,这个方法很简单但坚持下去就好。

因为所谓计算练习,就是加减乘除。父母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不会增强孩子的能力。可是孩子因为单纯的计算,对于数字这个东西,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亲切,而渐渐建立起“数”的概念和“量”的概念,有助于数理理解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以高速前行。

解决了孩子的学习问题,身体也健康了

计算毕竟是简单,练上一段时间并且重视起来也就算得快,准确率也就高了。碰上以前认为的难题反而也不觉得难了,甚至觉得有趣。姗姗说:“以前觉得难的题,其实都是计算简单的题,真有趣!题虽然是难,可我不怕做这样的难题。”

随着姗姗计算能力的增加,她对自己的期望也提高了。理念也变正确了,认定自己能够学会任何想学到的知识。

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她能够迅速开始进入状态了。听到别人喊她“姗姗”也不觉得刺耳了。

姗姗做题快了,精神足了,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三天两头生病了。

让孩子陷入悲剧的是:父母让孩子相信有用和有趣的事情既乏味又无用,让孩子认定数学越学越难学,连带着化学、物理也没有办法学下去。

这个观点虽然很荒谬,但依然有许多人拥有这个观点。凡是数学没有学好的孩子,父母或多或少都持有这种观点。

尽量不要抱怨已成定局的事实和孩子目前的状况,因为它取决于我们以前所思所想,我们还可以改变它们,使它们成为我们所想成为的样子。所以说现在正好是该努把力的时候了。我们得承认这些条件并不苛刻。做到这些,就会拥有从前梦想不到的力量,他们再也不会怯懦、软弱、犹豫或者恐惧了,在执行过程中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最宝贝之最好奇宝贝 下一篇:分心研究方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