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Alma grande e nobil core”中管弦伴奏与钢琴伴奏的联系

时间:2022-10-30 09:12:29

歌剧“Alma grande e nobil core”中管弦伴奏与钢琴伴奏的联系

文章通过对莫扎特作品“Alma grande en nobil core”三个乐段的管弦乐乐器演奏中双簧管、提琴等音色的描述以及乐句中动机与主题的分析,并与钢琴伴奏谱进行对比之后,分析出在钢琴伴奏中适用的音色与音乐的处理方法。旨在通过这种分析与对比,为在莫扎特歌剧选段“Alma grande en nobil core”中的钢琴伴奏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双簧管主题音色钢琴伴奏

“伟大的灵魂,高贵的心”(Alma grande en nobil core)K578选自Einlare inCimarosa’s Opera“I due baroni di Rocca Azzura”作于1979年8月,是莫扎特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会咏叹调作品,由朱赛佩·帕隆巴作词。①

本首声乐作品含前奏,分三个段落。前奏为快板(Allegro),演唱部分前段Madame Laura和演唱部分后段Allegro assia。前奏部分是管弦乐队伴奏的主要弦乐,其中主要由与人声声线相近的双簧管奏出主要旋律。在双簧管与弦乐交相呼应下,一起将音乐带到最高点,之后管弦乐奏起,一起顺势而下,留下的是双簧管与低音弦乐稳妥的三次合作,重复两次,如钟声般庄重,如合唱般温暖,在中高声区完美地交接给演唱部的女高音。②

管弦乐谱例1

整段前奏的风格基本上在庄严而略有辉煌中进行,没有过分的修饰。因为在钢琴伴奏此段落中,不需要过分夸张的演绎。比如在开始的主题中,第二小节③将双手两个八度干净放稳,不需要过分的跳跃,也没有特别的轻巧,遵循莫扎特规矩而稍显高贵的风格就好。而双簧管基本出现在女高音声线区域,因此在弹奏的时候不妨在伴奏者心里歌唱出旋律,在连线与音阶的带动下稍有起伏做出精巧的小句子来,左手的和弦要配合有度,因为是弦乐的模仿,因此干净不粘稠却也不显干燥,踏板轻点即可,尽量不给过一拍,直至将前奏乐段推向最高音即高潮,进入f中,踏板给多,声音加厚,双手将八度弹奏得稍重,并随音乐顺势而下,不断不连,庄重高贵,结尾的两个小句子中的右手八度似断非连,左手掌握好速度和旋律并模仿出弦乐与双簧管的交流与配合。

在三个段落中,演唱第一段落中出现了奏鸣曲曲式。在第一主题的基础之上(第16小节至第19小节)④,虽然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在第一主题上属音主题再现,但是,过渡中段结束的时候落下的结束音在F(第70小节)⑤,这是一种十分巧妙的转调作曲方法。其间还出现了复调,因复调源自意大利语Fugue,意为“追逐”(第48小节至第56小节)⑥,主题分别在降B大调中的TSVI和DⅡ“追逐”出现,使音乐的声音效果丰富起来。先是第一小提琴起主题之后,低音提琴与大提琴出现主题,在经过发展之后对于主题的再现部便出现在第74小节⑦中的伴奏部分,管弦伴奏依然是由靠近人声声线的双簧管奏出,不同的是,在再现部的主题出现了小调的转移,在传统意义上稍有偏差,这种独特的变调方式使得作品既兼备了古典主义风格作品的特点,又有新鲜的创意,并且结合歌词的内容⑧:favella,a quell ingrate glidirai che fidainsono ,意思是说:“去!告诉那个负心汉,我对他才最忠诚!”所以这个乐句逐渐将作品推向了另一个高潮,直至迎接第三乐段最为辉煌的篇章的到来。根据以上乐段以及曲式与管弦乐队配器的分析,在钢琴伴奏中,遵循的风格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旧是放在一个较为尊贵而稳重的基调上,只是在歌者部分休息处可以稍显明晰,比如第23小节处⑨,此处的音阶原由弦乐中第一小提琴奏出,如谱例2⑩。

谱例2

处理上可以稍加温润而明朗,稍有起伏,将跳音E作为短暂呼吸,轻巧即可,左手的伴奏稳当之余并助右手一起做渐强。

作品中第三段落是整首作品最为辉煌的段落,在速度上是热情的快板(Allegro assai),这将作品的热烈程度推向了高潮。从主题上来看,在第三段落中出现了由第二主题演变而来的一个主题(第97小节至第98小节),而这条主题,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因为在上段落中就出现了(第56小节至第57小节),不同的是在前一段落中出现的主题是在降B大调中通过发展而出现在属音上的过渡主题,出现时的演奏乐器是保持一致的小提琴弦乐奏出,轻巧且富有弹性,但并不是单纯的拨弦,因此在钢琴伴奏时,弹奏此段落的时候,声音的处理不可太过干燥,也不能过于轻浮,伴奏者在此处内心歌唱出这条主题时要尽量配合原管弦伴奏乐谱中小提琴的因素,音色的处理上有一定的厚度但要干净、踏实,稍点踏板即可,也可随音符起伏做小旋律线条。在进入到第100小节后,再次涵盖演唱旋律的复调形式,低音提琴与大提琴在继续重复之前所提到的属音上的过渡主题,在严格的节拍下,作品在此处音乐的声响效果加厚,加浓;钢琴伴奏在此处,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声部加多,而且音响的效果又变得浓厚起来,因此在缩谱之后,一般低音部分都由左手直接完成,而右手就需要竭尽全力,融合好其他两个声部,与演唱者在此乐句同样重要,不仅仅要配合,更要显现出复调在此处的作用,将音乐丰富起来。而之后很快由五声部的复调进入到了所有声部同一旋律的乐句中。而此处的动机,配合着歌词,表达出一种内心愤恨暗涌的情绪,每小节的头拍与第二拍都在中音上,一浪一浪将作品推向了另一个小高潮;在这个乐句中,钢琴伴奏的部分是重要的衬托表现,将E、D、C这三个音弱下并好似轻轻地甩开,为后一乐句的起伏做好铺垫,必要的时候,可以试着点下弱音踏板。接下来的乐句是作品第三段中出现稍有起伏的一个小高潮,演唱者与弦乐同唱,而单簧管衬托在中低音的位置,在属音的过渡主题继续变化,并与高音声部中演唱者遥相呼应,在起起伏伏中将作品带入更为精彩的一个乐句。钢琴伴奏的这个乐句中,左手再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声音需圆润且敦厚,不笨拙,并伴随从G音而下的音阶与演唱者共同完成这条精彩却起伏叠加的小乐句。

第115小节至129小节中,出现了与之前自第100小节至第115小节十分相似的两条乐句。不同的是,在第123小节中,单簧管与弦乐和演唱者的声部相互调换(第106小节至113小节,第123小节至129小节)。当钢琴伴奏的缩谱呈现在伴奏者的眼前时,这个乐句的弹奏方式,不仅仅是伴奏,而是要将另一条由单簧管所吹奏的旋律演绎得更加明晰,与演唱者共同配合完成复调所赋予的音乐含义。第130小节到第145小节中,经过不断的动机重复,一步步将音乐推向了高潮,推向了最为辉煌的结尾。在这里,演唱者的动机为第130小节至131小节,而管弦伴奏与钢琴伴奏中的动机是第130小节至131小节。 这种伴奏的动机形式,是莫扎特在歌剧快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过渡乐句,重音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中,节奏以切分的形式,弦乐的部分为高低音的八分音符,紧凑而有一种蓄势待发的情绪。直至第140小节至第145小节,作品最为辉煌的时刻到来,作品中辉煌的极致没有停留在结束音B。在第145小节到第150小节中,那有力的重复在主音上变化的第二主题,和之后8组连续和弦,并按照和弦连接中和声功能分别为S46—T—#D7—TSVI—II2—T46—D34—T,在气势恢宏中本首作品落下帷幕,钢琴伴奏者在弹到最后一个乐句时,不可渐慢减弱,将演唱者高潮的气势延续下来,跳音的头音第一拍都可以稍重,第二次时有推动的力量,将一并推到大和弦之处,放声弹出,和弦音量饱满,气势磅礴,不断,在音乐中做出交响的效果,踏板多放,并稳稳地落在最后的主音和弦之上。

从管弦伴奏的版本中,缩为钢琴伴奏谱时,仍有不能顺手而弹的地方,如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扎特女高音音乐会咏叹调20首》中,前奏中的第7小节、第10小节,带有trio的音阶,就需要钢琴伴奏者在练习的时候标清楚指法,比如,在第7小节中,可以适用的指法是:23232 1231232 123123;或第10小节中为:3 2123454 212345。另外一处较为复杂的是在演唱部分的第一乐段中的第36小节至第37小节,遵循管弦伴奏中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效果中,为四音一组的十六分音符中,头音偏重的声音效果,所编排适用的指法可为:右手,432 1432 1432 1432 1432 1432 1432;而左音黑键音的影响就稍显复杂,左手,231 2123 4341 3123 4312 3123 4312 。指法,对于钢琴伴奏者来说,是视谱中需要完成的,虽然在很多伴奏作品中,其难度远不及钢琴独奏复杂,但是必要时标识可行性的指法,为更好地完成作品增加了一种保障,尤其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很多时候都在钢琴伴奏的缩谱中,标识指法十分常见。

在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中,对于钢琴伴奏的缩谱而言,就是一部部小型的奏鸣曲,不仅有呈示部、发展部,更有再现部。其间也会经常运用复调等多声部曲式,根据剧情的发展,还会出现许多和声上的变化与配合。对于钢琴伴奏而言,在弹奏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的同时不仅要了解剧情、明白演唱情绪,对作品曲式以及和声的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部莫扎特经典的歌剧咏叹调中,其丰富的音乐语言,使得歌者在演唱时彰显出高贵的品质,作为钢琴伴奏者,在内心中不断唱出其变化的主题,并在琴键上美妙地弹奏,使得两者融合在莫扎特为后人所缔造的音乐殿堂之中,在音乐中交融,演绎出灵魂的高贵。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⑧⑨贾棣然,周小燕.莫扎特女高音音乐会咏叹调二十首[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79,79,80,83,83,83—84,80.

②⑩“Arie Alma grande enobil core”(Einlare inCimarosa’s Oper,I due baroni) für Sopran mit Begleitung des Orchesters Serie 6.No.42.P187(1),188(2).

参考文献

[1]Abert Hermann. “W.A.Mozart”German: Breitkopf & Härtel.1923—1924:1196.

[2]文章中所参考的钢琴伴奏谱源自《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20首》.安徽文艺出版社.

[3]文章中所参考的管弦乐总谱源自“Arie Alma grande enobil core”(Einlare inCimarosa’s Oper,I due baroni) für Sopran mit Begleitung des Orchesters Serie 6.No.42.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声乐系

上一篇:关于新型动漫高等教育体系的探讨 下一篇:中国传统玩具形式语言主要决定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