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参考 第8期

时间:2022-10-30 09:08:35

令洋品牌面临信任危机

7月10日,央视曝光了意大利品牌高档家具达芬奇涉嫌产地、用料造假的问题,在家具行业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价格高达数十万、上百万的家具竟然可能是披着“洋皮”的狼,令国人震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商部门近日纷纷对达芬奇的仓库、门店展开检查,上海工商部门已对其立案调查。

《全球报告组织》认为达芬奇密码危机处理失当,当下只能用行动重新争取媒体与社会的支持。“要赔的尽量赔,满足客户需求,争取回客户的信任,并且用行动重新争取媒体与社会的支持。有时候危机也是机会,”在上海从事品牌策略与管理顾问的郑敏慧认为,以达芬奇在市场做了那么久,事件爆发后却没有人出来替它说话,反而陆续出现爆料与投诉,显示它没有做到培养顾客与社会忠诚度的工作。“事情已经发酵到这一地步,很难挽回,达芬奇今后应该思考的,除了国际品牌之外,它还能在中国市场做些什么?”

《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知名品牌造假动因主要为以下几类:第一,一些企业本就靠造假发家,等企业做大之后想要改掉这一习惯非常之难。第二,当造假成为行业性现象,而造假者又能获得成本优势或更高利润率时,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第三,监管机构懈怠于监管,或者收买成本很低,也会刺激企业造假的欲望。

彰显维权示范效应

7月1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报告,最终裁定中国在与欧盟关于紧固件的贸易争端中胜诉。

此案还要追溯到2007年11月,当时欧盟委员会声称按欧盟企业提出的申请,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紧固件发起反倾销调查,于2009年1月决定对中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26.5%至85%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2009年7月,中国将欧盟有关立法及反倾销措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全球报告组织》认为,这是中国世贸诉欧盟第一案胜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螺丝、螺母和螺栓等碳钢紧固件生产国,欧盟是这些产品的主要市场。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称,此案中方胜诉具有重大意义,将有助于改善中国企业在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也将增强世贸成员对世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

美联社的一篇报道说,世贸组织认为,欧盟27国将中国作为一个单一出口者,而不考虑每个具体出口公司的做法并不公平。世贸组织虽然无法强制某个国家执行规定,但它可以对继续违反规则的国家授权实施贸易制裁。欧盟败诉意味着其可能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来降低它的反倾销税,并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法新社的分析也指出,由于欧盟视中国为非完全市场经济体,布鲁塞尔实施了全国范围的倾销差价和征税,世贸组织认为提出这样的要求具有歧视性,并敦促布鲁塞尔“使其措施符合”贸易规则。

但债务危机阴霾未散

7月8日,意大利资产价格大跌,令各方越发担心意大利可能成为下一个陷入危机的国家。去年意大利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4.5%,公共债务则占GDP近120%,在欧元区仅次于希腊排名第二。

7月11日,意大利陷入危机:投资者纷纷逃离意大利国债市场。意大利10年期债券与更安全的德国国债之间的差息,比一周前扩大了100多个基点。当日,欧洲股市普跌。次日,意大利国债继续下跌,与同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之差扩大至330个基点,创下新纪录。同天,意大利银行股继续长达一周的跌势,给欧洲金融类股普遍造成压力。

德国《世界报》11日援引欧洲央行高层官员的话报道称,现有救助基金规模并未考虑意大利一旦出现问题对援助的需求。所以,欧洲央行应该扩大救助基金的规模,以防止债务危机向意大利蔓延。具体而言,基金规模必须扩大一倍,至多达到1.5万亿欧元。

《华盛顿邮报》认为意大利借债成本飙升幅度创下了历史纪录,对全球银行类股和股市造成冲击。7月14日,意大利参议院通过了总额超过700亿欧元的财政紧缩法案。

据路透社报道称,该方案为期4年,计划到2014年实现预算收支平衡。财政紧缩方案包括削减政府开支、减少税收优惠及公共福利,以及提高退休年龄等措施。法案亦包括刺激经济的措施,包括逐步私有化部分国有部门、给予科研事业信贷支持及推动旅游业发展。

《纽约每日电讯》称,7月15日,意大利众议院通过未来三年削减700亿欧元(约合980亿美元)财政赤字的紧缩法案。至此,该法案在意大利参众两院均获通过,宣告正式生效。

危机仍存

7月21日,欧元区就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达成协议,同意向希腊提供逾1,000亿欧元(合1440亿美元)新融资,并同意采取新的措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在欧洲大陆蔓延。欧元区将提供给希腊的救助贷款利率从5.5%降至3.5%,并将偿还期限从7.5年延长至15年到30年不等。协议称,将通过信用增强措施强化抵押物的质量,确保希腊银行业能够参与欧元体系的流动性操作。这些“信用增强措施”可以让投资人挽回部分损失。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防止危机蔓延,欧元区同意大规模扩大4,400亿欧元救助资金的范围。救助资金曾仅限于向接近崩溃边缘的国家提供贷款,现在则能够在次级市场上买进欧元区债券以影响价格,并在一个国家陷入麻烦之前直接向其提供贷款,并将贷款期限延长至最高30年。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说,我们创造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和更好的消防设备。欧元区一直坚决要求所有17个成员国都不能企图欠债不还,不过希腊在巨额债务下摇摇欲坠,此外该国的危机还有吞噬其他国家的危险。

欧元区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们力图区别对待希腊和其他国家。他们发表声明说,希腊的问题需要用非常规的、独特的方案来解决。声明说,其他欧元区国家郑重重申,它们为自己债务充分履约的决心不会动摇。另外,他们希望民间投资者通过债券回购和债务交换,在2019年之前贡献1,060亿欧元资金。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德法取得突破前,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奔赴德国首都柏林,以期拿出一份救援希腊方案,内容可能包括总额710亿欧元的救援款,资金将来自全球债权人和欧元区银行税。救援方式可能是回购希腊共计3500亿欧元已发国债中20%的债券。方案同样包括一项债券交换计划。计划鼓励希腊国债私人持有者把手中债券换成新发30年期债券。这项计划有望帮助希腊减轻大约900亿欧元债务负担。报道援引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话说,最终方案可能包括银行税提议或券交换提议,但两者不会同时存在。

深海探索升级

7月21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海试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试验区成功完成了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经确认,最大下潜深度达到4027米。“蛟龙”号于22日凌晨进行第二次下潜试验,正式向5000米深度发起冲击。

按试验计划,“蛟龙”号开展了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全面考核其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为下一步7000米下潜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培养中国载人深潜技术能力。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中国首个载人深海潜水器已为下潜5,000米做好了准备,此举具有里程碑意义,下潜深度超过美国目前的深潜能力。联合国下属机构批准了中国政府计划勘探非洲和南极洲之间海底金属矿藏的方案。

《日本时报》的文章称,中国提高了海下赌注。中国最先进的深海潜水器蜷缩在母船的甲板上,向中太平洋深处驶去。亚洲和西方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个试验项目,审视其探矿和军事潜力及科研活动。

“蛟龙号”是中国设计的全世界潜水深度最大的载人潜水器。载有这艘深水潜水器和船员的支援船向夏威夷东南部与北美洲之间的海域驶去。在这里,“蛟龙号”试潜到太平洋洋面5000米以下的深海,超过其去年在南中国海进行的3759米深海潜水纪录。

中国消费者的神秘之处

7月7日的《经济学人》以《中国消费者的神秘之处》为题发表文章。文章称,如今,中国消费者把昂贵的消费品视作是成功的奖赏。在公开场合,他们借此炫耀。在私下场合,他们精打细算。

据预测,到2015年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央政府则把提升国内消费作为未来五年规划的优先任务之一。“对我们来说,了解中国消费者是最重要的事情。”雀巢公司总裁保罗・巴尔克说。与其他任何商品相比,食品生意要更加注意当地口味――在中国卖奶酪就像在瑞士卖臭豆腐。

试图讨好中国消费者的跨国公司到目前为止把焦点放在了中国繁荣的沿海地区。宝洁公司把总部设在广州,其竞争对手联合利华则把总部设在上海。然而,两家公司都在准备进行“二次消费革命”,把目标对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6.65亿农民。

中国政府也构成独特的挑战。当需要外国公司时,中国政府就会让它们分享市场份额,但是长远目标却是从外国人那里学到足够的东西以便建立起自己的民族龙头公司。为实现这一目的,极力推动包括外国汽车公司在内的公司同中国国有公司进行“联姻”。另外,西方跨国公司还面临中国竞争对手的快速追赶和残酷竞争。   在最近一份报告中,美国桑福德・伯恩斯坦投资与管理公司提供了几个窍门,帮助西方消费品公司从“二次消费革命”中获利:不要提供太多的品牌,几个品牌即可,但要进行大量生产,从经济规模中获利。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和包装,否则你就跟不上这个变化如此之快的市场。尽早建立一个高效的分销网络,因为把商品运送到内陆的货架上非常困难。下大力气吸引人才。最后,要保持耐心。你在中国的业务要赚到钱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中国在全球出口领域的优势扩大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11日报道,题目为《中国在全球出口领域的优势扩大》。 文章称,自从一年多以前中国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缓慢升值以来,中国在出口领域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壮大,这不仅增强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还使其他国家难以从中国手中夺走制造业的就业岗位。

7月10日,中国数据称,6月份出口额达到162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额为8740亿美元,双双创下历史纪录,比去年同期大涨近20%。这是表明中国出口实力的最新证据。

尽管欧美等关键市场陷入经济困境,日本又出现供应链中断的问题,但中国出口行业仍然实现了这样的增长速度,这势必导致美国和其他国家进一步对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

尽管中国制造业企业付出的成本不断增加,但中国的出口行业仍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些企业目前正在努力应对三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由政府主导的工资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自从中国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攀升以来,在大约13个月的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超过5.5%。不过,与此同时,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仍然是走弱的。

环球商业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自2010年6月中国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以来,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所占份额实际上是有所增加的。

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如何适应国内成本不断上涨的问题事关重大。亚洲、拉美和非洲国家目前正在设法从中国手中夺取低工资就业岗位,以便从中获益。目前有证据表明,在服装鞋帽等领域,上述国家从中国那里攫取了少许利益。不过,中国仍然保持着领先优势,这不仅因为中国拥有强大的供给链,还因为中国企业把生产基地移到了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市场、对工厂进行自动化改造并把经营范围扩大至电子产品等高价值产品。

中国在出口行业、尤其是在劳动力密集领域的主导地位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受到削弱。中国决策者希望,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加上更强势的人民币,最终将有助于引导中国经济为中国消费者生产更多的产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然而,经济学家说,这样的转变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从服装到鞋子再到家具,中国在一系列领域拥有明显领先的市场份额。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说:“这些事情有很大的持续性。如果价格只是变化5%,进口商和供应商是不会改变目的地的。”

中国可仿口本解产业结构难题

日本《新华侨报》7月16日刊文--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原有的增长模式面临着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方面不妨反观一下日本,日本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文章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原有的增长模式也面临着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需求结构调整看,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消费是对的,但缺乏培养和形成中等收入者的机制安排,广大民众收入上不去就增加不了消费、扩大不了内需,这是中国当前遇到的矛盾。收入政策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都不利于增加消费,而是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

当前中国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之列,但产业结构仍然是一种适应生产型社会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过大,第三产业比重低。按道理说,中国第二产业比重应该在30%,但目前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6%;第三产业比重应该是60%以上,但目前服务业比重只有43%。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业结构面临难题。产业结构也已被中国政府列入“十二五”规划。

想要破解这些难题,不妨反观一下日本,日本是“二战”后迅速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一个典范。1947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只有47美元,1955年是209美元,1965年是890美元,1970年是1940美元,1980年是1万美元以

上,1988年是23,000美元,超过美国。日本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政府采取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基础技术和基础产业,实施重点支援中小企业的政策;构建重视人才、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政策体系;对具有战略性地位的重点产业给予倾斜性支持:优化完善企业的创业环境:构筑有利于增强产业竞争力、能让国民安心的社会体系。日本政府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更加重视政策的基础性和普遍性,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注重缩小收入差距,中产阶级成长非常快,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中产阶级在社会上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此外,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城市化率也就是城市人口也达到了70%。中产阶级比较理性,所以社会就比较稳定,这更是中国应该学习的。

中国经济或将面临美国式困境

美国《时代》杂志近日刊文,原题为《中国面对一个美国式的未来吗?》。文章称,一眼看上去,这几乎是个疯狂的问题。这两大世界经济巨人正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经济平稳,工业先进,政治体系目标明确。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国则看起来像一只呆笨的河马。美国的竞争力日渐衰落,政治体系也僵化无力,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能确定。这两个经济巨人怎么可能有相似之处呢?

文章认为,中国将会面临美国正在经历的经济压力。中国如何处理这些非常美国式的挑战,这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

首先,中国正如美国那样面临着劳资更低的竞争对手的挑战。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束,薪资正以每年12%的增幅增长。而结果是,中国正失去它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这将威胁到中国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以及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而正是这些制造业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向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建立具有更高科技、更具创造性的工业,正如美国为维持其经济优势所做的那样,或许结果会不一样。但这是艰难的一步。要完成这样的转变,中国企业需要创新、提高质量并采取品牌化战略。

其次,当美国正疲于应对其债务危机时,中国也在处理其严重的债务问题。最近有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政府的债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本不应当举债的地方政府却累积了相当于30%GDP的债务。而中国政府似乎并不十分清楚这一债务负担的规模。

第三,中国的债务水平呈上升趋势。正如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就已债台高筑,中国似乎正在犯同样的错误。最近一份评级报告表明,中国的债务持续升高。虽然很难划定债务危机的临界点,但通过高额举债来驱动经济发展无疑将走向悲剧。

第四,中国日益依靠其房地产市场来发展经济。任何一个美国人都会告诉你这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危险。虽然现在很难判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但毫无疑问,房地产已成为经济支柱。正如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给全球经济带来强大的冲击,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也会产生如此效应。

上一篇:驱动中国lT产业发展需三大法宝 下一篇:手机或将取代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