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妙算,智取高分

时间:2022-10-30 07:33:24

作者简介:田奇林,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名师。历任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研优秀论文终评专家,省高考试题评价、奥林匹克竞赛命题专家。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自辅”实验先进工作者、省骨干教师、省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等荣誉称号。曾主持或参加3项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主编省编教材一部。

春,万物之始,大地复苏;夏,热情似火,蝉鸣阵阵。春之末、夏之初之时,我们被推上了30天冲刺的风头浪尖。在高考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里,科学的抢分策略能使你在考场中占尽先机。现精选近年高考真题和经典试题,结合笔者多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评价经验,就如何抢高分、结硕果,怎样击破生物高考的四大题型作一探讨。

一、选择题

选择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对高考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前摄抑制;知识模糊;一见钟情;记忆混淆;类比不妥;审题不清;不能排除干扰信息和无关信息及思维定势等。解题方法使用得当,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得分率。选择题快速抢分的方法主要有:

1. 排除法

例1(2010・全国新课标)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

A. 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 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解析】选C。观察质壁分离时细胞一定要是活的,且细胞的细胞液中有一定的色素,便于观察液泡的颜色变化和大小变化。水稻胚乳细胞是死细胞,不能做质壁分离的材料;天竺葵叶片绿色较深,会干扰观察质壁分离。因此排除A、B、D选项。

【抢分攻略】常用的排除法有:排谬法,即排除错误选项;排异法,即排除观点虽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排倒法,即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做因果型选择题时,记住套用“因为 (选项内容),所以(题目材料内容)”的方式;排大小法,即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选项必须排除。

2. 比较法

例2 (2010・安徽)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 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 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 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 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解析】选B。细胞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DNA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1与C2是由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因而C1与C2的DNA数目相同,遗传信息也相同。S1与S2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到两个子细胞中,二者核DNA数目相同,但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且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S1与S2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

【抢分攻略】对于相似性特别强的选项要充分比较,通过题干中的条件或已知的知识进行分析,以确定答案。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会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易混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冲刺复习时加强对相似、相近和易混的概念、原理、方法、结构与功能进行区分并牢记,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 求同求异法

例3(2009・山东)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 )

A. 血红蛋白基因B. ATP合成酶基因

C. DNA解旋酶基因 D. 核糖体蛋白基因

【解析】选A。只有在红细胞中,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才能选择性表达。ATP合成酶基因、DNA解旋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在每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细胞中都要表达。

【抢分攻略】即对题目中所给的4个选项进行对比,找出其中3个选项的某些共同特征(或某一个选项不同于其他3个选项的特征),即可得出答案。冲刺复习时要依纲构建网络知识体系,注重对知识进行整合,不断深化对深层次知识的认识,建立相关的知识联系,确保全方位、多角度掌握知识。

4. 逆向思维法

例4 (2009・广东A卷)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10/19B.9/19C.1/19 D.1/2

【解析】选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丈夫正常,为隐性纯合子,假设基因型为aa,妻子患病,基因型为AA 或Aa,发病率为19%,可知正常概率为81%,a基因频率为9/10,可推出妻子为AA的概率为1%/19%=1/19,Aa的概率为2×9/10×1/10/19%= 18%/19% =18/19。与正常男性婚配,婚配方式有两种,每种方式中都有可能产生患病子女,而只有一种婚配方式(18/19Aa×aa)可以产生正常后代,所以先求出后代正常的几率18/19×1/2=9/19,后代患病几率是1 - 9/19=10/19。

【抢分攻略】逆向思维法是指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从侧面进行思考并解题。这种方法类似于“反证法”,即先求相对立的一种情况,然后再利用所求的数据推理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冲刺复习时要强化训练,多做一些典型的高考试题,从中找出“共性”并与相关的知识链接,注重强化对高考高频考点的复习,学会逆向思维,避免误解。

5. 图解法

例5(2010・福建理综改编)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长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C.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在6―30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D.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变化不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棉蚜是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属寄生;棉蚜是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在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把题表转化为曲线图(见右),可以直观地看出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且在6月30日增长速率最快;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农药会对棉蚜进行选择,有抗药性基因的棉蚜容易生存下来,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抢分攻略】图表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借助图表辅助解答。高考试题中的图表图像,往往是教材中原有图形的改编,或将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整合后以图形的形式反映出来,考查考生的图文信息转换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学会识图,对各图按照序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逐一解读,理解坐标图纵、横轴的含义;然后联系相应的知识点弄清因果关系,明确特殊点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含义,针对动态图示总结隐含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析图时,要通过追问是什么、为什么、用什么来揭示生物学规律和原理,寻求图示中各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再结合题干设问得出正确结论。用图时要会把生物学问题设计成图像题,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像特征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试题需要进行曲线、图示、图像、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

6. 逆推法

例6 (经典题改编)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解析】选C。如果发芽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那么装置甲中消耗氧气而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得其气压降低而使液滴左移,但装置乙产生的CO2没有被吸收,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CO2的量相等,所以装置乙中的气压没有发生变化,故装置乙中液滴不移动。

【抢分攻略】逆推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正确答案。在已知条件隐蔽和分析困难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容易找到试题的突破口。解题时要学会清除题干中的非相关因素或迷惑条件,区分主次,排除干扰。

7. 代入法

例7 (2010・上海)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

A. aaBBccB. AaBBccC. AaBbCcD. aaBbCc

【解析】选D。由题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果实基因型中显性基因数量越多,果实越重,而且显性基因每增加1个,果实重量增加(210-120)/6=15克。甲与乙杂交,F1的果实重135~165克,果实基因型中显性基因有1~3个,因而可确定乙的基因型为aaBbCc。

【抢分攻略】把选项作为已知条件再结合题干中所给的条件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干中的相关条件相符,即为正确答案。解题时要注意审题:一看题干,要注意设问,关键词;二看题肢,要注意各分支的关键信息;三想出题意图,将题目信息归类到相应题目类型中;四想原理,与课本中的原理和概念匹配。解有关碱基互补配对的试题时,只需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按照作图、转化、直接代入的解题程序就能得到准确的解答。

8. 假设法

例8(2010・福建)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解析】选B。由甘氨酸密码子为GGG,可推得模板为WNK4基因第二条链,mRNA上碱基序列为GGG AAG CAG,A选项插入碱基后,mRNA上碱基序列为GGG GAA GCA G,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虽然赖氨酸替换为谷氨酸但谷氨酰胺替换为丙氨酸,与题目不符;B选项替换碱基后,mRNA上碱基序列为GGG GAG CAG, 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与题目相符;C选项缺失碱基后,mRNA上碱基序列为GGG AGC AG, 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丝氨酸――,与题目不符;D选项替换碱基后,mRNA上碱基序列为GGG AAA CAG, 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与题目不符。

【抢分攻略】先假设某种情况正确,再结合题干中的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如果符合逻辑,说明假设正确,否则需重新作出假设进行推理。假设法的要点是:根据题目中所叙述的内容,突破常规思维方法的局限,大胆合理假设,灵活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来分析和解答问题。必要时要将题目的原条件转化成二次信息即隐含条件,进行假设推理。

9. 化简法

例9 (原创)用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作母本,紫色的玉米(PrPr)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母本果穗上所结籽粒应完全为紫色籽粒(Prpr),但在对多个杂种F1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粒的观察中发现了7粒淡红色的籽粒,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

A. 父本花粉Pr中混有母本花粉Pr

B. 个别是父本花粉的Pr基因突变为pr

C. 个别母本卵细胞的pr基因突变为Pr

D.不同环境条件下Prpr的表现型不同

【解析】选B。把题干中Pr设为A,pr设为a,则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可写作aa,紫色的玉米(PrPr)可写作AA,母本果穗上所结紫色籽粒(Prpr)写作Aa,杂种F1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粒中发现的7粒淡红色的籽粒应为aa(prpr),据推测只能是原来的A突变成了a,即Pr变成了pr。

【抢分攻略】把题干中比较复杂的信息简化处理。解题时先要读懂题干给出的新信息;再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找出规律,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最后将找出的规律和学过的书本知识进行链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二、简答题

生物简答类大题难度较小,解答时要认真审题,建立试题与课本知识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认真组织答案,准确作答。

10. 捕捉题干信息法

例10(2010・全国卷II)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 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填“葡萄糖浓度差”或“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 m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 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

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 mg/dL 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 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 。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mg/dL 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 。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与稳态中的血糖的调节的相关内容,葡萄糖属于有机小分子,进入组织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其能量来自于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机体长时间运动消耗血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高于180 m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使原尿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吸收困难,导致尿量增多,加入班氏试剂沸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的沉淀;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 mg/dL时,此时大脑部分细胞供能不足,因为脑部细胞所获能量来自血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对能量的需要。

【答案】(1)载体 主动运输(2)葡萄糖浓度差 (3)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4)尿量 砖红色 (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抢分攻略】考生在答简答题时常出现的问题有:对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理解不深刻,不能正确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对生命活动的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语言表达欠规范,表述不到位等。

简答类大题解题关键点:明确题干中的关键词或生物学短语;浓缩冗长的已知条件;尽量挖掘一切对解题有效的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明确图解图表与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已知条件和答案间的中介点;以问题为中心,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准确连接等。

备考时,同学们可以把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出来,把原句原话制作成填充题,自己去填写;列出教材上的图解、反应式等,自己去默写;明确知识之间的交叉联系;熟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准确运用专业术语组织答案,坚决不留空白。

三、图表资料信息题

图表资料信息类大题难度较大,大致分为曲线信息迁移题、图示信息迁移题、表格信息迁移题。

11. 现学现用法-曲线信息迁移题

例11(2010・浙江)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 和

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 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 ,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 。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

和 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解析】(1)图甲中自变量有两个:一是光照强度大小,二是是否加蔗糖。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相比之下,不加蔗糖的试管苗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较高。(2)b~c段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CO2浓度上升缓慢肯定是呼吸速率慢,温度和CO2都会影响呼吸速率,温度不变,只能考虑CO2浓度过高。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说明试管苗光合速率远远大于呼吸速率。d点CO2浓度低于大气,CO2浓度已成为限制因素,该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打开瓶塞,提高CO2浓度,光合速率提高。(3)实验的核心是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提高光合速率,从而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长短与强度、光的成分、温度、水分、无机盐等,从本题的变量来看只能考虑无糖培养基、适当提高CO2浓度和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其他因素都是适宜的、相等的,不是变量。

【答案】(1)光合速率光饱和点 (2)CO2浓度过高使细胞呼吸减弱 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CO2提高(3)适当提高CO2浓度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抢分攻略】解答曲线信息迁移题时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明确文字图像图表中的隐含条件;不能正确识标、明点和析线;表达能力欠缺。

现学现用法一般用于曲线信息迁移题。曲线信息迁移题大多是以知识的获得过程和发现过程为背景来设计的,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是课本上现成结论,要现学现用,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评价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解题时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图像,正确识标、明点和析线,理解图像中所表达的生物学内涵,将提取有效信息转换成为可利用的信息,最终迁移到新情景中去回答问题。

12.层层相连推断法-图示信息迁移题

例12(2010・全国新课标)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 。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解析】(1)由图乙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α的值增大,但超过一定浓度(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α值降低,这体现了生长素的双重性。正是由于生长素的这一作用特性,在低于最适浓度和高于最适浓度时出现了相同的弯曲生长,产生了相同的α。(2)如果α1的浓度为高浓度B,稀释至原浓度的80%后,由图乙曲线可知,此浓度下弯曲角度α2应大于α1;如果α1的浓度为低浓度A,稀释后弯曲角度α2应小于α1。所以可根据稀释后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2与α1的比较,判断α1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时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抢分攻略】解答图示信息迁移题时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明确图示信息中的隐含条件;不能找出试题中的陷阱;不善于从材料信息中捕捉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不能准确表达。

图示信息迁移题是以图像、图形和流程图为试题信息来源,以生物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作为载体,精心设计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迁移题。解题的基本程序为:认真阅读,弄清图示的内涵和外延;挖掘图像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所需条件;运用已有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展开联想,抽象思维,修正、补充和检验,筛选最适答案。

13. 比较推断法-表格信息迁移题

例13 (2010・福建)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是。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解析】(1)乙组杂交亲本均为乔化,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可判断乔化为显性性状。(2)把两对性状分别统计:①乔化×矮化乔化∶矮化=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②蟠桃×圆桃蟠桃∶圆桃=1∶1,推知亲本基因型为Hh×hh,由①②可知亲本基因型为DdHh×ddhh。(3)如果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应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4)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死亡)现象,则蟠桃∶圆桃=2∶1;若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存活)现象,则蟠桃∶圆桃=3∶1。

【答案】(1)乙乔化(2)DdHh、ddhh(3)4 1∶1∶1∶1 (4)蟠桃(Hh)自交(或蟠桃与蟠桃杂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抢分攻略】解答表格信息迁移题时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明确文字图像图表中的隐含条件;不能找出试题中的陷阱;不善于利用原有知识结合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不能巧用数学知识解题等。

解答表格信息迁移题时首先要看表格的名称、数据、备注等内容,明确解题所需的知识要点;再对表格中列举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到解题突破口;最后运用明确的知识要点,分析从数据中找出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论述解决的措施。

四、实验探究类大题

生物实验探究类试题是高考生物考试中难度最大的试题,要求考生能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和对实验进行评价和改进等。

14.常用句式法-实验设计类

例14 (2010・海南)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②……

预测结果:

得出结论:

【解析】 审题:研究的目的(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给出的材料用具;材料用具的作用。析题: 析实验目的,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实验类型(验证性),自变量(激素A),因变量(种子萌发)];析观测指标(种子发芽率);析实验对象[大豆种子的限制词语(大小一致、数量相同);使用这些限制词语的用意];析实验变量的处理方法[空白对照:设置蒸馏水处理的为对照];析观测指标的检测与记录(直尺测量植株高度);析预期实验结果(预测实验结果要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即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析无关变量的控制(选取实验对象时:品种、种子大小、数量等;实验变量处理后:培养条件、检测观测指标的时间等);析实验结论(要与实验目的相呼应,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答题:明确实验要求,整理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②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结果: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

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抢分攻略】阅卷时发现考生解答实验设计类试题时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实验步骤顺序错误;未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未设置对照或对照无意义;未注意可操作性和未结合实际;观察和比较的指标不明确;因果关系倒置;审题不仔细导致问题或条件遗漏;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混;定性与定量实验相混。

解题关键如下:

审题的内容:实验目的;实验类型;实验变量;反应变量;观察指标;实验原则;已有的知识储备。实验原理设计的通用语言:利用……理论或器材或反应原理,通过……方法,出现……现象,就能达到……目的。

实验步骤书写的一般格式:第一步,材料的预处理或观测指标的预处理;第二步,材料的分组、编号;第三步,谈实验变量的处理;第四步,谈实验对象的培养(或放置)条件;第五步,检测并记录(或比较)观测指标。

预期实验结果书写时应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测指标都要进行描述。

实验结论书写时应注意: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呼应,描述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性实验,结果结论唯一,常用的语言为“是……,证明……”;探究性实验结果结论不唯一,常用语言是“如果……则……”。

15. 标准评价法-实验评价改进类

例15(2011・深圳模拟)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有很多因素,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等。某中学的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择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过程如下,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是否成立?如成立,请说明理由;如不成立,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6代所有长翅自由后,统计子7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你的理由。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

(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解析】本题属于评价类实验题,实验目的是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在实验中每一代是否去除残翅果蝇是自变量。从实验过程来看并没有体现出对照原则,可以通过设置对照来解决。题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遵循控制好单一变量,在实验分组上要注意随机性和等量原则,如将子一代果蝇平均分成两组时,要注意性状要完全相同;对实验组要人工去除残翅果蝇,但对照组就不作任何人工处理。实验结果要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残翅果绳的百分比,再分别计算出两组中的 B、b 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才能得出结论。由于实验组人工去除残翅果蝇,而对照组没有做任何处理,所以实验组的残翅果蝇较对照组的要少,即实验组的种群基因库中的b基因频率比对照组的要低。

【答案】(1)不科学,没有对照实验。 (2)② 将子一代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 5 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除去残翅果蝇 。③ 当子六代果蝇自由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④ 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绳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 B 、b 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3)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 基因的频率增大,b 基因的频率减小

【抢分攻略】阅卷时发现解答实验评价改进类试题时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对实验材料和器材的作用不明确;未设置对照或对照无意义;未遵循等量原则;未遵循平衡可重复原则;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与结论相混;实验原理、假设和目的相混或表述不科学等。

评价改进型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正确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完善。评价角度主要包括:(1)实验材料用具的评价:材料用具是否恰当;是否遗漏重要的实验用具;材料用具是否充分利用;是否随意增加材料用具;药剂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2)实验步骤的评价:步骤是否完整;步骤顺序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违反生物学原理;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否遵循了等量原则,是否排除了干扰因素;观察指标是否正确;实验条件是否正确。(3)实验结果的评价:实验结果的种类是否符合实验的类型;与题目要求写出的结果是否相符;实验结果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因果关系是否倒置;验证方法是否得当。最后在弄清评价角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

在短暂冲刺的时间里,我们既要加强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练习,借助解题模板,学会规范作答,又要比照解答各题型试题常见错误,分析历年高考评卷细则,找准自己答题的缺陷和失分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抢分策略。这是击破生物高考的四大题型有效方法,是高考减少失分的重要途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图解高考生物高频考点徐启发 下一篇:最快拉分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