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成因及无公害防控技术

时间:2022-10-30 06:53:47

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成因及无公害防控技术

摘要:为控制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危害,分析了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特点,根据资料确定影响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等。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合理确定防治适期、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815-02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and the Pollution-Fre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in Lixiahe Rice District

BAI He-sheng,ZHU Jin-lei,ZHANG Chun-mei,LU Yu-rong,L?譈 Min,SU Jian-kun

(Lixiahe Regi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7,Jiangsu,China)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in the Lixiahe district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opping systems, allocation of crops, cultivation methods,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C. medinalis. By strengthening forecast and prediction, determining the optimum control period and applying the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biological pesticides,C. medinalis could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Key words: Lixiahe rice district;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近年来,由于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各地稻纵卷叶螟暴发年份多,为害损失大,多数年份迁入早、峰次多、迁入量大,主害代本地虫源转化率高、峰期长、虫卵量大、自然发生危害重,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1-3]。

1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

近年来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呈现如下特点:四(2)代迁入早,峰次多,田间虫卵量分布不均衡,发生程度中等偏轻;五(3)代本地虫源转化率高,四(2)、五(3)代连发,峰期长、主峰明显,发生量大,危害程度重;六(4)代蛾峰早、峰期长、适生田块有所扩大,迟熟田块受害严重[4-6]。

2 稻纵卷叶螟暴发原因分析

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迁入量、气候条件,栽培因素对种群繁殖生长具有一定作用,天敌也有一定的影响。暴发原因分析以2008年大发生资料为主要依据。

2.1 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量大、峰期长是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8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迁入期早。常年田间始见虫日在7月10日左右,而该年的田间始见虫日为7月8日,比常年早2 d,比大发生的1998年早3 d,比特大发生的2003年早5 d。四(2)代田间蛾量不明显,但卵量、虫量高。平均百穴卵量280粒以上,为历史最高。田间五(3)代成虫峰期长,持续达10 d左右,成虫峰期超过稻纵卷叶螟半个世代历时,且峰日每公顷蛾量达6.75万头,累计每公顷赶蛾70.44万头,数量为近20年来的第二多。迁入量大、基数高,是造成该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2.2 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2~28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发育期间阴雨多湿对其生长十分有利[4]。在虫量迁入较多的年份,雨日和雨量能左右各代次的危害程度。根据当地气象台气象资料分析,当年6月14日入梅,7月24日出梅,梅雨期较常年明显偏长,梅雨期内降水天数较多,总降水量为345.9 mm。当年较多雨日、较高雨量为四(2)代稻纵卷叶螟迁入、繁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条件。当年8月平均气温26.6 ℃,降水日数10 d,阴天日数7 d,其间仅有1 d最高气温高于34 ℃;9月平均气温24 ℃,降水量58.6 mm。6月底到7月下旬的较长梅雨期对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有利,8、9月的温和多雨天气为稻纵卷叶螟的产卵和幼虫发育提供了优越环境,两者叠加,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繁殖与生长。

2.3 栽培因素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繁殖、生长有影响

稻纵卷叶螟发生与栽培制度有很大关系[5]。早播早插稻田较有利于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发展,同时增加五(3)代虫源量,加重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因前期重施氮肥致使水稻生长茂密、茎叶较嫩的田块容易引诱成虫产卵,也有利于幼虫的结苞,易形成集中危害。近几年里下河稻区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粳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后期稻纵卷叶螟食料条件改善,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存活,增加了后期重发的频率。

2.4 部分田块防治不及时、错过用药适期加重稻纵卷叶螟发生

水稻生长前期稻纵卷叶螟基本不用药物防治,虽有四(2)代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叶片,但由于水稻补偿能力较强,最终对产量影响很小。但近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特早,农民仍不用药,使得四(2)代稻纵卷叶螟危害的白叶率比较高,更主要的是造成四(2)代稻纵卷叶螟残留基数高,为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提供了虫源基础。过去农户防治稻纵卷叶螟多用速效性的甲胺磷等高毒农药,防治适期掌握在稻纵卷叶螟五(3)代2、3龄幼虫盛发期、田间普遍形成束叶时,由于所用药剂杀虫毒性高、见效快,防治效果也明显。现在推广应用的包括沙蚕毒素类药剂及一些有机磷与阿维菌素混配剂在内的药剂是中、低毒农药,其药效发挥比以前的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慢3~4 d,因此施药时间要提前到卵孵化高峰期。然而有些农户还沿用老习惯,等到幼虫2~3龄时才用药,比防治适期推迟了3~5 d,导致防治效果差、用药后田间白叶依然不少。用药适期遇降雨也影响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加重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由于当年7月初的连续降雨,致使施药时间错过最佳防治适期,导致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残留虫量较高。据测报,当年四(2)代一峰的卵孵化高峰期7月20~23日是最佳防治适期,而7月22~24日当地的连续降雨使农户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造成田间虫量多,束叶率高。

2.5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受天敌制约

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多,特别是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6]。已发现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40多种,其中卵期天敌3种、幼虫期天敌30种、蛹期天敌17种。卵期的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的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控制效果好。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对稻纵卷叶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一定程度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

3 无公害防控技术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多年农业病虫发生危害规律及监控技术研究基础上开发了水稻病虫无公害防控新技术。该技术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按照“全程化、集成化、无害化”的病虫害控制理念,运用无公害投入品、生物农药及低毒类化学复配农药的同时,结合利用抗性品种、轻简栽培等技术配套措施,保全天敌基数,实现稻田群落自我控制作用的最大化,达到水稻优质安全生产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目的。该项技术明确了稻纵卷叶螟在当地的发生为害特点及规律,探索了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在系统测报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多点试验示范,成效显著。

3.1 防治适期的确定

里下河稻区防治适期:第一次在7月20日前后用生物农药,主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第二次在8月10日前后;第三次在8月25日前后。秧田期可根据当时虫害发生情况确定是否用药。整个水稻生育期杜绝使用高毒农药,按此技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30%左右。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粳稻上的防治指标为2龄幼虫170~180头/百穴。

3.2 化学防治的总体策略

无公害防控技术重视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无公害稻米越来越受到青睐。安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有效地解决了稻米和生态环境中化学农药污染这一实际难题。该技术成功筛选出高效低毒化学农药20%氯虫苯甲酰胺、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和生物农药Bt防治稻纵卷叶螟。

3.3 测预报工作

在里下河稻区建立了3个测报点,应用性诱剂进行稻纵卷叶螟测报,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1] 张夕林.江苏沿江地区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新特点及其有效控制技术[J].世界农药,2010,32(40):52-54.

[2] 胡冠麟.颍上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47-149.

[3] 王玉国,季丰明,徐东祥,等. 2010年阜宁县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11(2):16-17.

[4] 黄桂东,宋启茔.气象因素对三都、惠水两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1,28(5):686-687.

[5] 朱荣明,朱叶芹,刁春友,等.2003年江苏省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4(2):11-14.

[6] 白和盛,苏建坤,刘 琴,等.水稻纵卷叶螟生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72-73.

上一篇:预应力铁路简支梁上拱度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大体积砼底板温度裂纹控制的几个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