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古人类进化史“侃成了惊悚小说”

时间:2022-10-30 06:36:49

他把古人类进化史“侃成了惊悚小说”

他在公众场合叫自己河森堡,向偶像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致敬!

他在“一席”上的演讲《进击的智人》,把古人类进化史“侃成了惊悚小说”,达到了10万+的点击量。他认为优秀的讲解员是融会贯通的知识传播者,不是专家也不是导游。

如果不是知识的武装,袁硕和自己的女朋友可能误入。

他开玩笑说自己是帝国武力最强的博物馆讲解员,爱好练习空手道摔跤、柔道和拳击。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火了。不仅众多媒体约他做采访,甚至有一档相亲节目找到他,虽然他拒绝了。可是袁硕觉得自己并没有火,尽管内心想火,“什么叫火呢?papi酱在微博上有两千万粉丝,我只有34万。所以你要说她火很正常,对吧?就算是在知识领域也不算火,像战争史研究、马伯庸,这些人都有三百万粉丝,是我的十倍。粉丝要到一百万以上,这样别人才会说:你还算个人物。”

迟来的认同:我喜欢这份工作

河森堡的火,和他的颜值有关,更是因为他的脑容量,不,是知识储备量和知识普及方式。

这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在独立媒体“一席”上的演讲《进击的智人》。“北京猿人为什么最后在东亚地区消失?目前为止这件事其实在学术界尚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他们可能是灭绝于旧石器时代的气候突变。有些学者认为,北京猿人是在寄生虫和疾病困扰之下逐渐走上了穷途末路。当然了,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因为后来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又发生了更加恐怖的事情。什么事,这恐怕就得从头开始讲起了……”

口语化,有类似相声的“包袱”,有通俗易懂的例子,有网友说他把古人类进化史“侃成了惊悚小说”。很明显,河森堡颠覆了我们对博物馆讲解员的一般认知,用他的话来说,自己的讲解方式明显“跑偏了”。这段风趣幽默的科普演讲,迅速在朋友圈传开,达到了10万+的点击量。你知道,在微信朋友圈10万+相当于“日更”的普利策文学奖。

得到这个机会完全是个偶然,去年年底“一席”在知乎上注意到河森堡的文字。那时候他已经在知乎上认真耕耘了两年多,写专栏、做live分享。正式演讲前,他去“一席”的办公室试讲了一次,让他们意外的是,河森堡文字写得有趣,演讲更有特点。也就是两个星期之后,在大望路的一个剧场,河森堡面对200个听众做了《进击的智人》演讲。在此之前,这种专题演讲一般是在中小学,面对学生。

献花和掌声来得晚了些,但终究是来了。这么说,是因为此前他的讲解方式并不被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推崇。国家博物馆对讲解员的要求是表达上要标准普通话,讲解时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严谨性。没有人知道,河森堡这种特别的讲解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反响。“这很正常,领导不希望我讲出格的东西。虽然没认可我,但是也没使劲摁我。”从入职两三个月后,他的演讲就开始变样,“这种方式我觉得很真诚。讲得好不好,在现场一线摸爬滚打,看观众反应不就知道了吗?观众觉得你讲得有意思还是觉得很无聊,这看还看不出来吗?”

可想而知,质疑是避免不了的。早两年国家博物馆一年有一次讲解比赛,河森堡参加了两届。比赛从三十多个人中选出十个优秀讲解员,河森堡没有一次得过,而且还被批评。比赛评委有史学专家,有讲解员专家。有些人当场给下特别好的反馈,给予掌声;而有些人认为他的讲解方式不合规范。结果是,下场总结他被点名批评:“没有搞清楚讲解和讲故事的区别,是破坏传统的讲解方式。”

他不是没有尝试放弃过,曾经打下过一封200字的辞职信。辞职信的内容很简单:“我的能力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谢谢您的指导和照顾。我还是打算到别的地方找一份适合的工作。”而这个时候他根本没有想过适合的工作是什么。河森堡暗自问自己:袁硕,你喜欢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吗?喜欢啊!回答的r候,他没有一丝犹豫。因为这份热爱所以不能走,他撕了辞职信,决定要真诚面对自己。

这条路走了五年多,在一个不被理解的环境里,他活得比较压抑,至今他都是编外人员。河森堡本人和荧屏上见到的不太一样,不那么张扬个性,声音温柔,彬彬有礼。现实中他不愿意也很少去追问去辩解,而是用行动去证明。“没必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得用事实说服他(领导),不能光用嘴空喷。”他承认自己要比一般人坚韧得多,是性格使然,于是在压抑中寻找出口。这些努力体现在在知乎上好好写文章好好回答问题,体现在请假去参加《一站到底》,体现在响应主任号召的专题课程设计。三十多个讲解员里只有一小部分人认真做这个工作,但他设计了《进击的智人》、《天启四骑士》、《命运之路》三个课程。

在2013年的时候,有观众给他写过表扬信,赞赏他的讲解方式。河森堡说只要他在讲解,就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来自游客的赞扬让他备受鼓舞,“我确实有过动摇和疑虑,是他们让我知道这样的讲解方式、这样的生活态度可以走下去”。现在算是成果摆在面前了,他想领导应该是认可自己了,“会觉得袁硕还有点本事,应该是这么一个态度。”

讲解员的尊严:不是专家,也不是导游

采访约在国博大厅的咖啡厅,来来往往的游客中,总有人认出河森堡,过来打个招呼。一个每周会来好几趟国博的女学生特意过来给他当面点赞:“国博我真的是每周来好几趟,曾经特别失望,因为很多布展各方面都不太好。但是现在我看到了很多希望,像你这样的星星之火让我觉得特别牛逼。”还有两个专门来取经的博物馆讲解志愿者,河森堡的讲解方式让他们眼前一亮。“我们俩都是四川博物院开馆以后第一期的志愿者,讲解经历已经有七年了。我原本讲解的时候就特别希望自己和专家靠齐,要求自己提高得特别多。但是袁硕说如果专家是10分,普通听众是1-2分,那么讲解员应该是5-6分的水平。如果过于地向专家靠拢,就恰恰忘记了自己是做什么的,应该讲解普通人能记住的东西。看了他的讲解以后,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意外的是,他们都不是通过“一席”上的演讲认识的河森堡,被他吸引是在“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讲座上的提问,那个问题让他们觉得很高明,不卑不亢。当时河森堡是最后一个提问的,他这么问英方人员:“大英博物馆里的藏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遗产。可是今天的英国已经不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帝国了。你们从一个全球帝国逐渐变成了一个正常国家,英国人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毕竟我们中国人没有经历过。”这个问题尴尬之处在于中国有很多文物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可是收藏的方式并不友善。英方人员给了河森堡满意的答案,承认了那段殖民历史的不光彩。

河森堡知道自己感染了一部分人,也改变了一些人对讲解员的认知。说到这,他回忆起一件小事,关乎讲解员的追求和尊严――那是他第一次在公共视野中走红,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他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就得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接着他用特有的语言风格给我描绘了当时的场景。“我当时请了个讲解员。他说你要听讲解啊,我给你讲讲吧。首先你看这门口的大石头像什么,我说石头就是石头啊,不像什么。他说你看这石头上边大下边小,你就没觉得像吉祥的吉字吗 ?我说是像怎么了!他说你在开门看到这么大一个吉字。这叫什么,这叫开门大吉啊!当时我就觉得特别的LOW。我心想人家可能上来给我开一个玩笑,到后面就好了。他拉着我往里面走,走着走着突然说,您快别走了,您看地上这砖像什么?这砖一个一个斜着叠,这不像汉字中的人字吗?我说是像,怎么了?他说你看你在人上走,这说明什么?你是人上人啊。你再看这水就是财,水哗哗流就是财源滚滚。这一个小时之内,任何有尊严有价值的东西都没给我讲出来一个。然后我非常沮丧的就走了。可是坦白地讲,我承认确实有非常多的讲解员,他讲得就是这些东西,那当然会被人轻视了。”

河森堡把这种现象归结于讲解员的思想追求不够。当然也和讲解员薪资太低有关,他刚入职的时候工资只有两千五。但他很自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像古代中国这种基本陈列的讲解,他说自己每次能讲出不同的知识点来,上网搜集资料、听专家讲座、看最新书籍,都是他知识迭代的途径。

“武力”河森堡:嘴上开炮,现实开打

讲解员作为文宣工作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传播知识。在河森堡看来,传播知识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让人保护自己。如果当年不是知识的武装,他和自己的女朋友可能会误入。

那时他还在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时间在东方闪电麦当劳杀人案发生前夕,他和女朋友在学校门口遇到一个传教人。“他拉住我女朋友要给它讲圣经的故事。我女朋友在文史知识方面没有任何涉猎,当时就觉得基督教、西方文化挺好的。信个教好像显得时髦,就是这种心态。我本来意兴阑珊的,她非要拉着我去听听。”

于是他们一起去了西三环的一个甜品店里。传教的人开始讲得还挺正常,但是说着说着画风就变了,“你知道吗?现在耶稣再次降临世界了。这次是以一个中国女性的身份来的这个世界上。”听到这句话,河森堡脑子里的弦立刻就绷紧了,因为他的知识储备告诉他这绝对不是一个正经教派。

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他开始反起攻之,正面发难。

“你说上帝创造了世界,那什么时候创造的?”

“公元前4004年。”

“那公元前五千多年苏美尔的人名是怎么回事?”

“上帝创造世界,说要有光就有了光。那上帝是用什么话说的,是用英语啊,还是希伯来语。”

“......”

最后驳得对方面红耳赤,瞠目结舌。

现在回忆起来,河森堡还心有余悸。“如果我是一个脑子里一张白纸的人,可能就被控制了,成为组织人员。难道就让这个东西成为社会的隐患?难道就让麦当劳惨剧一次一次发生吗?当然不行了,必得给大家传播知识,让这些人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

河森堡还开玩笑说自己是帝国武力最强的博物馆讲解员,得过极真空手道全国新人王重量级季军,得过北京体育大会中国跤75公斤的季军。从小他就喜欢动作电影、动作游戏,中学后就去学了空手道。“男孩总是喜欢争强好胜,但是我和他们不同的一点就是我真的去实践了。”工作越来越忙,也是为了避免受伤,河森堡现在也不怎么练习空手道了。空下来的时候会去练习摔跤、柔道、拳击。

他享受这些运动带给他的、满足感,最主要的是赢的感觉。“这些会给我真正的胜负。比如说咱们俩都跳舞,你跳一段舞,我跳一段舞。有人可能觉得你跳得好,有人可能觉得我跳得好,这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但是格斗不是,我站着,你躺下了,那就是我厉害。你没有任何争辩的余地。”这项技能还带给他一项意外的荣誉,在去年10月份制服了一个抢手机的劫匪。他说自己一路追一路吼,一个右上段+圈头抽别+裸绞,劫匪被打懵了。遭劫的女孩事后给他送了“见义勇为”的锦旗。

不管是嘴上的开炮,还是现实的开打,河森堡很满意地都赢了。

对于未来的路,河森堡说继续耕耘就好,年底应该会出两本科普类图书。他经历过没有观众的时候,不知道要给谁讲。而现在的自媒体时代,受众被无限放大,微博上那篇《我们为什么放弃永生》阅读量已经接近五百万。这篇文章还被选入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当中。“我在展厅里讲死也讲不了五百万人。出书的话往少了说,假如能卖出去八千本,这已经很少了。但在展厅里你能给八千个人同时讲吗? ”

说完,他推了推眼镜。河森堡推眼镜的习惯和别人不太一样,张开手掌,用拇指和合并的四指托着眼镜框往上抬一抬。有心理学家说,这类人中的大多数特别有想法和自成一套的行动步骤。而且在做事前会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按照计划行事,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心理学家好像说得挺准的。

上一篇:遥唱一曲严歌苓 下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