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图书馆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途径

时间:2022-10-30 06:35:21

区域图书馆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途径

【摘要】基于国内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状况的分析,对区域图书馆“分布―聚合”共享模式开展实证研究,促成馆际数字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图书馆的教育教学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区域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能。

【关键词】区域图书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高职院校

1 国内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研究状况

1.1 所及文献计量分析, 今年8月笔者访问中国知网数据库时,分别以主题词“区域图书馆”、“区域图书馆联盟”、“区域图书馆联合体”、“区域图书馆+高职院校”、“区域图书馆+共享模式”、“区域图书馆+共享模式+高职院校”为检索项,用精确检索式,获得下述数据,并做简要分析。

在“九五”期间所及“区域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成果计13篇,其中以白华同志于1985年发表在河南图书馆学刊上《论藏书建设的区域协调》一文,在国内开创了 “区域图书馆”学术探讨的先河。

“十五”期间所及“区域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成果计28篇,“十五”时期成果数量是“九五”时期的1.87倍;“十一五”期间所及“区域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成果计146篇,“十一五”时期成果数量是“十五”时期的5.21倍。2008年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了“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1]。这标志着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已打开了新的突破口,联盟共享优势教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已成为区域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又一共识。“十二五”头两年所及“区域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成果已达137篇。

“区域图书馆联盟”相关研究的论文成果,自2005年以来发表过124篇,代表性论文成果主要是: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张健雄同志在2000年《职教论坛》发表的“高职院校参与战略联盟探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林若红同志在2004年《黎明职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谈构筑高职教育联盟的策略与方案”,薛培军、李宗泉于2005年在《教育发展研究》刊物上发表的“论高职院校校际战略联盟”,2007 年张洪星、刘平在《以高校为网络核心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初探》一文中概述了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地区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了促进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对策。

“区域图书馆联合体”相关的研究成果,2007年以来发表的论文共10篇;涉及“区域图书馆+高职院校”研究的相关论文成果,至今共5篇;所及“区域图书馆+共享模式”研究的相关论文成果,从2006年以来共发表了18篇;而“区域图书馆+共享模式+高职院校”研究的相关论文成果,至今仅有1篇。

此外,以主题词“区域图书馆+教育资源共享”,用模糊检索式,获得相关研究的论文成果数据为38篇。

1.2 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从以上相关研究成果数量的递增趋势看,反映了业界对国内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热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基于网络的资源共享方式已得到普遍认同,不同层面或层次的实践研究也越来越丰富。上述研究成果在一定地域、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区域图书馆资源利用效能,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对创新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职能,产生了积极的良好效应。但区域各自为战的现状依旧存在,共享水平处于低浅层次的居多,共享效率多有不尽人意。究其根源有共享成员馆因规模与实力差异所产生的利益博弈,更为关键的是对区域图书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顶层设计研究不够,对区域图书馆共享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缺乏科学而细致的应用型研究。

2 “分布―聚合”共享模式的应用实践

2.1 理论支撑, 图书馆集群理论[4],是指通过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将分散在各地区、各系统、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织起来,在一定管理职能机构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下统一行动,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图书馆联合体。是图书馆联盟的深化。它用动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来探讨区域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动力、模式、机制、布局、组织、管理、合作等问题,为区域图书馆在实践中制定发展战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等,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将目前业界研究中有关联合图书馆、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合体、图书馆协作网等各类提法在学术上加以归一化。集群管理模型,见图1所示。

2.2 应用环境: 一是区域内优势图书馆采用了具有现代化、较智能化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网络设施完善;二是适用于资源共享建设经费投入少、高层次信息技术人员稀缺的区域图书馆;三是适合区域图书馆发展中以质量为主兼顾数量的共享模式。即尝试区域内图书馆资源共享质量优先、阶梯式推进、数量逐渐扩增的内涵发展路线。在此共享模式下达成技术、信息、资金、人员、机构的全方位集成,达到最佳运作效果,实现图书馆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区域内具有不同创造个性的图书馆资源的凝聚,使区域内各馆的创新能力得到迅速增强,服务内容得到拓展,服务方式得以转变,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增强图书馆管理对象之间的融合以及图书馆不同要素之间的互补、配合,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区域内成员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2.3 实现过程, “分布―聚合”式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分布―聚合”共享模式,是立足于区域图书馆职教资源,在不改变原有资源存储位置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同步管理。“分布管理”是指区域图书馆职教资源分别建设、分布式存储。这不仅能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省硬件资源,更使职教资源建设更贴近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动态聚合”是指在分布式资源管理基础上,依据馆际协约要求,将物理位置相对分散的不同站点的数字化职教信息资源进行差异化地聚合,系统化地集成于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依据有关标准,对区域内图书馆数字化资源进行内容合理整合,诸如:对不同载体数字化资源整合;按学科、专业群、网络课程等对资源进行分类;利用信息技术将课件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题库、数字图书等实现关联,使这些资源在内容组织上更加有序耦合,在构建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实现无缝对接,进行实时,跨库检索,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的资源联结方式适合于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也便于教师根据需求自行组织,寻求联邦信息服务。

3 云计算对资源共享模式的巨大影响

随着区域信息资源数量剧增,异构资源多样化,人们利用资源不便的矛盾,也愈显突出。利用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满足本馆、本地或局部应用的共享平台,解决单个图书馆馆藏能力不足、服务能力不济,成为图书馆领域关注和研究的趋向。由于云计算的强大无线接入功能,读者可以自由地使用手机、PDA等设备享用大、中、小型云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图书馆大量的数字资源,不论是自建的、共建的,还是购买的,都可以存放在云图书馆,随时随地访问与利用云图书馆中的本馆及其他成员馆的资源,实现更广区域图书馆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乃至通过国家层面的“云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国网络精品课程等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全社会学习方式变革。

参考文献

[1] 程墨,罗曼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N],中国教育报,2008-11-19:(01).

[2] 李荔.基于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兰台世界,2012,(5):72-73

[3] 邵魁德.关于区域共建共享中心图书馆的探索和实践―以河源大学城和河源市共建共享中心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13):94-96,111

[4] 黄红华.中国现代图书馆管理理论发展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1):22-26

上一篇:正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下一篇:浅谈一名初中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