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视域中的循环经济

时间:2022-10-30 05:52:03

复杂性视域中的循环经济

[摘要]文章从复杂性内涵出发,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演化性、多层次性、非线性、自组织性等特征,指出循环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进而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复杂性构成,并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宏观社会环境和产业环境五个维度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互动与协同的关系。

[关键词]复杂性;循环经济;非线性;协同

[中图分类号]F06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3-0013-04

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自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复杂性思维与科学发展观》(06YB70)。

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如今,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已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方式促进了人、自然、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逐步取代以依赖资源的消耗求发展的传统线性经济。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我们必须对其有宏观上的认识,才能正确把握它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地提高它的服务功能。本文试从复杂性的视角对循环经济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复杂性的基本特征

人类在迈向21世纪时,系统问题,特别是复杂系统及相应的复杂性科学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复杂性研究兴起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开创性研究,随后以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为先导,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学和分形学等一系列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及其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科学图景以及当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更丰富的世界。复杂性科学试图整合诸多新兴学科已经取得的对复杂现象的研究成就,并尝试建立一个新理论。如今,这种“简单性思想正在瓦解,你所能去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着复杂性。”[1]因此,复杂性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2]到目前为止,尽管人们关于“复杂性”还没有一个严格、精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开放性、动态性、多层次性、非线性、自组织性是复杂性的重要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指交流,相互影响。而封闭性是指隔离,彼此不交流。系统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开放性。系统之间的彼此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开放,又有整个系统与外界开放的行为。这种开放是指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影响,开放是为了生成。正因为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不断地同外界交换,通过反馈进行自控和自调,以达到适应外界变化的目的。

2.动态性

复杂性系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演化性是产生系统复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复杂系统总是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中稳定与平衡是运动的一种趋势,而波动、不平衡、矛盾等才是运动的常态,系统在矛盾运动中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复杂系统运行的有序化取决于系统内部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否形成动态演化态势。动态演化态势的形成和发展与复杂系统运行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复杂系统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总趋向于进化。随着时间发展,其结构、功能、行为不断变化,总的趋向是通过自适应、自组织作用向更高级的有序化演化,具有自适应和进化能力。[3]

3.多层次性

任何复杂系统都是由许多子系统、因素、层次、结构而组成的。世界上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其复杂结构和过程都是大量基本组成单元的简单相互作用引起的。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多组成即有多种多样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相对对立的结构、功能和行为;每一层次均成为构筑其上一层次的单元,同时也有助于系统的某一功能的实现。复杂的多层次结构,反映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既是网络体系,又是不均一的;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造成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系统结构复杂性的根本源泉。

4.非线性

复杂性科学揭示,世界从本质上讲是复杂的、非线性的,线性的相互作用和规则简单的秩序乃是一种例外。“甚至认为我们的意识也受复杂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所支配这种思想,已成为当代科学和公众兴趣中最激动人心的课题之一。”[4]非线性是复杂系统演化的外在特征,是与简单思维方式下的线性特征相对而言的。在简单思维方式下的线性特征是指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型的,有一个什么样的预设前提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可能后果。而复杂系统中的非线性是指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事物是由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这些多因素、多层次的事物的发展是呈曲线性状态的。事物的变化是由诸多的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耦合的过程,并不是可以预见的、直线性的。

5.自组织性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这个复杂巨系统又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牛顿认为,事物的发生与结果必须由外力的推动,即系统的运动必须有外界力量的介入,体现一种他组织性。而自组织性则是这样一种组织:系统的运动过程是由于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与个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没有人为的策划、组织与控制,体现一种事物运动的内驱力,通过系统间的既交换物质又交换能量的方式达到自我更新与生成的一种特性。维纳提出的控制论,阐述了以正反馈和负反馈为基础的“自组织”科学概念。所谓反馈,是指把系统现在的行为结果作为影响未来的原因。通常,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以现在的行为结果去加强未来的行为称为正反馈;以现在的行为结果去削弱未来的行为称为负反馈。只有非线性系统才可能同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把两者适当结合起来,将使系统自我创造、维持和更新。[5]

二、循环经济的复杂性特征

1.循环经济的开放性特征

循环经济是由环境和经济系统构成的开放、动态的系统,正是因为系统的开放,从而使得循环经济系统异常活跃,并能对相关环境做出积极反应。传统经济所形成的则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在传统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是以资源的使用为开端,经过能量的转化,除了被系统吸收的能量之外,其余的能量则被排出系统之外,不再参与物质的循环,整个过程是一次性的。这意味着传统经济的整个经济活动只能朝一个直线向上的平衡方向发展,一旦平衡达到,过程结束了,整个系统也就瓦解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互不相干,输出对输入没有形成反馈。因此,传统经济往往会因为资源的短缺而危及到物质基础,使经济活动难以为继。而循环经济则不同,循环经济系统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补充内部消耗,经过能量的转化,其中一部分能量在系统内部被吸收,还有的能量和物质被损耗,另外一些能量和物质则被反馈到输入过程,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相结合,形成一个物质和能量不断转化的循环回路。因此,循环经济的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是系统走上有序的基本途径。

2.循环经济的动态性特征

循环经济系统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绿色技术为技术载体,目的是实现人、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循环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随着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入,技术的向前发展,循环经济也必然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它的发展也会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循环经济本身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绿色技术日臻完善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就是经济活动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循环经济正处在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动态环境中,它与环境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循环经济只有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收新的能量,接受新的信息,才能增强它的生命力,更好地实现它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遵循动态性的原则,关注前沿科学,引进生态技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实现,都需要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依托,不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潮流。[6]

3.循环经济的多层次性特征

循环经济有着不同的等级及层次结构。这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明。[7]其一,企业层面:即物质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也叫基础循环。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建立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系统,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最终排放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经本企业自身的物理化学处理,使之成为再生资源,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生态设计。其二,区域层面:即物质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循环,也叫中观循环。这个层次的资源流动既可以在同产业部门间实现,也可以跨产业进行。若干互相关联的企业建立共生的工业园区,甲企业的废弃物、污染物由乙企业处理利用,乙企业的废弃物、污染物由丙企业处理利用,从而形成较大的链式循环。区域内企业或行业间建立生态产业群落,上游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用做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化的服务业内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其三,社会层面:即在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之间建立的循环,也称宏观循环。以生产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社会层面上就要建立相关的政策体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政府、绿色办公、绿色采购,建立节约型的社会,包括节水、节能等。

4.循环经济的非线性特征

根据非线性系统的特征,循环经济系统涉及无数的因素(或变量),这些因素(或变量)又构成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在这些因素、关系之间很难区分谁主谁次,谁重谁轻,它们之间的机制不是简单的径直的因果规定,而是复杂的交互作用、双向甚至多向的构建方式。系统中一旦其中某个要素受到干扰,都会反馈到系统的整体功能上,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整体功能。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线性经济不同,它是一种再生的资源、一种流动的资源,是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实现经济生态化转向。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体现在循环经济的构成是多层次的技术、知识、管理的长期积累,显示出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多层次、多目标的开放性和彼此间的耦合的特征。循环经济将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的经济系统转变为非线性的经济系统,逐步实现很小的排放性和环境友好性,使市场生产的产品能够持久的使用,并延长使用的寿命。

5.循环经济的自组织性特征

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是一种破坏原有稳定状态,使系统趋于不稳定状态的正反馈。它的作用是能自动地加剧系统离开原有目标运动,朝着新的状态加速度地变化,其速度是令人难以意料的。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投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通过把资源持续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上数量的增长,结果却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生产中,循环经济自然建构起一种负反馈的自调节机制。当企业生产过剩,导致资源存量下降时,资源的价格上涨,它自主促使节约资源或废弃物的资源化,使得生产能循环往复下去。同样当废弃物的处置成本过高,它就会开发清洁生产工艺进行无废生产或少废生产。因此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这也是循环经济最本质的特征。[8]

三、循环经济的复杂性构成

循环经济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为目标,保持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它综合运用资源投入的减量化、生产过程能源和原材料的低消耗、废弃物与污染物的循环再利用的方法和手段,是持续整合、调控社会经济的各子系统及其要素的一个复杂系统过程。循环经济复杂系统是由目标系统、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三部分组成。目标系统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的目标,是最终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内部系统是循环经济的主体,是循环经济的实施者和受益者。外部环境系统是循环经济的客体,由社会、政治、经济市场等宏观和产业环境构成,是促进循环经济壮大的能量源。[9]

1.循环经济的目标系统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循环经济的内部生成系统

循环经济的内部生成系统是政府、社会公众和企业构成的,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构成体。要充分调动三个主体共同投入参与的积极性,大力发挥三个主体促进循环经济的合力作用。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可作如下界定: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应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式生产,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需要政府的整体策划和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要付出代价的和出现阵痛的,这在现实中就会表现出有的企业和个人将对循环经济表现出一种抵制,以维护其既得利益。但只要对人类的长远利益是正向的作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发展模式的转型意味着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有的行业和产业会受到冲击,但也会出现新的行业和产业,出现新的商机,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促进产业转型、老工业基地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的调整和改造等等,都蕴含着发展的机会。

3.循环经济的外部保障系统

循环经济的外部环境系统分为宏观社会环境与产业环境。循环经济的提高,不能仅仅立足于企业内部的循环生产,形成自我循环的封闭系统,还必须扩大系统的开放度,不断地从外部获得所需的信息和资源,实现与外部的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环境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就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加强公共管理与服务,以促进企业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四、循环经济的互动与协同

循环经济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不论是它的主体―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还是它的客体―宏观社会环境和产业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不断演进的复杂性有机系统。作为有机系统的企业组织及其运行环境,都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分离到互相依赖、从封闭到开放、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演化过程。因此,循环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系统经过有效地演进和互动过程,使这个系统产生了特有的新质,释放出新的倍增的能量,具有自觉适应环境而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功能机制,从而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达成系统的目标。

根据协同学理论,推动系统演化发展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协调一致的行为,使之产生多因果、正向反馈、多级嵌耦合、随机映射等非线性的交叉作用。从协同的角度来看,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关键在于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出发,使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宏观社会环境、行业环境五维度协同发展,来达到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循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政府经济,与政府行为联系密切,离不开政府支持和推动,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企业、公众节约的热情,要充分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规范各方行为,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为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行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必须要考虑到群众基础,即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协调,这些共同构成循环经济的社会服务和支撑体系。主要举措有: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包括设立回收中介组织、建立回收信息中心、实行网络化管理、发挥社区组织的中介作用等等。[10]

循环经济是未来国际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必须将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进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实施,从而有效地克服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与资源危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协同进化,才能使循环经济真正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理想发展模式,并健康地推进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J.布里格斯,F.D.皮特.湍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71.

[2]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复杂生活[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6.

[3]秦书生.复杂性技术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9.

[4]克劳斯・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5]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5-96.

[6]彭 攀,丁 丹.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6,(4):71-72.

[7]左红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5,(4):30-32.

[8]李长安.系统科学与循环经济范式[J].特区经济,2005,(5):354.

[9]白彦壮,张保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循环经济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6,(3):27-29.

[10]马晓国,李宗植,安宪军.循环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J].商业时代,2005,(5):73-74.

Recycling Economy in Complexity

You Xunlong,Yang Xiaojun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417000,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omplexit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ycling economy system: openness, dynamic evolution, multilevel, nonlinear quality and self-organizing quality, pointing out that recycling system itself is a complex system. Besid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cycling economy structure in terms of the complexity and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developing recycling economy from five dimensions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social public,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acro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mplexity; recycling economy; nonlinear quality; collaboration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制度变迁研究 下一篇:非营利组织体验营销的特征及组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