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 大收益

时间:2022-10-30 05:18:43

小身材 大收益

【摘 要】基于网络的“微主题”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研讨,是一种蕴藏于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的教研活动……它具有切口小,探索大;时间少,形式多;智慧多,资料丰的优势。基于此,我们利用教研组“推进表”,借助学校的QQ群进行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促进了教研组和组内成员的不断进步,取得双赢。

【关键词】数学;网络;“微主题”教研

发现:“微主题”网络教研优势多

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研讨,是一种蕴藏于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的教研活动。这一种教研模式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微主题,切口小,探索大

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在开始之前,组织者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只要是一线教师在平时课堂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都可以随时在网上,让大家参与讨论。可以说,这个主题是“小而热门”的。这样的主题切入口虽小,却是老师们亟需解决的,因此探索的空g和作用是巨大的。

2.网上研,时间少,形式活

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可以很好地避开场地与时间限制这些弊病,只要一机在手,就能吸纳全体老师的共同参与。在“QQ”平台上,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探讨,时间支配更加自由,交流形式却更加灵活多样。

3.线上论,智慧多,资料丰

在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的方法、见解,不再是“耳边风”,我们可以在聊天记录里找到。如果有意识地加以整理、反思,就是很好的活动资料库。用文字完整地把观点表达出来,与讲出来是两回事,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聊天痕迹,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互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实施:“微主题”网络教研进行时

QQ这种即时通信软件,打破时空限制,已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充分利用QQ的这些优势来满足不同老师的成长需要,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充分研修的空间。在这一设想下,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模式。

1.利用“推进表”,确定“微主题”

推进表是教研组一学期工作的统筹安排,可以保证每次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期初,我们就在“推进表”中确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必须来源于一线教师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热门而又细小的,以达到“以小见大,以微知著,以点带面”的效果。

2.借助QQ群,进行“微教研”

确定主题以后,根据安排,我们首先确定了由林]璐老师执教《植树问题》。针对这一课例,我们采用的流程是:确定主题――集体备课――课堂研讨――再次集体备课――录制录像课――录像课观摩――网络评课――课后反思。

3.依托新平台,助力“微研究”

有了QQ群这个平台,老师们在一次次的磨课和交流中,思维不断进行碰撞,隐性知识不断地得到挖掘和启发,老师们的思路逐渐畅通,于是更多的老师都自觉地沉潜于探究实践当中,认真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记录下来,一篇篇构思巧妙、立意深刻的论文和案例新鲜出炉。

成效:“微主题”网络教研促多赢

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是利用当代信息技术,以“梨小数学QQ群”为载体开展的有主题的教研活动,它不等于网络与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现代化通讯手段与教研活动的有机整合。通过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受益良多。

1.活动由“封闭单一”走向“互动多元”

我们的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从以往请一个老师上课,其他老师评课,或者请几个专家作个讲座的单一的活动模式中走了出来,在我们的活动中,普通老师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然后通过QQ把一个个孤立的信息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进行了较深层次的交换。把常态下的“人+人”模式发展成为了“人+ 网络+人”的模式,更好地体现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2.成果由“散状无序”走向“主题呈现”

每次网络“微主题”都缘起于主题,其他老师则在经过思考后跟贴。通过网络“微主题”活动,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凝聚着老师精心思考过后的文字,这些文字成了很好的资料积淀,为我们提供了知识分享、应用的平台,也为教研组资料的收集、存储、积累提供了素材,从而促进了教研组和组内每个人的共同进步,教研组在创校才一年的时间就被评为余姚市规范教研组,老师们撰写的论文、反思、课题一次次地获奖,一次次地变成铅字在刊物上发表,就是我们进步最有力的证明。

3.教师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造血”

我们的网络“微主题”教研活动,对于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是明显的。以往的教研活动,老师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活动结束就匆匆走人。而用QQ群进行教研活动以来,老师们不必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集中,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进行课堂观摩,可以边看边想,老师们发表的想法也都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一个个的文字,自己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一个个地得到解决时,教师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老师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和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活动时间,由组长让他们参加活动转变为自己主动地寻找话题进行讨论解决。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有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是大势所趋,我们的“微主题”教研活动则是作了一个比较有效的尝试。“微主题”教研活动虽“微”,但它以某一个细节为导火索,由点带出面,由个别带出普遍。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微主题”教研,为学校教研工作开辟一番崭新的局面。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师身份转变与有效引导的途径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