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30 04:25:46

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摘 要】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社会问题不断爆发,许多思想在一起不断碰撞,学生往往需要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心理环境,从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育人,因此教育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的教育,在学生的基本素质组成当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较为关键的一个内容,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同时还会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现阶段必须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实需求,并以此为背景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背景总结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策略;

一、引言

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相对来说还是较晚的,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校才逐渐在学校教育当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搞笑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历程,从而为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不断开始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最近几年当中高校学生自杀与犯罪的现象不断出现,这些事件都使得人们对当前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质疑[1]。根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心理学发展起步较晚,同时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也相对较晚,同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现阶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的实际期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我们必须要充分审视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构建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

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实需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迫切需要建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从当前阶段大学生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是“90后”。“90后”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大部分的“90后”都出生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享受到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带来的一些不好习气在“90后”的身上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印记。此外,大部分的“90后”在出生时,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都较为严格,因此,大部分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结构当中,往往传承了几代人的希望,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关心与呵护,是家庭的核心所在。在家庭当中,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尽自己所能为其创造出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对于“90后”的教育,往往也采用较为国际化的方式进行[3]。但是,大部分的“90后”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受到了较为严格地禁锢,这就激发了他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够独立生存,但是由于多年来一直都是受到了过度的保护,他们往往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高校学生身上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立性与依赖性同时存在的特点,一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 渴望获取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高校需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给予高校学生必要的心理教育,从而解决学生在学生与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4]。

(二)网络时代要求建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互联网开始了迅速发展,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是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社会群体。网络由于其在信息传播、娱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都较为喜爱这种技术。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与人沟通的方式被彻底的转变,在传统时代,大部分学生都需要通过书本、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信息的搜寻,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需要与人打交道,但是现阶段的大学生往往都是通过网络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同时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往往也喜欢采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与社交媒体与人进行沟通与互动,这就使得学生与人的沟通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即并不需要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而只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与交流,长期以外,导致了大学生交际能力的不断下降,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心理问题。此外,网络是一种较为开放的空间,在当前阶段的网络中各种垃圾信息大量存在,许多学生由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心理。这些现象都要求高校必须要就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当中充分考虑网络时代学生的心理特征[5]。

(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化的内在需要

从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来看,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倾向于采用一种治疗性与预防性。许多高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那些存在着一定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从而忽略了为大部分的学生提供一定的预防性心理知识。在最近几十年当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主要在于抑郁、自杀以及精神分裂等负面主题当中,一直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致力于消除这些消极的心理效应,但是从社会的整体来看,一直以来这种负面影响不仅没有得到降低,同时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现代社会当中大部分的人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与预防性心理知识的缺乏也存在着较大的联系[6]。

三、构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诉求

(一) 积极心理学思想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当中,最开始的时候人们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放在对人的心理障碍的研究,这往往被称为消极心理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呼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需要从消极心理学向积极心理学转变。积极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发展的第四次浪潮,在积极心理学当中研究的重点放在各种积极的品质与力量方面,这种研究是致力于人类幸福与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积极心理学就是需要促进学生在心理与性格方面的完善,从而提高学生承受压力与适应环境的能力[7]。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就是需要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积极意义,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的发展,在积极心理学当中发展性也是其核心内容与最基本的功能。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完全抵制自然科学当中的生物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学需要实现从物化的心理学到人化的心理学的理性过度,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将人性的发展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对人性进行乐观的解释,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人所潜在的价值进行彻底的开发。因此,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相关内容,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并需要从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活动为教育的基本着手点,坚持学生的自主发展与独立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树立起以访者为中心的思想,在与学生交谈或者解答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为学生氐鬃杂傻男睦砘肪场

(三)后现代心理学思想

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根据后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普适性教育方面,在承认心理活动具体性与历史性的过程当中倡导进行一种差异化与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后现代心理学还,呼吁心理学要实现从二元对立和确定性的理性思维到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的非理性思维的转变。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差异性出发,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8]。

四、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策略研究

从上文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必须要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现阶段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 建立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当前阶段大部分的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从学生的消极心理出发,渴望纠正学生的消极心理,而忽略了培养大部分学生的 积极心理。这种教育目标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与“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9]。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规定,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对一些消极的心理进行修补或者纠正,同时仅仅关注消极思想从本质上来说也并不是一种积极心理,真正的积极心理是需要激发学生积极心理的发挥,同时给予一定的预防。因此,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以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心理素质的优化为基本目标,积极的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此外,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心理问题的预防之间并不存在着矛盾,同时二者还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

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教育,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额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高校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随时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预防性心理知识,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在校园当中定期的举办相关的讲座或者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辩论赛。其次,高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汇报与监督制度,在班级当中要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同时也是心理联络员,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心理委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向学校汇报,从而使得问题学生可以及时的获得一定的帮助[10]。其次,学院还需要设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定期的为学员内部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为学生提供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测,通过检测学员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决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心理帮助措施。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社团,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鼓励社团通过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三)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主题

当前阶段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而在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案例当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具有较为类似的心理活动,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主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例如,现阶段在社会当中,自杀现象较为普遍,高校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从本科生到博士都出现过自杀事件,同时在社会当中也存在大量的自杀事件,如富士康自杀事件。大部分自杀的人年龄都集中在18~25岁之间,给予此种情况,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给予必要的生命教育[11]。生命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并珍惜自己的生命,从而以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与学习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健全人格的心理辅导,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心理的和谐首先是人格的和谐,人只有具备了健全和谐的人格,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心理挑战。

(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当中,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已经成为社会的趋势,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评价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第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从智能目标、学科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从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对其进行评价。第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传统的心理健康评价当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这种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与片面性,以此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例如可以让任课教师与同学进行评价。第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心理测量表、过程测试以及行为观察等[12]。

五、结语

当前阶段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需要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现阶段大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部分学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因此,必须要根据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征,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的。基于此种情况,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与理论基础,最后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策略,希望能对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将星. 论华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创新――基于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J]. 中国特殊教育,2010,01:78-82.

[2]张澜. 心理学发展的新视野――积极心理学――试述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7:100-101+106.

[3]许芬芬.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以中国内地92所国家重点大学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2010,07:94-96.

[4]韩力争.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思考[J]. 江苏高教,2008,01:127-129.

[5]吴薇莉,苏文明,王政书,章红,张琴. 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经历[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77-81.

[6]吴薇莉,苏文明,王政书,章红,张琴. 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r与成长经历[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3:1-5+9.

[7]陈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报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82-85.

[8]周秀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107-108.

[9]修稳君,张俊.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临沧师专为例[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87-90.

[10]哈丽娜,戴秀英,李秋丽,杨玉岩,刘小慧,王晓娟. 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2011,06:188-192.

[11]蓝琼丽,熊少青. 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百色学院学报,2012,03:107-112.

[12]刘葵,唐闻捷.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冲突与对策[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04:521-523.

上一篇:实证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和现金持有相... 下一篇:抢抓试点发展机遇 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