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一样的精彩和辉煌

时间:2022-10-30 03:56:12

感动世界的开幕式,超越自我的比赛、微笑服务的志愿者,热情洋溢的观众、处处充满人性光华的北京城……在北京奥运会完美闭幕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残疾人体育盛会――北京2008年残奥会再一次为世人奉献了与奥运会一样的精彩和辉煌。

当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左腿的11岁少女李月在舞台一片暗色调中给仅存的右脚穿上鲜艳的红舞鞋时,整个世界屏息了,无数人,泪水慢慢溢满眼眶。

9月6日晚上在“鸟巢”举行的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跟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样,再度让世界震撼。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人的震撼,源自对中国灿烂文化酣畅淋漓的展示:那么,北京残奥会的震撼,则来自于对人性光辉的诗意描绘。

这个晚上,世界被带入一个童话的梦境中,有爱,有泪水,更有梦想。无论是北川折翅“小天鹅”的重新起舞,还是盲人歌手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天籁之音;无论是300多名聋哑姑娘表演的如梦如幻般的手语舞蹈《星星,你好》,还是主火炬手侯斌艰难攀登点燃圣火的深刻内涵……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以残疾人为主角,感动世界。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最美的礼物”――法国电视一台如此评价。巴西体育电视台全程直播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主持人多次感叹“让人感动”。法新社则撰文称赞说,运动员八场时,现场观众不但将欢呼和掌声献给东道主选手,也同样献给包括美国、俄罗斯和伊拉克在内的各国残疾人运动员。文章认为,如果说东道主希望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出色、感人和难忘”的话,那么这个目标已成功实现。

北京,是奥运选手挑战极限的奇迹之地,同样,也是残疾人奥运会选手自我超越的奇迹之地!

9月7日,北京残奥会比赛全面展开,当天总共23个有纪录的项目中,18项世界纪录被刷新!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精彩继续,奇迹更多。

北京残奥会和北京奥运会由同一个组委会筹办,与奥运会共用比赛场馆。残奥会,为全世界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与北京奥运会相同的表现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4D00多名运动员,在11天的比赛里参加20个大项的比赛,无论是在气势恢宏的“鸟巢”,晶莹剔透的“水立方”,还是在其他比赛场馆,他们顽强拼搏,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赛场上,感人场景比比皆是:日本女排的姑娘们带着刚刚因癌症不幸逝世的队友的照片和球衣出场;射击赛场,俄罗斯两名选手瓦・波诺马列科和谢・马雷舍夫分别用各自残存的左手与右手紧紧相握柔道比赛中,全盲的中国选手郭华平听到教练在场边站起来欢呼后,才明白自己已是残奥会冠军,激动得又蹦又跳……

其实,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金牌虽然重要,但能够站到北京的赛场上,就是对命运的胜利。他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付出努力和挥洒汗水的同时,书写着人类的坚韧和不屈,抒发着人类的伟大和潜能。

比赛场上,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观众。他们给了选手爱的鼓励,也给了自己爱的教育。

习惯了“寂寞”的立陶宛坐式排球姑娘们看到那么多观众,听到那么响亮的喝彩,一开场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观看盲人柔道比赛的观众为选手们掀起了人浪;在中国最大的室内体育馆――国家体育馆的轮椅篮球赛场,座无虚席,在国家会议中心的残奥会击剑馆,场场爆满;“水立方”内,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北京残奥会开赛以来,看台上观众上座率之高、情绪之热烈,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倍感振奋。

如此热情的中国观众,让选手深受鼓舞:而对大部分第一次现场观看残奥比赛的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爱的教育:运动员的每一次入水,每一次出发、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投篮,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球桌上的汗水,都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有观众感叹,看他们的比赛“太震撼了,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一种非比寻常的力量和震撼”,“这里所有的运动员都是明星,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感动的美丽”!

很多家长还带着孩子来看比赛,就是想让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坚韧,学会勇敢,学会理解。

9月7日,北京残奥会轮椅篮球比赛中,瑞典队在比赛结束时打出了“你好,北京!”,“谢谢!中国!”的标语;而在6日晚的开幕式上,德国选手入场时展示在国旗上用中文书写的“北京,你好”四个大宇。

“对他们所做的一切,我挑不出一点儿可以抱怨的地方。”同时参加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选手,波兰残疾运动员帕蒂卡表示,她在中国感觉非常好,中国人待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

曾参加四届残奥会的德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希格斯说:“这里的无障碍设施非常棒,我能够在距离‘鸟巢’很近的地方下车,进入安检门之后就一直有志愿者帮忙推车,我非常开心。”

对于中国残奥会志愿者的热情,荷兰运动员赞不绝口。轮椅网球选手谢佛斯说:“在北京机场,在我俯身去拿我的包的时候,已经有志愿者帮我把包放在了推车上。在残奥村,网球场和我们的旅馆,志愿者都非常棒。”

另一位轮椅女网运动员费尔希尔也认为,中国竭尽所能在各方面给残疾运动员以帮助。她说:“所有人都那么热情。他们走过来和你打招呼,希望了解你,想和你合影,就像对待奥运明星一样。”

来自全球的残疾人运动员感谢北京,感谢中国,提供了如此高规格,人性化的比赛场馆,残奥村,志愿者服务及其背后的无障碍的北京城。

7年间,北京奥组委为实现“两个奥运,同时筹办,同样精彩”的承诺付出了心血。开幕前夕,北京残奥会各竞赛场馆及残奥村等非竞赛场馆无障碍设施全部达标。场馆内的标志、景观及功能用房、体育器材与辅助器材等设施设备顺利完成从奥运会到残奥会的转换。重点景区,宾馆,饭店,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实现了通行无障碍。

随着北京残奥会的开幕,还有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自发来到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主动为北京残奥会作贡献。

很多细节令人动容;轮椅观众进入场馆接受安检时,安检员都是蹲下乃至单膝着地,以使自己能够用目光与观众交流,目的是让残疾观众感觉到应有的尊重,心情愉快。这样充满人性光辉的细节,在残奥赛场内外,随处可见,向世界呈现了一座爱心之城。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残奥会,都在向世人奉献着同样的精彩,感动和辉煌!

(摘编自新华网报道 供图/新华社)

上一篇:留学,将安全进行到底 下一篇:我们在墨尔本的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