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喧嚣中的净土

时间:2022-10-30 03:10:25

习惯了现代文明的人,初到加德满都的时候可能会十分沮丧,新城狭窄的道路上挤满了早该报废的汽车、小客车、卡车和在扬起的灰尘中胡乱穿行、肆意响着喇叭的三轮摩托,宛如在物质上刚刚赶上好世代的新农村;然而,当一头扎入加德满都迷宫般的老城区数天以后,无论是多么烦躁的心都可以重新找回最原始的自我。

背包客的“麦加”

尼泊尔,一个似乎与现代隔断了的小国,荒落而美丽,贫穷却不失文明。地处喜马拉雅南麓,从一马平川的恒河平原,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国土虽小却跨越数个气候带,这里是登山和徒步旅行爱好者的天堂。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上旬是最好的旅游季节,也是攀登珠峰的黄金时节,这个时候的加德满都也开始热闹起来,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登山客,对于珠峰挑战者来说,这也是自我调整和沉淀的最后场所。

古朴典雅,清贫虔诚,绚丽多姿的加德满都,令每一个在此徜徉的人都放松、愉悦。卖花女、苦行僧和“纽瓦丽式”建筑一起组成这个城市的独特格调。宗教生活几乎是这个国家精神生活的全部,人们把早晨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神灵,额头眉间醒目的红色印记显示着他们是有信仰的民族。阳光毫不吝啬地打在身上,可以感觉到汗滴在皮肤上流淌,这种真实的、可以触摸的肉体感觉在眼前的奇异色彩刺激下让人欣喜若狂,在古老建筑的缝隙间流淌下来斑驳陆离的阳光使苍白的肌肤变成健康的棕色,使阴郁的眼睛看到明媚的金色,使冲突的思维变成简单的情感,并且治疗我们的身心。

严格意义上来说,加德满都是从一颗树演变而来的:公元十二世纪李查维王朝国王用一棵树建造了一座三层塔庙,(又称“加萨满达木屋”、“木城寺”),整栋建筑纯粹由一根独木建成,没有使用任何的铁钉或者其他材料做支撑,时光流逝,以此为起点城市也开始繁衍开来。现在城内大小寺庙共有2700多所,仅仅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里,庙宇、佛堂、经塔就有250多座,形成一个庙宇如同住宅,佛像多过居民的景象,被称之为“寺庙之城”的确当之无愧。

在上世纪60年代,浓厚的宗教文化背景也一度成为欧美一批反抗旧俗的“嬉皮士”们憧憬的乐土,其中有一批人希望通过东方宗教的修行,走出主流社会去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驾车从欧美一路往东,高唱着“K-K-KKathmandu”,穿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一直来到喜马拉雅雪山南麓的尼泊尔,加德满都从此开始了迎接外来游客的历史,成为背包客的“麦加”。现如今的加德满都街头,已经看不到身穿奇怪服饰、吸食大麻、追求自由的“嬉皮士”,当年他们聚集的“奇异街”(Freak Street)也早已衰败,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世界各地,被宏伟的杜巴广场、古朴的印度教文化、壮丽的喜马拉雅山景所吸引的游客,朝圣者和登山客。

从泰米尔到杜巴广场老城区(THAMEL to DURBAR SQUARE)

来到加德满都,第一站就是泰米尔区(Thamel),就像阳朔的西街,北京的南锣鼓巷,曼谷的高山路,是所有游客和登山客的活动中心,聚集了数百家旅馆、餐厅、旅行社、纪念品商店、户外用品商店,挤满了游客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每天朝气蓬勃的活力都从这里四散开来,也为古城更增添了一份年轻的气息。从泰米尔区往南到杜巴广场的半个小时的路程里,是体会老城区最好的徒步线路。老城是以前尼泊尔与古商道的起点,延续着历史的风貌数百年都不曾发生变化,市集贸易仍然十分繁华。街巷里是纽瓦丽风格的各式庭院,不要小看这些庭院,里面都别有洞天。古色古香的印度教神庙在路边矗立着,上千年的历史对它们来说根本不在话下。每天早晨和下午,附近的居民都会用铜盘盛满各种鲜花、稻米、糖果,穿戴整齐到庙里敬献神灵,祈求这一天的平安。

这里既是商业区也是居住区,晚上能看到很多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情景。从泰米尔由北向南走,感觉越来越贫穷,不过也越来越热闹,这就是尼泊尔当地的特色,路再烂,房子再差,他们也仍然过得很快乐,很幸福。一直到杜巴广场,沿街都是卖特色商品的小店,传说中的灯笼裤和干部衫到处都是。沿途的街市熙熙攘攘,有几个学校就在街边和寺庙边,可以去参观一下。道路两旁和建筑物上时不时会冒出一个猴屁股,夹着尾巴在那里晃来晃去。各种当地产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色彩鲜艳的传统长裙让人眼花缭乱。人群中穿梭的小朋友们很希望你给他们拍照,眉间点着红痣并且摆出各种pose,拍完喊着“one more photo”,兴奋地陶醉在被拍的感觉中。这半个小时的路程说长也长,因为每挪动一步就是一个新的发现,回头查看相机的时候不难发现,每一个相片都有一个故事,攒在一起足可以写一本游记了。

杜巴(Durbar)在尼泊尔语中意为皇宫,杜巴广场也就是皇宫广场的意思,在加德满都谷地的三个古城—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里均有一个杜巴广场。这里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古迹建筑,杜巴广场共有50座寺庙和宫殿,供奉着印度教的神灵和作为古代国王的宫殿:东侧是旧王宫(Hanuman Dhoka);西侧是一座去邪灵的大钟;南侧的Kumari Bahal是活女神居住的地方,运气好的话可以亲眼看到女神(禁止拍照)。寺庙由红砖砌成,式样十分具有特色,雕刻巧夺天工,除了仔细端详品味外,体验杜巴广场最佳的方式就是沿着楼梯爬上寺庙的塔基上,和在上面休息纳凉的当地尼泊尔人一起,居高临下观看周围的市井百态。那种旅游景区和生活区合而为一的感觉特别好,古老的建筑和居民温和的笑容完美的融合,随便走走看看,坐在庙前廊下晒晒太阳,能充分感觉到身心的放松,知足常乐恐怕也就是这样子吧!

库玛丽女神庙(KUMARI BAHAL)

位于杜巴广场南部的三层红砖建筑建于18世纪,神庙内有三层庭院楼阁,里面的木雕非常复杂精美。每天下午四点钟那个画着大大的烟熏装,衣着华丽不苟言笑的库玛丽女神会在神庙的木质雕花窗户口出现,女神都是被人抱到窗口的,双脚不能接触地面,两手扶着栏杆站在了窗台前,还很稚气的脸庞上涂着浓重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油彩,一袭红色长袍显得威仪,却也带给她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与冷漠,她面无表情地对着满满当当一个院落的人们,俯视了大概十几秒钟之后,就消失不见了。原本喧嚣的庭院竟然被她的目光震慑得鸦雀无声,而等到库玛丽女神退去以后,过了几秒钟后人们才醒过神来,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口哨声。

库玛丽女神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女孩,并且挑选的过程十分严格,即便这样也无法阻止新一代的女神诞生。不管是哪一任女神,一旦初潮到来,或者发生意外,大量流血,库玛丽女神的任期就结束了,届时她将恢复凡人的身份。等她卸任之后,没有人愿意与她结婚,因为相传跟神结合会受到诅咒,所以无论她长大成人之后多么美艳动人,也只能孤独一生,靠着政府的补助过活,直到生老病死,繁华散尽。

博大哈佛塔(BOUDHASTUPA)和猴庙(SWAYAMBHUNATH)

博大哈佛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塔之一,塔高38米,周长100米,位于加德满都东部距泰米尔区约7公里,巨大的佛眼俯视着加德满都河谷,三层八角形平台衬托出磅礴宏大的气势。佛塔最早的修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现在的佛塔建于14世纪,佛塔位于拉萨到加德满都古商道的终点,以前商人从拉萨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加德满都,首先会到博大哈佛塔感谢佛的保佑,因此博大哈佛塔四周都是加德满都的藏人聚集地,修建有藏传佛教的宁玛、格鲁、噶举、萨迦各派寺院。

与博大哈佛塔一样作为藏传佛教寺庙,斯瓦扬布纳寺(通称“四眼天神庙”)位于加德满都西部的环城公路边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于2500年前),是尼泊尔最古老的佛教寺庙。距离泰米尔区只有2公里远,因为寺庙里野生猴子众多,所以也叫“猴庙”。传说以前加德满都山谷是一片大湖,湖中一个小岛盛开金色莲花,大日如来在此显圣,后来湖水退去,形成加德满都山谷,小岛变成一座小山,信徒在山顶上修建了寺庙,就是如今的斯瓦扬布纳寺,寺庙顶上是看加德满都市全景的好地方,特别是傍晚时分,在宗教的氛围下景致会格外地美丽,可能是因为身心都静了下来吧。

帕斯帕提那神庙(PASHUPATI NATH)

帕斯帕提那神庙始建于公元5世纪,位于尼泊尔的圣河—巴格马蒂河西岸,和属于藏传佛教的猴庙与博大哈佛塔不同,是尼泊尔最大的印度教神庙,也是南亚地区供奉湿婆神的四大神庙之一,供奉破坏之神湿婆(Shiva),湿婆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这只眼睛能发出消灭宇宙间所有东西的神火。

神庙定期会在巴格马蒂河边举行印度教火葬仪式,河畔有六座石造的火葬台,是尼泊尔印度教徒举行露天火葬的场所。每个月的月圆当天会有仪式,每年2、3月份的湿婆神节,也会有数十万信徒来此朝拜。非印度教徒不能进入帕斯帕提那神庙,只能在西门外窥视神庙内湿婆神的公牛南迪像,神庙东北部的河岸是印度教苦行僧居住的地方,走过人行桥到河对岸,与神庙相对的河东岸,有一排湿婆林迦塔,林迦是男性生殖器,代表湿婆神的创造力,林迦下的圆盘代表女性的生殖器尤尼,信徒们会将牛奶从圆柱的顶部倒下,再经圆盘一端流出,流向喜马拉雅山的方向。这是尼泊尔人所敬畏的地方,他们相信,死后燃烧躯体、并将骨灰洒入河中,灵魂就可以脱离躯体而得到解脱。在这么震撼和沉重的地方,很多游客会举起相机争相拍照,让人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上一篇:机票预订窍门 下一篇:纯净新西兰 终极高尔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