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预防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30 02:34:49

糖尿病预防分析论文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无效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不同脏器的(长期)损伤、功能障碍和衰竭。糖尿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极广,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逾1.3亿,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中国糖尿病发病率约5%,居世界第二,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

DM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控制不好会引发人体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病变,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脑中风、失明、双足溃烂等并发症。所以加强DM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非常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据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教授介绍,英国要求45岁以上、不论任何职业人士,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糖尿病的专业检查。这项措施对及早发现糖尿病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我国糖尿病上升趋势,王教授提醒1,肥胖;2,常喜欢空腹吃甜食;3,常出现多汗,尤其是面、颈、手、足等局部出汗多,常有饥饿、头昏、心慌以及低血糖现象;4.无原因的全身皮肤瘙痒,有时表现为肩部,手足麻木,身体有灼热感;5.皮肤易生疖(如何治疗疖)、痈,伤口和皮肤感染愈合慢;6.无原因的视力减退,视觉模糊,或出现白内障、青光眼,且发展很快;7.常有排尿困难症状,除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引起以外,应警惕患糖尿病的可能;8.无原因的倦怠、乏力,即使处于休息状态,身体也感到十分疲倦;9,血压高和高血脂,及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的妇女等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具有两条以上,即要注意排除隐性糖尿病的可能,应该及早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对于那些缺少运动、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定期做专业的糖尿病体检也是非常必要的。对普通人群,以往45岁开始体检增加糖尿病检测仍然有效,但对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高血压等“三高”病史、心血管近期异常的三类高危人群,易提早到30岁开始就要做检测。这有利于及早发现糖尿病,采取早治疗措施。

糖尿病血糖紊乱的病因主要是1型: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易酮酸中毒、可由自身免疫过程引起;2型: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主要由胰岛素拮抗作用引起。此外妊娠糖尿病是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根据血糖监测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是指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值。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其他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值,如睡前血糖、午夜血糖等。以往对DM的诊断及治疗效果主要通过对病人的空腹血糖(FBG)的监测来完成,特别是老年DM患者将血糖测定作为DM的唯一监控指标更为普遍。但由于Glu的波动性和瞬间性[1]的特点,易受饮食、药物、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确实反映DM的控制状况,致使一些DM患者的病情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而发展为严重的DM并发症,直接威胁着DM患者的健康。在DM诊断方面,Glu是不可替代的绝对指标[2],但它只能提供在某个时间DM控制的一个特定点的情况,即只代表即时Glu水平,属于短期Glu控制监测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测定血液中不同糖化蛋白含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较为公认的一种中长期监控糖尿病的“黄金指标”[3],是了解糖尿病近期治疗结果好坏的一把“金钥匙”。目前常用HbA1c、GSP来评价血糖控制情况。成人血红蛋白(Hb)通常由HbA(97%)、HbA2(2.5%)和HbF(0.5%)组成。

1.1糖化血红蛋白包括HbA1和HbA0。而HbA1的主要成分是HbA1c,约占80%,它是萄萄糖与HbA的β链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d)和该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可反映患者抽血前6周~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可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效果。血浆葡萄糖转变为糖化Hb与时间有关,血糖浓度急剧变化后,在起初两个月HbA1c的变化速度很快,在3个月之后则进入一个动态的稳定状态。1.2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末端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而形成在血浆中占白蛋白的70%左右[4]。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d,所以GSP可反映患者过去2周~3周平均血糖水平,在反应血糖控制效果上比HbA1c敏感,但是测定GSP监测的是短期血糖的改变,因此两者应结合应用而不是替代。两者均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可用来监测糖尿病患者过去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情况,FBG主要反映测量时的血糖水平,受患者的用药(降血糖类药物)、情绪、饮食等因素影响。糖尿病并发症往往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因此一次或几次的FBG不能准确反映糖尿病病情,也不能反映并发症情况。HbA1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指标,由于人体一天中的血糖含量变化很大,业已证明目前常规的血糖含量检测结果,不有有效地监控和反映机体中长期血糖状况。因此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并发症的发现。

2.检测的意义

2.1DM的诊断GSP反映一段时间内机体Glu代谢情况,在体内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应急情况时,机体正常调节机制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Glu升高。即非DM个体,在此时可出现高Glu,难于与DM鉴别。结合GSP水平,判断高Glu是暂时性或持续性,从而确定DM是否存在;

2.2DM的控制指标由于GSP测定与FBG测定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5],GSP的半衰期较短(17-19d),其值能有效地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平均Glu控制水平,对临床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2.3可防止DM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的发生;

2.4可以作为DM普查及诊断的理想指标[1]。

2.5随着指尖毛细血管GSP自我监测仪研究开发,将成为DM病员掌握自己病情的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GSP测定尚不能代替单糖的测定,只能作为DM的中短期监控指标。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日间变异小。它的测定不受进食、运动、机体状况、即时血糖的影响。由于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7~20天,故GSP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较短时期内血糖浓度变化的不足。GSP的测定快速而价廉(化学法),是鉴别应激性高血糖和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一个良好指标。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可达80%~90%。与国内有关报道观点相一致[6]。当蛋白浓度发生变化时,对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或急性时相反应之后患者,GSP结果会受影响[7]。标本溶血对GSP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血清中1g/L的血红蛋白可导致GSP测定结果增高0.6mmol/L左右[4]。

3.糖化血红蛋白(GHb)

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一部分血红蛋白。GHb是经过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而结合形成的产物。GHb和成人血红蛋白的主要区别在于,HbA和B链N端与葡萄糖分子相连接。在外周血液中GHb以HbA1c为主要成分其生成多少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有直接关系,Glu浓度增高,GHb也随之增多;Glu浓度下降,GHb亦随之下降,所以GHb可以间接反映现Glu浓度的变化。所以GHb可以间接反映现有血糖浓度变化。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断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国外已将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金指标”。

GHb的特点

3.1能反映进去1-2个月间的平均Glu值。这是因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d,平均60d,在红细胞存活的过程中,血中葡萄糖浓度会有一定的波动,红细胞越接近死亡,其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接触时间也就越长,则GHb含量就越高,在红细胞平均寿命一半时段中所测得的平均Glu值与GHb最吻合;

3.2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这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DM患者的GHb的水平为4-6%。DM患者GHb的水平降低至8%以下,DM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若GHb>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Glu,会发生DM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当糖化血红蛋白至少应控制在小于或等于7%时,才有利于防止慢性并发症,如果大于8%(包括8%)则意味着需要加强血糖控制。

3.3易受年龄、异常Hb等因素的干扰;不能反映近期Glu的水平。4GHb检测的意义

4.1作为DM的病情监测指标,亦是轻型、2型、“隐性”DM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不是诊断DM的敏感指标;却可以帮我们鉴别高血糖属于一过性(应激性高血糖)还是长期的(糖尿病)人在应激状态,如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严重感染时,血糖会升高。这种高血糖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有糖尿病,而是体内一些激素升高、能量应激动员的表现。

4.2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Glu情况,以及估价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4.3对预防DM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4.4对于GHb特别增高的DM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4.5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患者偶尔一次的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就会降低21%,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就会下降14%,发生中风的几率就会下降12%,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几率就会下降37%,需要做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几率就会下降19%,因周围血管疾病而导致截肢或死亡的几率就会下降43%,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就会下降16%。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血糖值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由于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反映的血糖控制水平不同,再联系3项检测指标的特点,故通过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研究,以“近期,纵向,全程”观察的方法对糖尿病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5.Glu、GSP与GHb联合检测

Glu的测定反映的是某一点(测定当时)的Glu水平,是DM微观控制指标;而GSP的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3周内Glu的平均水平,GHb的测定反映的是进去1-2个月中Glu的平均水平,是DM宏观控制指标。3项指标均反映Glu控制水平,只是反映时间有所不同。根据它们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决定了它们不能互相取代,若联合检测可起互补作用,意义有以下几点:

5.1GHb和GSP升高幅度相同时,提示1-2个月内Glu水平较高,与单独测定GHb结果一致;

5.2GHb升高大于GSP升高幅度,说明近1-2月Glu控制不佳,但近半个月内Glu控制较好;

5.3GSP升高大于GHb升高幅度,说明2-3周Glu水平较高,与单独测定GSP结果一致;

5.4GHb和GSP正常,但Glu明显升高,多为机体应急状态或人工输注葡萄糖液的结果,以此可作为DM的鉴别依据;

5.5联合检测GHb和GSP,可减少测Glu的次数;

5.6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者,GHb和GSP可降低,应结合Glu水平作以判断。

总之,血糖的测定反映的是某一点(测定当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的微观控制指标;而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周~3周内的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个月~3个月中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糖尿病的宏观指标。3项指标均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只是反映了3个不同时期的血糖水平。它们的联合检测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近期、纵向、全程的血糖水平信息,为指导临床制定了更好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初开秋,周淑华.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55.

【2】池莲祥,黄绵清.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血糖监测中的价值.临床医学,2002,3(22):56.

【3】瞿良,王惠萱综述,府伟灵审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循证检验医学观点.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10(26):718.

【4】李远眺.联合测定血糖下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右江民话医学院学报,2005,1:57.

【5】张孝丰,吴巧萍.糖化血红蛋白在DM控制中的价值.检验医学教育,2002,9(4):45

【6】侯振江,张宗英.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14(5):292-293.

【7】王玉军,刘爱华.标本溶血对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J].齐鲁医学检,2003,14(5):62.

上一篇:县科技局工作事迹材料 下一篇:风湿性关节炎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