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银行几年来竟然未放一笔光伏贷款!

时间:2022-10-30 02:12:19

这家银行几年来竟然未放一笔光伏贷款!

近年来,在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担忧的影响下,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多晶硅价格到下游组件价格一路下滑,将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直接带入“极寒严冬”,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冲击,银行信贷资金也产生了较大的风险,而江苏高邮农商行由于切实加强对光伏行业形势和走势的监测分析,坚持未发放一笔光伏企业贷款,有效地规避了产业和贷款风险。

光伏,美丽的发展前景

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资源广阔等其他常规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被公认是21世纪重要的新能源,已广泛应用在并网发电、民用发电、公共设施以及一体化节能建筑等方面。

在这美好的前景下,光伏产业在江苏高邮市一样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之前,该产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利润,盲目投资的动力

2003年,高邮成立第一家光伏企业。由于几年来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光伏产品丰厚的利润,吸引了本地大量产业资本进入光伏行业,一些原来从事箱包、照明灯具、蓄电池等低端制造行业的企业,从2007年起纷纷投资或组建光伏项目,曾一度呈现生产热、投资热的现象。目前,已建成投产和正在筹建的光伏企业达53家,主要从事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和电池组件的生产。在盲目生产、投资的带动下,大量信贷资金开始涌入,2011年末,该市光伏行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近9.26亿元。

由于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光伏市场受到了猛烈冲击,几个月时间,原材料多晶硅价格从原来的320万元/吨下降到120万元/吨,目前价格20万元/吨左右;硅片由原来的58元/片下降到20元/片,目前,仅售6.5元/片左右。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库存积压,企业亏损严重,整个行业生产经营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银行信贷资金难以收回,不良率不断攀升。

审慎,让风险远离

稳健经营一直是高邮农商行的发展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该行在以詹毅董事长为首的一班人的领导下,对光伏行业始终坚持理性判断,坚守审慎原则,不头脑发热,不为外界诱惑,不盲目跟风。关键时点,把握住了信贷营销的冲动!

目前,虽然“光伏寒冬”来临了,但该行贷款却丝毫未受到光伏行业的任何影响。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对不了解的行业不发放贷款。2003年,高邮市一家箱鞋包生产企业要转产太阳能光伏行业,并介绍说是高科技产业,要求增加贷款,该行经过详细调查论证后认为:对太阳能光伏不懂、不了解,既然是高科技行业,一个从事箱包鞋生产的企业,没有从事这种行业的经验和技术,怎么能够取得成功?而且投入很大,该企业实力一般,所以不能发放贷款。

二是当很多企业加入时,调研认为并非高科技行业,仍然没有发放贷款。在高邮第一家光伏企业生产取得成功后,其他企业纷纷投资光伏产业,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很多银行介入发放贷款,该行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后发现,一些小企业在家买几台拉晶机就能生产单晶硅棒,工艺并不复杂,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而且属于“两头在外”产业,没有资源优势,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不明朗,加之,本地区诸多企业一哄而上,行业集中度太高,风险太大,所以,该行没有发放贷款。

三是当光伏企业产销两旺、利润倍增、原材料价格暴涨时,该行仍然没有发放贷款。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原材料价格从一开始的50万元/吨上涨至2008年上半年的320万元/吨,产品供不应求,利润被誉为“印钞机”,此时,当地党委、政府和企业纷纷要求该行发放贷款,该行部分基层支行也认为这类企业产值高、效益好,强烈要求进行信贷投入。而该行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后,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为原材料价格暴涨,又无法搞清楚具体原因,同时,光伏产业为何能在短期内成为暴利行业,必然有盲目炒作的因素,但市场规律决定,暴利不会持久,吃进去终究要吐出来;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咨询相关专家,多方了解到,当时国外发达国家原材料价格每吨只有25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内竟高达320万元/吨,价格存在泡沫成分!因此,该行牢牢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始终坚守审慎发展的信念,坚持正确的决策不动摇。如今回想起来,该行詹毅董事长说:“当时这个行业信贷营销压力真的很大!与此同时,还做了大量过细的工作,严格审查贷款用途,坚持受托支付管理,确保信贷资金不变相进入光伏行业。终于顶住了!也换来了今天的宽松局面。”

四是当光伏原材料价格暴跌、企业产销利大大高于其他产业时,该行依然没有投放贷款。2008年下半年以来,原材料多晶硅价格从320万元/吨下跌至120万元/吨,2010年末,价格又跌至100万元/吨,此时,很多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已经见底,而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利润率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又纷纷投入该行业,同时,要求发放贷款,该行经过认真慎重的调研后,认为该产业价格起伏太大,行情不稳,价格是否已经探底,没人说得清,何况,银行信贷作为债权资金,不是权益资本,只能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风险和收益不匹配,加之欧盟又将逐步取消政府补贴,仍然坚持还是不能发放贷款,目前,该行业已跌谷底,原材料价格只有20万元/吨左右,从事多晶硅、单晶硅生产的企业严重亏损。

控险,正走向成熟

近年来,该行坚持有保有压策略,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压降高耗能、高污染、产能剩余的产业贷款,今年初,该行在全年信贷投放思路上进行明确,对服装、化工、涉铅等行业暂停授信。对存量

上一篇:县域农行强化内部管理的现实思考 下一篇:手机银行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