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的主要做法

时间:2022-10-30 12:55:22

某区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的主要做法

某区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该区以打造“阳光低保、民主低保、动态低保”为工作目标,逐步完善审批机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创新核算办法,确保低保政策公平、公正落到实处。目前全区有城乡低保3419户6058人,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水平达到低保标准的58.3%,城镇低保人均救助水平达到低保标准的55.5%。其主要做法:

一是规范申报,建立低保诚信制度。困难群众申请低保时,主动与村(居)委会签订低保诚信承诺书,保证申报材料真实有效,并承诺在保期间履行公益性劳动义务。如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隐瞒真实情况,或已保障对象在保障期内已不符合条件但不及时申报或隐瞒不报家庭收入状况,一经核实,立即取消申请资格或终止保障待遇,记入诚信不良档案,并作为下次申报低保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是落实公开,推行民主评议制度。组建民主评议会,保证低保申请与审批环节公开透明。村(居)民主评议小组除由村(居)委会干部、党员、村(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外,还必须有群众代表参加,有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或驻村干部列席,民主评议小组不得少于15人,扩大了民主评议小组的群众基础。民主评议时,先由申请人或村干部介绍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收入情况,再由评议小组成员向申请人提问,根据申请人回答情况进一步了解掌握申请人的家庭和收入情况,最后由民主评议小组成员无记名投票,有三分之一以上弃权或反对票的,该申请人不能通过评议,不能作为拟保障对象。村(居)委会对评议结果在辖区内公示七天,公示通过后,将符合申报的名单上报乡镇(街道)审核。通过开展民主评议,使申请人和群众亲/,!/自参与决策的全过程,扩大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改变了以往村(居)委会上报低保由村(居)干部说了算的局面,真正实现了阳光操作。

三是科学界定,出台家庭收入核算办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逐渐增多,家庭收入呈现出多元隐形的态势,申报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很难准确把握。为此,该区出台了《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计算办法》,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出台,细化了家庭收入的种类和标准,把家庭收入的范围进行科学界定,明确区分计入家庭收入与不计入家庭收入的种类。同时把农村家庭的种植、养殖、务工、运输等15类主要收入项目设定了具体的收入标准,进一步把家庭收入核算做实、做细、做准,打破了低保界定工作的瓶颈。

四是务求公正,实行“三个100%”式调查。为准确掌握每个申请对象的家庭情况,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的发生,区民政部门对申报低保的对象实行“三个100%”式调查。即村(居)评议小组对辖区所有申请低保家庭的走访入户率为100%、乡镇(街道)核查组对村(居)委会上报的所有申请对象的入户核查率为100%、区民政局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所有申请对象入户复查率为100%,做到准确掌握情况,政策宣传到位。把入户复查作为低保审批中的重要环节,在人员与车辆配备和使用上给予充分保障,专门抽调民政干部组成若干调查组对每批申报对象逐户进村入户复查,并将复查情况做详细笔录。在入户复查的内容和方式上,做到“看、访、问、查、核、宣传”,即看家庭住房和摆设,访左邻右舍了解生活来源,问本人家庭情况,查相关证件是否属实,核家庭收入,宣传低保相关政策。

五是有进有退,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低保制度是救助制度,不是永久福利,“保障容易退出难”一直是困扰低保制度规范管理的难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难题,该区对低保对象实行“红、黄、绿”三卡分类管理。其中对五保“三无”、孤儿等实行红卡管理,长期固定补助,此类对象基本上按自然新增与死亡而调整;对残疾人、缺劳力、因灾致贫等特困家庭,实行黄卡管理,相对固定,定额补助,此类对象每年定期复查;对有一定致富能力、通过劳动和适当扶持可摆脱贫困的实行绿卡管理,此类对象实行不定期复查。目前全区有红卡救助344人,黄卡救助1473人,绿卡救助4241人。通过分层分类管理,能够及时掌握在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避免了低保养“懒汉”和把低保当福利的弊病,真正做到“有进有退,应保尽保”的动态管理。“红、黄、绿”三卡分类管理的经验得到了省民政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交流推广。加强低保档案的规范性建设,做到申请表、调查表、审批表和资金发放名册(三表一册)相统一,低保资料全部订册、装盒、归档,实现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建立,有力推进了城乡低保工作信息化、管理网络化。

上一篇:县工商局勤俭治局艰苦创业做法 下一篇:积极关心职工福利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